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芳(江西服装学院,江西 南昌 330201)
衣袖结构设计是服装设计的重要部分,不仅需要考虑人体上肢活动的协调性与舒适性,还需要结合服装的整体美观度完成设计。为使服装设计与人体工程学更为匹配,设计师既要针对服装款式进行设计,还需要结合肢体结构进行服装版型设计。而服装的版型设计,即服装打版,便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环节。服装打版时,衣袖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了解其对肢体结构灵活性的影响,对服装设计的持续发展有着很大助益。
关于服装版型设计,通常采用的打版方式是原型法、比例法以及立体裁剪法,然而无论是哪一种设计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性。衣袖结构设计原理,与上肢形态的静态特征、动态特征有着紧密关系,尤其是袖山、袖窿的设计需要充分结合肢体结构灵活性,这也是重视人体工程学的体现所在。
依据人体工程学,由于人体的上肢形态呈自然向前倾斜状态(如图1所示),手臂垂线与手腕中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是4.99mm,手臂垂线与手腕中线的夹角是6.18°,手臂肘部铅垂线与手腕中线的夹角是12.41°。从外观结构来看,因为上肢侧面并非曲直,因此衣袖设计无论是造型还是结构方面,都要与之相衔接,即臂根部位的设计相对向前偏移一点,如此一来,穿着服装时,手臂向前伸的活动空间较为自由。
人体肢体结构中,上肢结构具有动态特征,肱人骨头与肩胛骨关节窝相连的关节就是肩关节,人的手臂因此可以往多个方向活动,如图2所示,人体上肢的带动活动范围,肩关节活动时,不同方向的活动范围各不一样,上方、前方以及后方的活动范围是150°~170°、20°~40°、40°,由此,袖窿与袖山处的版型设计要考虑人体运动范围。而由于肘关节智能向前曲,无法向后伸展,具体活动范围是0°~145°,衣袖设计时,关节的整体运动范围,直接影响到轴线到袖口部位的整体设计。若服装设计师只考虑服装款式是否美观,却忽视了肢体结构运动的特性,将在很大程度影响穿着服装的舒适度以及上肢运动的灵活性。
袖窿和袖身是衣袖结构的组成部分,通过了解人体上肢结构的动静态特征可以知道,衣袖的结构设计不仅仅只是为了包裹手臂,其款式设计与肢体结构的运动范围有着重要关联,关系着穿着者运动的方便性及舒适性。针对衣袖结构设计与肢体结构灵活性的影响,结合人体上肢的静态和动态特征和衣袖结构,设计样衣并对其进行试穿,通过试穿者主观及客观感受来作为判断依据。
作为衣袖结构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袖山、袖窿、袖山与袖窿的配伍关系以及袖身结构的设计与上肢运动范围相契合。而袖身结构的风格,包含直身袖、弯身袖、两片袖三类风格。在设计合体袖的结构时,考虑到人体手臂向前倾斜,袖身也要符合上肢形态,随之前倾,只有这样的袖身结构才呈现出前凹后凸的袖缝线形。圆袖(直身袖)的立体造型,前袖缝通过袖肘处的折叠,使后袖缝切开,形成袖肘省,从而变化成弯身袖。在实际的结构设计运用中,合体袖的袖身一般会做成两片式。为更加提升设计的方便性,可在袖中线与袖肘线的交叉点向前袖口处作一偏袖省,女装弯身袖的前偏量为2~3cm。同时,采用增加偏袖量的方法,可以使袖子成型后的前后袖缝线不会在袖外观暴露出来,一般袖子的前袖缝偏袖量应取3cm左右,后袖缝的偏袖量应取1~2cm。因此,采用这种方法会让袖身弯势变得即平滑又圆顺,且外观立体造型优美。为方便研究,选择衣袖结构舒适型的设计,具体款式如图3所示,选择一片式圆袖。此外,此处选择女装衣袖结构的规格尺寸展开探讨。
