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刚
(威海市环翠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威海 264200)
养禽业在很多地区成为农村居民获取经济收入的主要方式,有力地支持了新农村发展。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国内大多数养殖户并未经过专业培训,对一些疾病的预防和发生还缺乏足够的认知,尤其是寄生虫病,往往了解较少。本文主要对其中比较常见的鸡绦虫病进行总结分析,该病主要是由戴文科赖利属和戴文属的多种绦虫寄生于鸡的小肠内引起的蠕虫病。幼鸡主要表现生长发育不良、下痢,甚至死亡,成年鸡感染后表现贫血、腹泻、消瘦和产蛋减少,而且会在养鸡场内不断造成传播和发病,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鸡绦虫虫体呈带状,扁平,乳白色。虫体分节,数量不等。整个虫体一般可分为头节、颈节和体节3 部分。头节有1 个,位于虫体最前端,较细小,呈球形,头节上有顶突、吸盘,其上有或无排列整齐的小沟等,头节是虫体吸附和固着于肠壁上的器官。颈节较纤细,链体的节片由此向后生出。体节节片按其前后位置和生殖器官发育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未成熟节片(幼节)、成熟节片和孕卵节片(孕节),幼节节片较细小,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成熟节片内的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官;孕片位于链体的后部,节片长而宽,节片的子宫中内充满成熟的虫卵。
寄生于鸡肠道中的绦虫种类很多,可达40 多种,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棘沟赖利绦虫。虫体长34cm,宽4mm,头节有4 个圆形吸盘,顶突上有两圈小钩。成虫寄生于鸡、火鸡和雉鸡的小肠内。
2)四角赖利绦虫。虫体形态结构与棘沟赖利绦虫相似。虫体长25cm,宽3mm。头节有4 个卵圆形吸盘,吸盘上有小钩,顶突亦有小钩。颈节细长。成虫寄生于鸡、火鸡、孔雀和鸽的小肠内。
3)有轮赖利绦虫。虫体长一般不超过4cm,偶有长13cm 者。头节的顶突宽大而肥厚,形似车轮状突出于前端,顶突上有小沟,头节有4 个圆形吸盘。成虫寄生于鸡、火鸡、雉鸡的小肠内。
4)节片戴文绦虫。虫体较小,体长0.5~4mm,由3~9 个节片组成,整体似舌形,由前向后逐渐增宽。顶突上有小钩,吸盘上亦有小钩。成虫寄生于鸡、鸽和鹌鹑的十二指肠内。
鸡绦虫的发育都需要中间宿主。棘沟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是蚂蚁;四角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是家蝇和蚂蚁;有轮赖利绦虫的中间宿主为家蝇、金龟子、步行虫等昆虫;节片戴文绦虫的中间宿主为蛞蝓和陆地螺。
成虫均寄生于家禽的小肠内,成熟的孕卵节片自动脱落,随粪便排到外界,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在其体内经2~3 周发育为具有感染能力的似囊尾蚴,当鸡吃了这种带有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后,中间宿主在肠内被消化,幼虫逸出,头节附着于小肠上,经2~3 周时间即发育为成虫。
1)流行病学。各种年龄的家禽均可感染,但以雏鸡的易感性更强,25~40 日龄的雏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本病常为几种绦虫混合感染,感染多发生在中间宿主活跃的4~9 月份。成年禽多为带虫者。饲养管理条件差、营养不良的禽群,本病易发生和流行。家禽的绦虫病分布十分广泛,与中间宿主的分布面广有关。
2)临床症状。病鸡精神委顿,消化不良,渴欲增加。下痢,粪便稀薄或混有血样黏液,有的鸡感染绦虫后,排绿色粪便,行动迟缓,双翅下垂,贫血,消瘦。雏鸡生长缓慢,产蛋鸡产蛋减少,但无畸形蛋、沙壳蛋、褪色蛋等异常蛋。肉鸡料肉比下降。家禽吸收虫体代谢产物后,出现神经症状。严重者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
3)病理变化。剖检见小肠黏膜增厚,黏液增多、恶臭,有出血点,肠内容物上附有大量脱落黏膜,部分鸡肠道内有带状绦虫或绦虫节片。严重感染时,虫体可聚集成堆阻塞肠道,甚至引起肠道破裂。棘盘赖利绦虫感染时,肠壁上可见中央凹陷的结节,结节内含黄褐色干酪样物。
结合临床表现,并在粪便中可找到白色米粒样的孕卵节片,在夏季气温高时,可见节片向粪便周围蠕动,取此类孕节镜检,可发现大量虫卵便可确诊。
只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预防本病发生。具体措施主要为:改善鸡舍内外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做无害化处理,根据卫生管理条例做好日常消毒工作;根据中间宿主生活习性,对禽舍内外环境中的一些常见的中间宿主如蚂蚁、家蝇、金龟子、步行虫、蛞蝓和陆地螺等昆虫进行定期扑杀,原则上一个月一次,可根据感染情况自行调整,如果发病严重可加大频率为半月一次或一周一次;随时注意感染情况,及时用药物进行预防性驱虫。
若鸡群感染鸡绦虫病,则应积极进行治疗,可选用下列药物:吡喹酮10~20mg/(kg·bw),一次内服;阿苯达唑15~20mg/(kg·bw),一次内服;氯硝柳胺50~160mg/(kg·bw),一次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