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放射性131I 治疗简述

2019-12-06 08:19张英杰杨国仁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滤泡乳头状放射性

张英杰,杨国仁

(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山东 济南 250117)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和头颈部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甲状腺癌根据其病理特点分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等,其中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又被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为甲状腺癌的主要类型。经过外科手术、放射性131I 治疗及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这一经典三阶梯治疗模式,多数DTC 患者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自1946 年首次报道放射性131I 用于治疗DTC 以来,经过60 多年的发展,该治疗方法已成为DTC 术后处治的重要手段。

1 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

每年甲状腺癌新发病例占所有癌症新发病例的1%~5%[1]。近30 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持续快速增长。美国流行病监测计划(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Program,SEER)数据库显示,美国甲状腺癌发病率由1975 年4.9/10 万增长至2009 年的14.3/10 万,发病率增长了近3 倍,同时主要表现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增长,发病率从3.4/10 万增长至12.5/10 万[2]。2012 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3]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为6.6/10 万,世界人口调整发病率(以下简称 世标发病率)为4.8/10万,略高于全球平均发病水平(4.0/10 万)。《北京市2012 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4]显示,北京户籍居民甲状腺癌发病率为11.0/10 万,世标发病率为7.7/10 万,高于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平均水平。

2 131I 治疗DTC 的原理

DTC 来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可表达钠碘同向转运体,具有摄取和碘的能力,因此能够摄取进入体循环的放射性131I。131I 是β 衰变核素,发射β 射线(99%)和γ 射线(1%)。β 射线可对细胞造成电离辐射损伤,导致残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DTC 细胞的裂解和凋亡。β 射线在组织内平均射程小于1 mm,所以能量几乎全部释放在残留中状腺组织或病灶内,对周围组织和器官影响较小,属于靶向内放射治疗。γ 射线可用来显像,显示131I 在体内的分布并探查可疑病灶。

3 放射性131I 治疗DTC 的意义

放射性131I 治疗DTC 包括: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即清甲治疗(图1);治疗DTC 转移灶,即清灶治疗(图2)。

残留甲状腺组织能摄取放射性131I,放射性131I在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同时,也清除了隐匿在残留甲状腺组织中的微小DTC 病灶,同时具备摄碘能力的转移病灶也可摄取131I。残留甲状腺组织被完全清除后,体内无甲状腺球蛋白(Tg)的正常来源,有利于通过检测血清Tg 水平的变化对DTC 的复发或转移进行诊断;治疗后进行的全身显像,常可发现诊断性小剂量131I 全身显像未能显示的DTC 病灶,这对修正患者治疗和随访方案有重要意义。

4 放射性131I 治疗DTC 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①高危患者,常规推荐放射性131I 治疗,包括已知存在远处转移、肉眼可见的甲状腺外侵犯、肿瘤未完全切净、术后高水平血清Tg 提示远处转移、滤泡性甲状腺癌广泛浸润血管。②中危患者,应结合患者复发危险因素,如淋巴结转移个数>5 个或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高危病理类型及年龄综合评估放射性131I 治疗的获益。③低危患者,通常不推荐行放射性131I 治疗。原发肿瘤直径>4 cm 或伴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年长患者也可考虑131I 治疗。

禁忌证:妊娠、哺乳,计划6 个月内妊娠者;肝肾功能异常;WBC<3.0×109/L;手术切口未愈[5-7]。

5 放射性131I 治疗前准备

停服左旋甲状腺素片或2~3 周使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到30 μU/mL,治疗前严格忌碘2~4 周,并测定甲状腺激素水平、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选择性行胸部CT 检查。治疗前1 个月内勿行CT 增强扫描。

图1 女,44 岁。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清甲治疗。口服131I 200 mCi 3 d后行全身显像,颈部见大量131I 摄取图2 男,48 岁。甲状腺滤泡状癌术后双肺转移、多发骨转移,第2 次清灶治疗。口服131I 200 mCi 3 d 后行全身显像,双肺、纵隔内、左侧肱骨、腰椎、髂骨、左侧股骨上端见大量131I 摄取

6 放射性131I 治疗剂量[5-7]

治疗剂量:①推荐采用30~100 mCi 剂量的放射性131I 进行中、低危患者的清甲治疗。②伴可疑或已证实的镜下残存病灶或高侵袭性组织学亚型(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等)但无远处转移的中、高危患者,推荐辅助治疗剂量为150 mCi。③颈部残留手术未切除的DTC 组织、伴颈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但无法手术或拒绝手术、全甲状腺切除术后不明原因血清Tg 尤其是刺激性Tg 水平升高者,清甲治疗同时应兼顾清灶治疗,放射性131I 剂量为100~200 mCi。④远处转移:肺转移的治疗,病灶仍摄取碘并评价为临床有效,应每隔6~12 个月再次治疗,经验性治疗剂量推荐为100~200 mCi,70 岁以上剂量为100~150 mCi;骨转移灶,剂量为100~200 mCi。⑤对于青少年、育龄妇女、高龄患者和肾脏功能轻、中度受损患者,可酌情减少放射性131I 剂量。

表1 放射性131I 治疗DTC 相关不良反应及缓解措施

7 放射性131I 治疗DTC 不良反应及处理

治疗不良反应及缓解措施见表1[8]。短期损伤常见有颈部肿胀和咽部不适,上腹部不适,甚至恶心和呕吐,全身乏力,甚至唾液腺肿胀,外周血象一过性下降。少见有急性腹痛,呼吸困难,尿痛和血尿,严重肺转移者可出现咳痰增多、痰中带血甚至咯血,骨转移者可出现患处疼痛加剧等。中长期损伤常见有慢性唾液腺损伤,性功能和生殖能力下降,继发或并发其他恶性肿瘤的概率增加,肺纤维化,骨髓抑制等。

8 放射性131I 治疗DTC 效果评价

①清甲治疗效果评价:清甲治疗1~3 个月应常规随诊。一般应在清甲治疗后6 个月进行疗效评价。评价前应停用左旋甲状腺素2~3 周。清甲成功的标准为诊断活度的131I 显像甲状腺床无放射性摄取或颈部超声未发现异常,刺激状态下Tg<1 ng/mL。如发现甲状腺清除不完全,应行第2 次清甲治疗。如随访发现有转移灶,应行清灶治疗。

②清灶治疗效果评价:1~3 个月应常规随诊。在清灶治疗后6 个月进行疗效评价。评价前应停用左旋甲状腺素2~3 周。转移灶数目减少或直径减小,Tg 和TgAb 的水平降低或消失,为治疗有效;与治疗前相比转移灶数目增加,或旧的转移灶直径增大,则为进展。病灶仍摄取碘并评价为临床有效,应每隔6~12 个月再次施行治疗。重复治疗使用剂量的原则与首次治疗相同,如首次治疗效差,可考虑适当增加剂量。应注意随着累积活度增高,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危险性也增高,所以对重复治疗的风险与效益应慎重评估。

猜你喜欢
滤泡乳头状放射性
肿瘤相关因子TSHR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
腮腺沃辛瘤淋巴间质的免疫病理特征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巨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声辐射力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甲状腺滤泡型肿瘤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