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求
1940年,周恩来同志从莫斯科把一部广播发射机带到延安王皮湾,同年12月30日,这部发射机第一次把中国人民自己的声音通过电波呼喊出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诞生!这是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起点。1949年10月1日,辗转迁入北京(北平)并从新华社分离出来成为独立新闻机构的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承担了新中国开国大典实况广播的任务,让毛泽东主席那嘹亮而充满中国人民自信的声音传遍了全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初步建成各级广播网,对内对外广播蓬勃发展。70年间,虽有过曲折,但仍取得了巨大成就。1950年初,全国只有49座人民广播电台;由于战争的原因,国内电子工业几乎一片空白,仅有几家破败的无线电厂存在,以至于1952年国家专门做出决定在南京开辟一条全国产化的收音机生产线,扩大生产,解决人民群众的广播收听困难问题。而到了2018年底,国内各级广播电台播出机构达到了2647个,为1949年的54倍;2018年实际开办公共广播节目2900套,全国广播节目覆盖人口占比达到98.94%。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广播凭借融媒体传播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贴近社会的形式和内容,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人民广播发端于战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伴随人民的解放胜利而走进新中国,在新中国建设成长中不断发展壮大,见证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当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人们从广播中听到卫星传回来的《东方红》乐曲时,我们为祖国的自强自立而自豪;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在国庆35周年阅兵和群众游行的直播中,一句“小平您好!”说出了人们由衷的心声;当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的怀抱,人们从电视中看到国旗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高高升起,从广播中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庄严宣告,祖国万岁!这是世界各地每一个中国人的欢呼……可以说,新中国前进的每一个步伐中都有着人民广播的印迹。
当然,广播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曾与电视媒体展开竞争,从车载收听中找到了新的出路;新世紀我们又与互联网媒体遭遇,广播以开放的胸怀与新兴媒体融合,在平面媒体陷入困境、电视收入断崖式下跌的背景下,广播在2015年短暂下降后连续迎来了广告市场份额的小幅上涨,使事业平稳运行,成为三大传统媒体中的一枝独秀。作为曾长期工作在广播一线、现在仍为之而努力的老广播人,这些年总有人问我广播是什么。广播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我们想想它是为什么而诞生的呢?广播,其实不只是广播,包括所有类别的媒体,它们都是为了实现人们交流沟通的目的而存在的,广播是媒体的一分子,它是人们在走进电子时代后最基本的一种沟通形态,它用声音的力量连接着现代社会中的你我。形态可以变化,但沟通永远存在。媒体融合不是谁替代谁,而是迭代共进。可能传统广播收听会越来越少,这是时代的进步,然而沟通的声音传播一定会通过各种方式以各种面貌在各个渠道平台和即将出现的渠道平台更多地送进人们的耳朵。
新中国走过了70年,人民广播一直都在,它以声音相伴在你我的耳畔!现在有一个关于广播的困惑,就是媒体融合中不断转型升级、处于变化中的广播还是不是我们心目中的广播,这就好比西方哲学界的忒修斯悖论,解答这个课题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其实就是坚持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系列讲话,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找答案,以对初心的坚守把握传播的本质要求,让广播传播在不断修正更新中不偏离航向、不变质,巧妙设计、精心制作,这样的声音传播无论以什么形态出现,它的底色依然是人民广播。
“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广播从业数十载,我见证着广播发展、变化,广播见证着我成长、变老,相伴、见证,在新中国的怀抱里一路同行!明年人民广播也要迎来自己80岁的生日,在这里我们以广播的名义为新中国送上最美的生日赞歌,明年我们再为人民广播点上生日蜡烛。
(作者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