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间图案与竹结合的创新设计研究

2019-12-06 06:50王诚睿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119
流行色 2019年9期
关键词:竹子图案贵州

王诚睿(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一、中国竹文化源远流长

1.竹子的利用价值

我国素有“竹子王国”的美称,无论是竹林面积还是竹子种类,我国都占据第一的位置。全球的竹林面积约2 200万公顷,竹子种类1 200多种,我国竹林面积就达400多万公顷,约占全球竹林面积的五分之一,且竹子种类多达500多种,将近占全球竹种的一半。可见我国竹资源的丰富,也是全球竹资源分布的中心。

竹子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周期也比较短,通常三至五年即可成材,且竹林的恢复与维护时间较短,适合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竹资源的利用价值很高,可以说,竹子从头到尾都是宝。竹可以利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竹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与食用历史,药用方面竹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1998年被列入“药食两用的天然物名单”,竹叶在端午节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用来包粽子;竹笋是竹的幼芽,味道鲜美,是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竹秆可以用来做农具柄材、建筑材料、交通工具、家具等,也可以破篾编织出各种精美的生活器具、工艺品等;竹黄、竹茹、竹卷心等都可入药。竹不仅是绿色环保的植物,也是极具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

2.中国竹文化概述

人类文化源于生活,生活也影响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中国竹文化历史悠久,竹资源从影响人们的生活开始,进而影响着中国的文化,诞生出以植物为源头且独具特色的文化,竹文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以竹的自然特性为主的精神文化最为人们熟知,具有不同特性的自然物,常常成为特定的文化象征符号,用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和观念意识。例如,竹的中空特性象征着“虚心”“谦虚”的品德;竹节象征着“节气”“劲节”的品质,与“节”相似的道德观念还有“贞”,也能在竹的自然特性中体现出来,除此之外还有“节节高升”的含义;竹挺拔直立的特性也被赋予“刚直不屈”的精神;慈竹因其新竹是靠近老竹生长而得名,也称为孝竹、子母竹、义竹等,代表着“不忘本”的优秀品格;白居易还将竹看作良师益友。

竹在中国还有一个人们熟知的形象,即“君子”,竹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竹代表着清雅淡泊的谦谦君子形象,竹又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象征着不畏寒冷、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的精神。竹子历来都受古代文人们的喜爱,深刻影响着中国的诗词与绘画文化,苏轼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我们所熟知的“胸有成竹”也是出自于苏轼。竹常常是古代文人用以托物比德的对象,借竹将自身的情感与人生态度表达出来,陆游的咏竹诗中既有表达自己的爱国思想,也有建功立业的思想,还有自己严格注重操守的品性。竹的绘画文化是画家们抒发情感的另一种方式,通常与诗、书并存的形式出现,墨竹是“诗、书、画”三位一体的体现。

二、图案的寓意象征

1.寓意象征的含义

寓意即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对于象征的含义,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个说法是: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些抽象的意义、特殊的意义。也有说象征是指用部分事物代表全体。我国一位心理学家周冠生对“象征”的解释为:象征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创造,它通过无意识或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来替代客观事物或者以有限的形象来揭示客观世界的无穷哲理。弗洛姆认为象征是某些代表其他事物的东西;虽然说法众多,但并不难理解象征的含义。那么寓意象征也可以说是对某些事物的寄托或隐含的东西。

2.图案产生寓意象征的原因

原始社会中虽然没有人对人的剥削,但原始人却是自然的奴隶。原始人在长时期中无论对自己或自己借以生存的自然条件都没有任何有联系的观念。后来逐渐才开始对自己和周围环境有了极有限的幼稚观念。他们对变换无穷的自然现象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便出现了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猜测,如太阳与月亮的运转、天空飘落的雪花、看不见的风……,认为这些现象都是有灵魂的东西,包括动物、植物,都称它们为“神”,原始神话就开始产生。由于对于“神”的未知、恶劣环境的恐慌,他们开始崇拜自然、崇拜神,以图腾的方式寄托美好愿望,希望能通过这个方式获得安稳的生活。

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从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是依靠农业来维持生存,古代的中国交通闭塞,人们心中的世界便是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直到现在中国农业人口仍占全体人口的一半以上。古代中国人重农轻商,重视农业,以农业为主。在重农抑商方面儒家、道家、法家各学派也并无多大分歧,古代帝王也以“重农”来标榜自己是贤王,如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在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因此人们对他们生存生活的农耕土地充满了热爱之情。图腾内容就会出现以农作物、植物为原型,如稻穗纹、圆点纹、桂花纹等,象征岁物丰成、五谷丰登。

