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驱动的英语专业混合式写作教学模式探究

2019-12-06 13:04:46伍凯晖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批判性英语专业思维能力

伍凯晖

(广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成为英语教学领域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主题。Davidson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培养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倡把其融入常规的教学实践中[1]。由于写作与思维紧密相关,因此写作课是最适合锻炼发展批判性思维的课程之一[2]。目前大学生写作出现“思辨缺位”现象,普遍存在论证不足、观念陈旧、主题不清晰、套用句子模板等问题。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也被忽略,学生逐渐形成了僵化的学习模式和机械化地套用写作模板模式。随着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在教学领域的逐渐普及,大学英语教学也正在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混合或教学模式教学。近年来,学者们开始把混合式学习模式作为切入点,研究其在大学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但是没有深入涉及英语专业,而且较少结合批判性思维来探索。针对当前研究概况,本研究运用批判性思维理论,构建基于传统课堂和网络教学平台、批判性思维视野下的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模式,为创新性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提供参考。

1 理论基础

1.1 批判思维理论

国内外学术界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研究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历程。Robert Ennis,Peter A.Facione,Richard Paul,Linda Elder 等学者们界定了批判性思维分项能力,并分别从单维、双维到三元的角度提出了各自构思的结构模型。本研究融合双维结构模型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特质内容、三元结构模型的部分智力标准,并以文秋芳等的层级模型为基础[3],通过重新解读和思考后对模型进一步地完善,以此构建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框架(如图1)。

图1 层级模型图(重构)

该框架以元思辨能力为基础点,突出思辨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思辨能力中的主导作用。元思辨能力具有监控调节作用,统领所有环节。思辨能力包括认知标准、认知技能和情感特质,受元认知的管理和监控,不断发展变化。

1.2 批判思维与写作教学理论的结合

英语写作与批判性思维联系密切。Tanaka和Gilliland研究了运用辩证的批判性思维概念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对学生思维的影响作用。他们认为批判性思维应该被列入大学生掌握的实用技能清单里。批判性思维教学应该超越技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问题的独见以及学会理解多个不同的观点[4]。大学英语专业教学的目的是在综合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学生撰写学术文章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这些能力也是写作过程中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一部分。同时,英语写作教学提倡过程体裁教学法,关注写作的特定情境、写作目标和过程,更是为锻炼批判性思维提供了空间。

1.3 混合式学习理论

混合式学习理论主张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它的基本精神是“淡化中心,强化结合”[5]。从教学主体角度来谈,混合式学习理论既要坚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启发、监控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6]。《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2000年版)》提出要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电教设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7]。数字化的网络教学资源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提供更为生动的写作情境,丰富多样的资源能满足教学的不同需求,具有实现多维角度的评价方式的可能性,符合英语教学设计原则[8]。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开拓学习者思维和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进入高水平、深层次的学习。

2 批判性思维导向的英语写作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模式的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设计理论,对教学中实施的活动程序或逻辑步骤的规划。本文构建的以批判性思维导向的英语写作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教学结构的分析,选取《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教材·写作教程》(第三册)“Unit8 Section2 Exposition Developed by Comparison and Contrast”作为教学内容,加以阐述分析该模式的主要环节。

2.1 教学结构

2.1.1 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论证阐述手段展开议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明确论证法的功能和特点,形成规范的写作结构,并掌握运用恰当有说服力的论据如对比论证来支撑论点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是通过不同方面比较两种事物或是两个对象的差异,映衬出其中一种事物或对象的优点,从而说服读者。

2.1.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关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的程度和效果。本单元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出发,教学内容以“Job Offers”为话题,包括范文学习、方法总结和层次练习;教学内容围绕职业领域,贴切大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注意,产生思考。依托内容的教学模式将语言学习和学科知识结合,使学生在习得学科内容时提高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1.3 教学主体

教学主体关系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解读教育主体性问题、处理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的新视角“主体域”倡导教师要用动态的视角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9]。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较青少年时期获得了更深层次的进步,有较为清晰和深刻的思考,对事情有系统的观点见解,主体域明显扩展。尤其是写作,学习者需要用一系列有序有逻辑性的观点表达对问题的思考。因此,教学中扩展英语专业学生的“主体域”,使其充分发挥主体性,是对批判性思维发展的有力支持。

