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十大特点及防控策略

2019-12-09 02:35:26花群俊
云南农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野猪猪瘟云南省

花群俊

(武定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武定651600)

自2018年8月3日中国确诊首例发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的非洲猪瘟疫情以来,非洲猪瘟已在辽宁、河南、江苏、安徽、黑龙江、浙江、内蒙古、吉林8省(区)共发生25起,发病2 173头,死亡1 084头,扑杀37 271头。面对来势凶凶的疫情,中国兽医行政和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对疫情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扑灭措施。但目前尚不清楚疫源和疫情潜在的地区,也不知晓非洲猪瘟病毒已传播和扩散的范围与程度。云南省是养猪业大省之一,又是猪肉消费大省,传入非洲猪瘟的压力极大,一旦疫情不断扩散和蔓延并传入云南省,将给云南省生猪产业带来巨大影响,控制与根除非洲猪瘟的任务将面临十分艰难的局面。因此,云南省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严峻,严防和阻断非洲猪瘟传入云南省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文章总结了非洲猪瘟的十大特点,提出了云南省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策略的建议,可为云南省基层兽医和动物疫控部门提供参考。

1 非洲猪瘟的十大特点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猪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热性、出血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该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是养猪业的特号杀手。近年来,非洲猪瘟在全球有不断扩散和蔓延之势,仅2018年以来在全球3大洲、20个国家共发生4 730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非洲猪瘟有以下十大特点:

1.1 非洲猪瘟病毒的基因组特别大,有24个基因型

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唯一具有囊膜的虫媒DNA病毒,其基因组为线性双链DNA分子;基因组全长170~190 kb,含有151个开放阅读框,可编码150~200种蛋白,是动物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之一,其基因组是口蹄疫病毒的24倍,猪瘟病毒的15倍。依据编码主要衣壳蛋白p72的基因B646L的序列,AFSV至少可以分为24个基因型,其中基因1型、2型、8型毒株的毒力最强,危害大。中国首次发现的ASV毒株(SY18株)属于基因2型。

1.2 目前全世界无非洲猪瘟疫苗可用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拥有庞大的基因组结构和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变异频繁,具有高度的抗原多样性,感染后的康复猪很难获得对异源毒株的保护力。研制疫苗难度非常大。国外相关研究机构投入了大的力量进行过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制,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等,但该病目前仍未有有效疫苗问世,这为该病的防控带来极大困难。

1.3 传染源多,传播途径、方式多

传染源主要包括发病猪和带毒猪(包括家猪、野猪)、感染和携带ASFV的软蜱(钝缘蜱),受到污染的泔水、饲料、猪肉制品、垫料、设施设备及工具、各种相关车辆、人员及其装备(如衣服、靴子)、器具(如注射器、手术器械)等均可传播ASFV,耐过和康复猪可长时间带毒。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较为广泛,可通过直接接触、采食、叮咬、注射、近距离的气溶胶等多个途径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ASFV的主要感染途径。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移动或接触、饲喂泔水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1.4 病毒的抵抗力非常强

ASFV对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耐受酸碱(pH值)的范围较广。可随猪肉制品、泔水、饲料等跨洲际、跨国、跨省、跨区域快速传播。在冷却猪肉中至少存活15周。在4℃保存的带骨肉中至少存活150 d。冷冻肉中可存活数年。在猪的尸体、组织中以及在低温条件下病毒可存活6个月以上乃至数年。在未经烧煮或高温烟熏的火腿和香肠中能存活3~6个月。血清中的ASFV在室温下能存活18个月之久,在腐败血清中存活15周。在冰箱保存的血液中能存活6年。在猪的粪便中感染能力可持续数周。在死亡野猪尸体中可以存活长达1年。在软蜱和野猪体内可带毒数年。未经加工的猪肉在70℃条件下加热30 min可将病毒灭活。一般的消毒措施均可以将ASFV杀灭,去污剂、次氯酸盐、碱类及戊二醛是最有效的消毒剂。

1.5 病毒在软蜱中可长期存活,可终生带毒,成为重要传染源

钝缘软蜱是非洲猪瘟病毒重要的传播媒介和自然宿主,软蜱在中国大部分省(市)均有分布,许多省份为软蜱高适宜潜在分布区。钝缘软蜱自然宿主可存活5~6年,最长10年,还可经卵垂直传播。一旦非洲猪瘟病毒在软蜱中定殖并造成“软蜱-家猪-野猪”循环,非洲猪瘟将很难根除。