3.贵州民间图案多元化

贵州是中国西南偏远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春秋时期,今贵州省内的牂牁古国,就与中原地区有了交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贵州地区分属巴郡、蜀郡、黔中郡和象郡管辖。“贵州”名称始于宋朝。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民间风俗,就要先了解这“一方水土”。贵州地貌类型复杂,主要以高原、山地为主。由于贵州高原山地峡谷环境的封闭性制约了外来文化的入侵,使其各自长期保持传统文化的传承,表现出“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风”的特点,这也是贵州地区呈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在贵州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服饰,而且同一民族也会因生活地区、环境的不同,呈现出来的服饰也各有差异。文化的传承多以文字与图案的方式世代相传,没有文字的民族则以图案为主,在贵州地区无论是在服饰上、建筑上,还是在器具上,都能看到这种文化的体现。

贵州有17个少数民族世居于此,苗族是贵州地区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的民族,布依族仅次于苗族,除此之外还有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以及聪明智慧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由于古代交通不发达,贵州地势险峻,各族人民在各自的区域内以农耕生活为主,他们的民族文化因为地域的长期阻隔,形成了很大的差异化。因此他们用于寄托美好愿望的图腾图案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三、贵州民间图案与竹的创新结合

1.图案与竹的创新结合方式

贵州民间图案丰富多彩,也出现在贵州的各个地方,民间图案的运用以女性民族服饰居多,以布料为载体,刺绣、蜡染等方式创作出既精美又独具特色的服饰。苗族服饰还有“穿在身上的史书”之称,苗族历史上经历了五次大迁徙,形成了分布在黔、川、桂、湘、滇及海外的格局,在频繁的迁徙与动荡中,苗族没有可通用的文字,苗族的历史、文化、价值信念等被妇女们以图案的形式记录在了服饰上。在贵州民间随处可见的竹制生活用品,例如竹蒸笼、簸箕、竹背篼、竹篮以及大大小小的各种竹器,都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将图案与竹结合的创新方式,赋予了这两种传统物品新的面貌,它们的结合是自然而然的,也是众多设计师们创新的成果,这种结合方式还在尝试的阶段,目前多数的结合方式以纯色布与竹编结合为主,也有部分布料上印有简单的装饰图案或者是与碎花布结合的形式,两种材料结合制作手提包、收纳盒等日用品,如图1所示,是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结合方式。图案的寓意丰富,多数是象征吉祥美好的愿望,在创新结合的过程中,应将这些图案的美好寓意赋予到这个“竹·布合一”的创新产品中,使其不仅具有实用性与美观性,还富含吉祥的寓意。

2.图案与竹结合的创新价值

(1)文化价值

图案与竹有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贵州民间图案是民族文化的产物,承载着着这个民族的丰厚历史,伴随着这个民族的日常生活,图案的出现与变化过程,也体现了本民族的信仰。每一个民族的服饰,既是一种符号,又是一个自成一体的符号系统。它的生成、积淀、延续、转换,都与人类文化生活的各种形式发展有关。每一种民族服饰的生成,都是这个民族精神、文化发展的一部史诗。

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竹林资源在我国的分布情况,竹在岭南地区的使用尤为普遍,大到用于建筑材料,小到制作日常生活用品,竹文化也自然而然地以岭南地区较为丰富,竹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中的好伙伴,也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化。竹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以“君子”的形象永存,是人们爱不释手的雅洁之物,也象征着各种高尚品德,在后世也代表着最高的人格道德准则。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以物比德的先例,虽然竹并不是“比德”的源头,但竹的形象发展却是非常快速且根深蒂固的。图案与竹两者在南方地区缺一不可,看似两种没有关系的对象,但是都是南方地区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既要创新也要传承,以创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以传承的信念把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继续发扬。

(2)设计价值

经专家测算,每公顷竹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多达12吨,同面积的竹林比树林释放氧气多出35%,在现代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竹资源无疑是环保材料的最佳选择之一,竹资源不仅分布广泛,生产周期短,成材快,成本也比较低。诸多优点使竹材成为一类极具利用价值的设计材料,不仅用于生活器具,还可以提取竹纤维制作布料等,竹在现代家居设计中也是设计师们青睐的材料,无毒无害又美观,可以说竹可以通过设计的方式运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图案的设计价值也是毫无疑问的,而将图案与竹结合的设计方式更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方式。

结语

贵州民间图案与竹的创新结合是一种设计的创新,也是两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民间图案与竹共存多年的西南地区,它们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民族文化需要不断地传承,也要以创新的方式适应持续发展的社会,竹文化在我国的沉淀已经深入骨髓,在现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应以创新发展的方式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竹子图案贵州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和竹子在一起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