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囊肿在多层螺旋CT及3.0T磁共振的影像表现

2019-12-08 16:28:06李桂英李海艳宋晓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20期
关键词:囊性胸腺圆形

李桂英,李海艳,宋晓雨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 吉林 吉林 132011)

胸腺囊肿(thymic cyst)少见,胸腺囊肿约占前纵隔肿块的1~3%,多位于胸骨后前上纵隔区,文献中仅见少数个案报道[1],为前纵隔良性肿瘤,男女发病无明显改变,往往多无临床症状,本文共收集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胸腺囊肿,回顾分析其在螺旋CT及MRI中的影检查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收集7例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在23~58岁,平均为42岁,患者往往多无临床症状,其中6例无任何症状,1例患者偶有气短、咳嗽和胸部疼痛(后核实此病人为心功能不全患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荷兰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机检查—平扫同时增强扫描,1例行Philip Ingenia 3.0T磁共振检查;CT扫描条件:120kV,160mAs,层厚为5毫米,层间距5毫米,螺距为1毫米,病灶较小时同时加CT高分辨扫描,MRI扫描条件:采用体部线圈,行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多方位扫描,自旋回波序列(SE)、常规T1WI,T2WI,spair抑脂序列,矩阵384×307,层厚为5mm,自头向足方向扫描。

2 结果

2.1 胸腺囊肿大小、数目、形态、边缘、部位

本组所收集7例均为单发,5例位于前上纵隔,1例位于中纵隔,1例位于前下纵隔偏右侧,囊肿直径在1.0cm~3.4cm,圆形2例,类圆形1例,3例椭圆形,三角形1例,边缘光滑、清晰锐利,无分叶,与纵隔及邻近大血管贴近分界清、无粘连及受侵。

2.2 螺旋CT及MRI影像表现

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前纵隔囊性肿块,5例囊内密度均,CT值为-3~12.3HU,囊壁均匀、菲薄或不可见,与纵隔结构界及脂肪间隙清,1例囊壁边缘见细线样钙化,1例平扫囊内密度增高CT值为58.3HU,CT增强扫描所有患者各期均未见异常强化,囊壁未见强化;1例行MRI检查表现为均匀长T1长T2信号,MRI增强扫描无强化,与纵隔周围结构,如升主动脉及其弓部、气管周围及其脂肪间隙清晰;无论是CT还是MRI增强扫描病灶均未见有分隔及异常强化改变。

2.3 病理结果

包膜完整,表面灰黄色或灰白色,均可见囊内晰亮液体,大部分为清亮淡黄色,其中一例稍混浊,病理为胸腺囊肿。

3 讨论

3.1 临床表现与病理

胸腺囊肿是前纵隔内少见的囊性肿块,原因复杂,可分为两种类型,先天性胸腺囊肿和后天获得性胸腺囊肿[2],先天性胸腺囊肿大多位于前纵隔,常为单发,囊壁菲薄,壁内有柱状上皮细胞及正常的胸腺组织,囊肿内为淡黄色的液体,后天性胸腺囊肿,一般为多房性,囊壁内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往往与放射治疗后发生可能;胸腺囊肿常常无临床特征性表现,本组病例中都是先天性,大多没有任何临床症状,1例患者偶有气短、咳嗽和胸部疼痛。一般临床无明显特殊表现及体征,当病灶较大对邻近纵隔结构压迫可出现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多数偶然体检发现。

3.2 CT及磁共振的影像表现

胸腺囊肿常常位于前上纵隔,CT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椭圆形及三角形,边缘清,壁菲薄、或看不见,部分囊壁有钙化,伴有感染时囊壁增厚,囊内密度均,为水样密度,与邻近结构脂肪间隙存在、界线清,对周围组织结构无侵犯,CT也是较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MRI检查能观察肿块的囊性特征性改变,在MRI上胸腺囊肿表现为液体信号,壁完整,与纵隔结构间脂肪间隙清,同时可直接通过冠状位、矢状位多方位观察囊肿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部分胸腺囊肿尤其是后天获得性胸腺囊肿,壁较厚,由于MRI对脂肪组织、液体高度敏感,即使不用静脉注射造影剂,对纵隔内血管、气管、心包等显示更加清晰,胸腺囊肿在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本组1例行MRI检查,T1WI为低信号,T2WI为明显高信号,在显示囊肿与纵隔结构的关系优于CT。

胸腺囊肿无论CT、MRI增强扫描各期均未见强化,非薄囊壁无强化。

3.3 胸腺囊肿的鉴别

胸腺囊肿一般多位于血管前间隙,即前上中纵隔,应与纵隔内囊性病变相鉴别,如胸腺瘤、皮样囊肿、淋巴管囊肿、支气管囊肿及心包囊肿相鉴别。

胸腺瘤:好发生于前上、中纵隔,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轻中度或明显强化,包膜完整,与周围结构及大血管间脂肪间隙清,极少数伴有重症肌无力。皮样囊肿:往往形态稍欠规则,CT为囊内含有脂肪、囊壁钙化为其特征性表现,CT在显示脂肪密度略胜一筹,MRI也可通过正反相位显示出脂肪成份。淋巴管囊肿:一般常见于前上纵隔,水样密度,形态不规则、呈攀藤状生长、壁薄清楚。心包囊肿,多位于右侧心膈角区,呈水滴状、圆宝状囊性病变,与心包关系密度切。支气管囊肿:可发生在纵隔的任何部位,一般好发于隆突下、右侧肺门及气管旁10%位于后纵隔[3],一般为类圆形,与支气管关系密切。多为圆形、单房囊性,囊壁偶有钙化,囊内澈液体,近半数囊内含浓稠胶冻样物质、且呈软组织样密度,囊壁被覆单层或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腺体,壁内有软骨被认为是其特征表现。

总之,多层螺旋CT及MRI检查对胸腺囊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囊性胸腺圆形
儿童巨大胸腺增生误诊畸胎瘤1例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胸腺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为什么窨井盖大多都是圆形的
肥皂泡为什么是圆形?
圆形题
圆形变身喵星人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