1.6 感染的野猪长期带病毒,但不发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野猪也是ASFV的自然贮藏宿主。野猪感染后无临床表现,呈现低病毒血症,形成长期的持续性感染和隐性带毒,对家猪构成威胁。在中国分布的野猪种类有7个种,分别是新疆亚种、喜马拉雅亚种、东北亚种、台湾亚种、江北亚种、华南亚种、印支亚种。近年有些地区还发展小规模、家庭作坊式野猪养殖场,且非法野外狩猎野猪行为频发。因此,病毒在野猪感染圈中长期存在,难以根除,极易在一定条件下感染家猪,引起疫情暴发。

1.7 发病急,高致死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

OIE法典规定的潜伏期为15 d。重病例一般在感染后2~10 d死亡。依临床症状程度不同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型:无症状突然死亡。急性型:发病猪体温达41~42℃,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呼吸困难,皮肤充血变红或变蓝色;可发生呕吐、腹泻、甚至血便,偶见便秘。出现症状后1~4 d死亡,也可在未出现症状就死亡。发病仔猪的耳、鼻、唇和腿皮肤发红,可见神经症状,数小时内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亚急性型:病猪出现中度发热,食欲下降。亚急性ASF中,主要是出血和水肿,比急性型更为强烈。感染猪在感染7~20 d后死亡,死亡率为30%~70%。耐过猪3~4周后康复,但成为带毒猪。慢性型:特征是不出现出血性变化,但皮肤发生坏死、局部红斑或凸起,常见于耳部、腹部和大腿内侧等部位。感染猪也可出现呼吸道症状。感染猪可出现血清学阳性。由于病毒的持续感染,康复猪成为病毒携带者。病理变化主要为体表皮下出血,内脏器官广泛严重出血,脾充血性肿大,体积为正常的3~10倍,胃、肠系膜、肝和肾等部位的淋巴结出血、肿大、坏死,质地变脆等。

1.8 非洲猪瘟是养猪业的特号杀手,对生猪相关产业和国际贸易危害特别大

在国外,发生和存在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养猪业和相关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其种猪、公猪精液、猪肉及其制品等的出口贸易受到严格限制和禁止。如2007年俄罗斯发生非洲猪瘟后,疫情一直不断,引发与欧盟等国的猪产品贸易纠纷,至今未得到解决。在国内,近来由于环保、饲料、生产成本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南猪北养的格局逐渐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出现后,北猪南调受阻,各省间生猪调运受限,出现北方猪价低、南方猪价高的趋势,影响民生,养殖企业和农户损失严重。同时从2018年8月份至今,已多个国家禁止进口中国的活猪和猪产品,对行业和经济影响很大。

1.9 非洲猪瘟不感染人,对人类健康无害

非洲猪瘟病毒仅感染家猪、野猪以及钝缘蜱,不感染人。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无公共卫生危害,对人类健康无影响。

1.10 非洲猪瘟防控难度大,一旦定殖则难以根除

世界有关国家在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和根除过程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1978年巴西暴发非洲猪瘟疫情后,政府立刻启动了紧急预案并颁布了10项措施的根除计划,从暴发到根除成功共花费7年。西班牙用时35年根除了非洲猪瘟。俄罗斯自2007年发生疫情后,依然呈现活跃的疫情,教训惨痛。从近期中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的情况看,出现“跳跃”式点状传播,说明活猪或受感染/被污染的产品运输引起的可能性大。意味着根除非洲猪瘟十分困难。

2 对云南省非洲猪瘟防控的几点建议

2015年云南省生猪存栏量为2 625.28万头,生猪出栏量为3 451万头,猪肉产量为288.58万t。2016年底云南省生猪存栏量为2 575.4万头,生猪出栏量为3 378.6万头,猪肉产量为283.68万t。2017年底云南省生猪存栏量为2 712.9万头,生猪出栏量为3 459.3万头,猪肉产量为290.8万t。云南省既是养猪大省之一,又是消费大省,自古就有“猪粮安天下”之说,生猪养殖直接涉及到云南省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保障肉品供给等民生问题。但云南省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低、农户散养多、养殖方式落后,散户生物安全意识不足,疫情防控难度大,存在传入的可能性。使用泔水进行饲喂的方式在绝大多数小型养殖场和散户饲养中也普遍存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当作为云南省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要依法依规防控,风险可控。

