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19-12-05 08:40吴晓冰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计算机人工智能

吴晓冰

摘   要:作为当下热门的“投资风口”,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需求激增。过去3年间,通过领英平台发布的人工智能职位数量从2014年的5万飙升至2016年的44万,增长近8倍。具体到细分领域,当前对人工智能基础层人才的需求最为旺盛,尤其是在算法、机器学习、GPU、智能芯片等方面,人才供需严重失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推动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率,是高校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文章以计算机专业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旨在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人才培养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并逐步应用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包括智能家居和智能终端等,这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使我国高校发展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以及市场需求是高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    人工智能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正引发可产生链式反应的科学突破,催生一批颠覆性技术,加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塑造新型产业体系,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带来广阔前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表示:“目前,国内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储备存在很大缺口。要加快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加大支持力度,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近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就业压力也随之加大[1]。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计算机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正因如此,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才能够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就业奠定坚实而又牢固的基础。

2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积极意义

高校处于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多媒体、机器人等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等方面具有坚实基础。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高校要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要进一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突破,要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人民需求深度融合,为改善民生提供新途径,不断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为教育变革提供新方式,从而引领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应用示范,带动我国人工智能总体实力的提升。

落实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必须人才先行,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矩陣”,形成基础能力人才、源头创新人才、产业研发人才、应用开发人才、实用技能人才等多类型人才并重并用的局面。人才是宝贵的财富,应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目前情况如何,从哪些方面加强人工智能人才的合理培养、规划、发展。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学院,设立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课程,以更好地满足行业发展的巨大需求。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人才梯队建设也在下移。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等内容正式进入了全国高中“新课标”[2-3]。但是,对于巨大、迫切的市场需求而言,这些举措显然不够。正因如此,有必要加强人工智能背景下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水平,培养更多的人工智能高素质人才。

3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3.1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

对于高校来说,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才能够为人才培养树立正确的思想指引,进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众所周知,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在进入校门后,缺乏学习主动性,对于本专业的知识理解程度较低,而如果在这种背景下大力宣传人工智能将取代管理人员这一说法,无疑对学生来说是雪上加霜。为此,笔者认为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反复强调人工智能仅是工具的一种,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能与人类的智慧相提并论,人类的智慧是可以挖掘的,具有巨大的潜力。要使广大大学生明确科技革命在推动社会转型,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学习,与时代发展相契合,才能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才能够更好地整合相关资源,成为业界的佼佼者。

3.2  加强对学生的专业课程培训力度,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众所周知,“万丈高楼拔地起”。如果不积累相应的基础知识,就不能实现真正的科学技术研究以及更好地适应社会。以高校计算机管理专业为例,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遵循计算机管理专业的教学规律,带领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等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建立起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4]。这些课程蕴含着大量的计算机管理基础理论,能够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与此同时,高校教师还应当带领学生深入地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理论和方法,给予人工智能技术相应的重视,在教学方法上寻求多样化,除了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外,还可以应用小组讨论法等全新的教学方式。与相关企业建立联系落实实习制度,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3  拓展人才培养方式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智水平

未来社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将人的心智与计算机高性能相结合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如今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依旧沿用的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很难具备这种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应当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实现人才培养方式的拓宽:首先,建立跨学科融合培养模式,将人工智能应用到高校诸多专业当中,将专业课程与人工智能课程知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5]。其次,采用人机交互式教学模式,以高校计算机专业为例,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应当采用人机互动交互模式,并将这种交互式教学模式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决策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体验智能机器的同时,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结语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广大工作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地拓宽教学渠道、创新教学模式等方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背景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侯浩翔.智能时代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转向[J].中国电化教育,2019(6):21-28.

[2]孙雨涵,任姝静,刘彩铃.人工智能时代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9):76-77.

[3]周全.关于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131-132.

[4]刘恺琳,徐桐,张婉姝,等.人工智能趋势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J].现代信息科技,2019(7):172-174.

[5]关汉男,万昆,吴旻瑜.校企深度融合:中国高校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一招”—《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解读之二[J].远程教育杂志,2018(5):45-5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计算机人工智能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人工智能与就业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