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上书因一字全家被处以极刑

2019-12-06 07:02张宏杰
廉政瞭望 2019年20期
关键词:吴英案子乾隆皇帝

张宏杰

/历史学家,代表作《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乾隆朝产生了许多离奇的案子,这些案子都是乾隆皇帝一手制造的冤案。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七月的一个早晨,广西布政使,也就是主管一省财政的副省级官员朱椿,连着好几天忙着全省的财务核算,累坏了。今天正好忙完了,给自己放一天假,想到桂林城外散散心。他坐着轿子刚刚出了胡同,突然路边冲出来一个老者,六十多岁,身穿长衫,须发花白,看上去像是个读书人,颤巍巍地跪在路边,手中高举一册文书。看来这是又遇到一位告状的。

于是朱椿命令随从把老头手里的那册文书拿过来,发现原来不是告状的。文书封面上,写着两个字,“策书”。朱椿打开一看,只见里面,端楷正书,字写得很漂亮。有四条建议:一、请朝廷进一步减免钱粮,减轻底层人民负担;二、建议各地添设义仓,就是慈善机构,来救济贫民;三、禁止种烟,以多打粮食;四、裁减寺僧,就是控制和尚数量,来减轻社会负担。

朱椿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发现这篇文章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是一份十分认真的政策建议书。而且和一般老百姓上的建言书不同,这份报告里面还有许多定量分析。比如建议禁止种烟,就详细分析了种烟的成本。他说,如今广西有一半农民家里种烟,多的种一万多株,少的也有三千。那么每一万株烟,就需要十个人工,需要肥料二三百担,数字非常详细。一个老人关心家国的拳拳之情,跃然纸上。

可是,看完了这份策书,只见朱椿脸红头胀,神色大变,命令身边的几个随从:“立刻把老头拿住捆上,绝对不许逃脱!”

朱椿顾不上散心了,立刻转轿回府,升了大堂,把老头带过来细细审问。原来这老头名叫吴英,是广西平南县人,读了一辈子书,只考上了一个秀才。如今六十多岁了,身体多病,眼看着来日无多,不甘心一肚子才华,就这样埋没了,便想着把自己对朝廷和皇帝的忠爱之情,化为这一纸策书,献给官府,这样能对社会有所贡献,也算不负到人世来了一趟吧。这就是他写这个东西的动机。

朱椿把这个事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就命人把老头关进大牢,然后连夜给广西巡抚写了一个汇报。朱椿说,这是一起重大案件。一个普通秀才居然胆敢批评朝廷现行的政策,这是不允许的。其二,老头行文中犯了圣讳。原来,这篇策书中有一段话,“圣上遵太后之遗命,命免各省税粮,其德非不弘也……圣上有万斛之弘恩,贫民不能尽沾其升斗。”(《清高宗实录》)这一段,两次用了皇帝御名“弘历”中的弘字,没有避讳。所以这是一个大案,得从严查处。

第二天,这桩案子就转到了广西巡抚姚成烈的衙门了。姚成烈一看见这个案子,马上放下手中所有事情,全力处理此案。他派人赶赴吴英老家平南县,抄家捕人,把老吴家搜了个底朝天,把吴英所有直系亲属二十多人都捆到省城,连夜进行审讯,对所有人都动了大刑,当场打残废了两个人。

审了好几天,所有人都交代,这份策书确实是吴英“实思献策,冀得功名”,是自己一个人闭门所写,与其他任何人没有关系。

审问清楚了,姚成烈立刻写了一份奏折,向乾隆皇帝汇报了此案。乾隆皇帝接到奏折后,十分重视,和大学士九卿等人,反复多次认真研究了这桩案件。这一年九月,他以“大逆”之罪,判处吴英凌迟。吴英的两个儿子吴简才、吴经才,斩立决。吴英的弟弟吴超,还有侄子吴逢才、吴栋才,斩监候,等到秋后再处决。

在中国古代,布衣上书言事乃是常事。汉代的东方朔曾经上书汉武帝,写了三千根竹简的一篇长文,结果汉武帝很欣赏他,封他当了郎官。唐代的李白,给唐玄宗写了几首诗,成了翰林。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吴英呢?原来,乾隆朝中期,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资源紧张,社会越来越动荡,乾隆皇帝心里也越来越不安,担心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以他要加强对社会的控制,要让各阶层的人各安其份,而不得出位妄言。吴英作为一介秀才,对朝廷的措施指手划脚,乾隆皇帝自然不能容忍。

猜你喜欢
吴英案子乾隆皇帝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下)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上)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中)
吴英父亲:拎着120斤的箱子,奔走14年
金块藏匿在哪儿
乾隆皇帝与平桥豆腐
QQ包青天
『查案子』会『乱班子』
火是由谁引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