2.1 严防省外疫情传入云南省

防止外省非洲猪瘟疫情传入是当前云南省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工作。(1)各州(市)、县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规定,切实发挥牵头作用,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层层压实责任。加强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将官方兽医、防疫人员和屠宰场、养殖场户的责任落细压实,严格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动态,做好分析研判工作。(2)严格执行“六条禁令”和“屠宰检疫五不得”,依法依规实施检疫。加强官方兽医监管,防止违法出证、转让、伪造或变造检疫证明、检疫标志及动物标识等违法行为。(3)严格规范检疫出证。按照农业农村部第2号公告和产地检疫规程,实施规范检疫出证。(4)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场监管,严格落实驻场检疫制度,严把入场检疫关,严禁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或未按规定佩戴标识的生猪入场屠宰,严格车辆出场清理消毒并做好记录,记录要完整可追溯。(5)暂停从外省调入生猪,对所有进入云南省的省际间交通要道关口设立临时检查消毒关卡,要责任到人,24 h上岗值班,强化查证验物和消毒工作,重点检查生猪及其产品运输车辆,严禁违规跨区域调运。(6)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对违规调运要有一起查一起、处理一起,对相关责任人处理必须从严。对责任履行不到位、处理不当造成疫情传入或扩散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依法依规问责。(7)加强生猪养殖场(户)防疫措施,建立并实施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提高生物安全水平。采取措施杜绝猪群与可能污染的设施、车辆、饲料、衣物、人员等的接触。严禁生猪养殖场(户)从疫区引进生猪和猪产品。强化猪场的卫生消毒措施,对设施、工具、车辆、衣物、人员等清洗消毒。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易感动物出入养殖场。严格执行病死猪及其血液、组织、分泌物、排泄物以及饲料、垫料等的无害化处理。严禁收集餐厅、饭店、宾馆的食品残渣、泔水或餐余垃圾饲喂生猪,或未经高温处理的泔水饲喂活猪。(8)全面安排监测排查。指导各地全面开展排查监测,确保养殖、交易、屠宰环节全覆盖,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抽样监测全覆盖,高风险区生猪养殖场抽样监测全覆盖。(9)加强野生动物和虫媒控制。组织农业、畜牧、林业等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云南省野猪、软蜱的种类种群生态分布进行普查,加强非洲猪瘟的监测和预警工作,为云南省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严禁非法狩猎野猪和非法人工养殖野猪。养殖场户要采取措施避免家猪与野猪接触。在钝缘软蜱分布地区,养猪场(户)应采取杀灭钝缘软蜱等虫媒控制措施。(10)强化科普宣传。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病毒不会感染人。及时向社会公布国内疫情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非洲猪瘟科普知识。消除民众不必要的恐慌,防止造成猪肉消费下降及对产业不良影响。

2.2 防止境外疫情传入云南省

2018年以来在全球3大洲、20个国家共发生非洲猪瘟4 730起。云南省有4 060 km的边境线,与多个国家接壤。目前,俄罗斯、波兰、立陶宛、乌克兰和罗马尼亚等国家正在暴发非洲猪瘟。非洲猪瘟疫情通过周边国家从边境地区间接传入云南省的风险很高。应积极协调海关、边境检查、公安等部门,做好入境动物产品的检疫把关工作。(1)禁止疫情国家和地区猪、公猪精液、野猪和猪肉及其制品等相关产品的进口贸易。(2)加强公路口岸、铁路口岸、航空口岸和港口的检疫工作,发现有来自非洲猪瘟疫区国家(地区)的猪、野猪及其相关产品,以及国际航班、轮船、列车、车辆等交通工具中废弃物、泔水等一律要按规定做无害化处理。(3)严格查验国际邮寄物和旅客携带物,发现疫区猪肉及其制品作退回或销毁处理。(4)对途经或停靠中国的国际交通工具发现的疫区猪肉及其制品作封存处理。(5)监督途经或停靠中国的国际交通工具中废弃物、泔水的无害化处理过程。(6)组织公安、边防、海关等多部门联动,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非法走私动物和动物产品。非洲猪瘟疫情随走私动物和动物产品传入的风险极高。目前走私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活动猖獗,由于走私活动物和冻肉来源地不清楚,不可控因素众多,防控难度愈来愈大,有可能来自非洲猪瘟疫区,传入非洲猪瘟的风险极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打击非法走私。

2.3 一旦疫情传入云南省,必须采取及时有效措施控制和根除

非洲猪瘟的防控要坚持预防为主,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按照“早、快、严、小”的要求,及早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发现疫情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采取隔离、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等措施,及时拔除疫点。禁止易感动物出入和相关产品调出。关闭生猪交易市场和屠宰场。合理、足额、及时将扑杀补偿发放给养殖户。切实落实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源追溯、排查、检疫监管等各项综合防控措施。

猜你喜欢
野猪猪瘟云南省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萌萌的小野猪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幸福(2019年12期)2019-05-16 02:27:44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9-28 01:27:52
智慧的野猪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浅谈猪瘟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6
野猪受骗
读写算(下)(2015年6期)2015-08-22 05:5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