■郭美兰(湖南城市学院管理学院)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模型(郑晓明,2010)包括4 个维度14 个胜任力因素:个人特质(认知能力、正直、亲和力、沟通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人员配置、核心人才管理、绩效管理、人员开发、薪酬福利);战略性贡献(文化管理、变革管理、参与决策)及经营知识(价值链知识、组织知识)。参照改模型,结合社会需求和普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重点培养其中的个人特质和人力资源技能2 个维度的胜任力,根据国家双创背景、湖南城市学院的定位,调整个人特质胜任力因素为成就动机、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胜任力因素为人力资源规划与配置、绩效薪酬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员工关系处理。
从人力资源胜任力的角度出发和企业人力资源实践的角度出发,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包括工作分析课程设计、人才素质测评实验、绩效管理课程设计、薪酬管理课程设计、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以及专业认知实习、管理实习和毕业综合训练,以培养学生人力资源规划与配置、绩效薪酬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员工关系处理等专业技能,提升学生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管理协调等综合能力。胜任力与实践课程匹配如表1。
以实践课程体系事先确定的能力标准为效标,该能力值由学生专业课程考试结果的均值确定,将能力值与某实践课程考核后得到的学生实际能力差异进行比较,了解其相关性(见图1),并对影响培养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的情况,该实践课程的目标能力值与实际能力值相关性并不高,运用指数相关性分析,其趋势线的R 值为0.632。究其原因,可能实施效果受到教师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投入等方面的影响。
普通高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多数是直接由学校走向学校,从课堂走向课堂,虽有较高的学历、学位和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教师的科研活动主要注重纯理论研究。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薄弱的状况普遍存在。学校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停留于传统的观念和过去的标准,过多地强调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建设大多存在着重视不够、要求不严、投入不足、措施不力、质量不高等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教师一定要摒除灌输、填鸭式教学方法,纠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改变仅以黑板、粉笔为工具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改变一元单向传递信息的模式,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实施教学,使用多元多向传递信息模式。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要着重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方式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推进。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应与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紧密结合,体现企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培养学生胜任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胜任力。高校有针对性地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通过校企、校地的深度产教融合——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融合、教学环境与职场情境融合、专业教师与企业技师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学生身份与员工身份融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增才干,使企业在“赛马”中选人才,实现合作共赢。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以胜任力为导向,建立包括角色扮演、文件筐处理、管理游戏、案例教学、模拟操作、实践调查、课程设计真题真做、顶岗实习等方法在内的规范化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实际操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胜任力。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可以灵活采用如案例讨论与分析、情景演示与模拟、文献检索与论文撰写、社会调查、方案设计、视频播放与专题讲座、网上自学与网际互动、学长回校经验交流、学生自行讲课、人力资源协会活动、游戏活动、参观考察等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如何,关键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即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育观念、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培养大学生的胜任力水平。要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教师就必须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高校可以有计划地派出教师下基层、企业一线,参加一定时间的相关岗位实践,完成实践项目。学校可以邀请企业家进入校园讲座、授课、研讨、指导,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基金:湖南省2015 年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胜任力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研究(湘教通〔2015〕291 号,序号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