2.1.4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根据不同教学活动的开展所设计的。本研究以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为导向,设计结合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构建批判性思维共同体的混合式写作教学模式。学习者、网络技术、课堂信息三者形成一个共同体,学生依赖网络和课堂的各种综合要素如资源、工具、学习活动和多模态如物理媒介、语言媒介、视听媒介等获取信息进行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写作教学课堂根据课程内容、学情和学生活动的性质来选择恰当的工具和技术。网络教学平台环境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三大环节,为学生知识储备、更充分的思考提供了在线环境,而课中教学活动主要依靠课堂活动提供知识内容学习和面对面交流的环境,便于产生即时的思维碰撞。

2.2 教学流程模式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混合式写作教学模式由一系列详细的程序步骤组成。课前、课中、课后教学阶段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环境,以批判性思维为目标,设计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情感特质的活动。

2.2.1 情境创设,主题感知

课前阶段主要是为学生创造在相对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教师通过准备微课视频、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和音频等课堂教学内容,呈现与职业相关的写作情境和背景,让学生对话题进行了解、感知。教师既可以从网络上海量资源中选用与学生知识水平相对应、与写作主题相联系的资源,也可以根据学情量身定做,有针对性地结合就业话题收集素材。课前阶段,问题导向方式有助于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话题批判地思考有关的问题,例如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有哪些选择,英语专业学生毕业的就职数据、招聘者对应聘者的要求、招聘场景等,促使学生对主题任务产生好奇的追问,有目的性地思考相关联的问题和情境。

2.2.2 问题激趣,背景激活

写作前的活动通常是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教师引入话题后,抛出更多问题,指引和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借助网络查找相关信息产生头脑风暴。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论证手段来阐述观点,教师在引入环节提供不同的职业如教师、外企职员、公务员等,让学生自主选择两个职业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使用文字或者图表的形式整理观点,锻炼了抽象思维和归纳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借助网络对写作任务与话题背景搜索、分析和总结,将观点提炼成句,进一步明确了写作表达的动机,为参与更多的课堂活动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备。

2.2.3 例文呈现,分析阐述

教师逐步呈现例文“What Makes a Good Job”的体裁、语言内容,从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写作的特征和文本框架,讨论和思考例文的写作目的、写作中心思想,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用具体细节支撑论点的。学生在理解写作目的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深刻地思考,文章是否有更好的结构布局和论点论据。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问题,把握其逻辑性和深远性。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写作话题的特点设计更多课堂活动。针对本次写作话题,教师设计辩论环节,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索更多论点,同时学生也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引起自我反思和判断,表达个人价值观,达到思维综合训练的目的。

2.2.4 写作实战,师生评价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在范文对比不同职业的特点基础上将话题升华,深入到对比就业的地方,如选择一线城市还是普通城市,使学生在写作思维上进一步延伸。学生模仿例文构思文章框架并撰写文章。完成写作任务后,学生互评作文,分析同学的思考过程和逻辑问题,发现新论点和新视角,开放思维。

2.2.5 情景延伸,写作迁移

语言学习要保证输入和输出的频率足够多,而大学常规的写作课时安排不足以达到写作在量方面的需求,更是难以保证学生在质的方面全面有效迁移写作技能。为了保持话题的新鲜感和热度,教师利用网络话题热点,给学生推荐相关的辩论节目视频,让学生进一步讨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如面对低薪但喜欢的工作和高新不喜欢的工作将作出如何选择等。网络将现实课堂延伸到虚拟课堂,拓宽了课后自由练习的语言情景,帮助学生将知识和技能从课内迁移到课外,使写作不局限于课堂。

3 结语

批判性思维是网络环境下促进学习者进步、乃至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是普及到各层次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向。本研究运用批判性思维理论,构建基于传统课堂和网络教学平台批判性思维视野下的英语专业写作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创新性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提供参考。此研究所构建的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运用到真实的教学课堂中,并依靠具体的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实施教学实验以检验它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猜你喜欢
批判性英语专业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19期)2018-10-31 21:02:34
培养思维能力
儿童绘本(2018年9期)2018-06-04 16:40:12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