依据选择的样衣规格尺寸,如表1所示,袖长56cm,袖口25cm。整体规格尺寸结合人体上肢运动范围,确保肢体结构活动处于灵活状态,以保持穿着舒适度。确定尺寸之后,选择合适的面料与工具,对照设计版图,裁剪好样衣,在样衣制作过程中,要检查裁剪及缝制各环节的工序是否符合要求,对样衣的衣型及袖窿与袖身等各部位的对位点进行核查。同时,成衣缝制主义需要预留面料的损耗情况,各细节核实完毕之后,成衣制作完毕。
表1 样衣尺寸规格情况
为研究衣袖结构设计与肢体结构灵活性的影响,需要建立服装试穿的评价体系,具体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式。但仅仅依靠人体穿着感受或客观数据评价,容易导致服装的实际舒适度无法有效掌控,致使服饰因设计不合理而影响穿着。因此,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互融合,通过客观评价来反映服装设计的相应数据是否合理,同时利用主观感受来判断数据合理性的舒适程度。如此,便达到服装设计的目的。
主观评价主要是利用人体的嗅觉、触觉、视觉等感官对样衣产生的主观感觉,然后依据这些感觉整理出相关评价数据与描述性资料。此处的数据并非实际测量,而是将人体的主观感觉建立等级进行划分,即试穿者对此设计的内心感受及接受程度。本文将衣袖结构的评价内容划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模块,有关实验样衣衣袖结构设计的静态指标,建立的评价等级表如表2所示。从人体上肢结构的静态舒适度评价,对衣袖结构的袖山、袖身以及腋下主要部位的造型进行评价,与之相对应的评价内容是,感受袖山造型是否圆顺、吃势的均匀程度;袖身造型是否规整、服帖程度以及袖身有无外翻,袖身规整、服帖,无外翻现象的表示穿着舒适度越高;腋下造型是否有过多余量,是否影响腋下活动范围,有无多余褶皱。这些评价指标结合了服装穿着呈静态时的实用习惯及美观性评价。
表2 实验中主观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经过试穿者试穿之后,所取数值为试穿者平均值,提供的评价数据如表3所示,从数据结构来看,1号样衣相比其他两件样衣,试穿者的整体感觉较好,从袖山造型来看,较为圆顺,腋下造型没有多余的量,对腋下活动范围不造成影响,舒适度较高。因此袖口前倾形态与人体上肢结构较为匹配,外观效果更为美观。
表3 样衣试穿衣袖结构静态评级情况
关于衣袖结构设计的多功能的指标,具体包含袖肥造型、后袖山弧线造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腋下造型。通过试穿,结合人体肢体进行侧举、前屈以及后伸等各种运动时,服装的具体穿着感觉,对衣袖结构予以感受并评价,判断袖肥造型以及后袖山造型是否舒适、有无紧绷感和压迫感,而人体肢体运动时,衣袖的腋下造型是否感觉舒适、有无牵制感。如表4所示,当人体上肢结构运动时,通过不同方向的姿势运动,可以判断出样衣穿着感受,当袖山高取AH/4+ 1 - 1.5(1号样衣、3号样衣)时,人体上肢除了侧举90°、135°时,袖肥部有轻微压迫感,腋下有明显的牵制感,其他姿势的感觉均较舒适;而当袖山高取AH/4+ 1-2.5(2号样衣)时,人体穿着的舒适感较强烈,手臂无明显的压迫感,且后背和腋下无牵制感。
表4 样衣试穿衣袖结构动态评级情况
依据上述实验试穿结果,可以看出,穿着服装时,人的上肢袖头通常处于前后摆动的姿势,因此衣袖结构设计的需要充分将此考虑进来。假如袖山弧线越高,袖肥尺寸较小,衣身的侧缝长度越长,人体上肢摆动时,受服装的牵制越小。假如袖山弧线越低,袖肥尺寸较大,衣身的侧缝长度越短,人体上肢摆动时,受服装的牵制越大,相对而言,手臂的活动量就变小了很多。
为确保肢体结构的灵活性,衣袖结构设计需要在结合人体肢体动静态特征的基础上,关注袖山弧线高度、袖肥、袖山以及袖身的设计。当人的肢体处于运动状态时,侧举、前屈和后伸对衣服的穿着感受各不一样;因此,需要建立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使得服装设计更为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