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伦理视角看新时代党员干部政德修养的途径

2019-12-05 02:44乔广发
商情 2019年46期
关键词:政德修养

乔广发

【摘要】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这是对领导干部讲政德、修政德、立政德的谆谆教诲,为党员干部确立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本文分析了政德的伦理结构,阐明了大德、公德、私德之间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新时代党员干部政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政德 修养 伦理结构

一、政德的伦理结构

从人与人关系的视角上来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他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角色,在处理与周围人的各种关系过程中就应遵循“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道德准则。为此,大德、公德、私德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政德的伦理结构。

大德是政治生活中关涉根本原则和根本方向方面的道德要求,是由政党的性质、宗旨和价值追求所规定的。具体来说,大德就是政治品质,是指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与政治忠诚,在政德规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并起主导作用。如果从大德的伦理特质来看,其内容包括:一是坚定信念、坚定政治信念,就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二是忠于党,就要有坚定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操守,要做到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从其具体要求来看,就是忠于人民,因为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人伦关系是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而作为政德中的公德,是指领导干部在公共生活中的德行,或者说是管理公共事务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其包括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等要求。如果从公德的伦理特质来看,其内容包括:一是忠于上级,也就是服从命令,因为下级服从上级是党章及行政法规所规定的,是最基本的组织要求;二是平等待人,因为在党政机关内部,领导干部之间、领导干部与组织成员之间虽有权限层级上的不同,但是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领导干部必须作风民主;三是严以律己,因为领导干部担负的是公职,但同样也有很多私人的利益,在面临利益冲突的关口,要能严格约束自己,这就要发挥公德的约束力。如果从公德的具体要求来看,其内容包括:一是伦理法规,因为领导干部在行使公权力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外在的官德规范或者准则,坚决不去染指不当利益。这是硬约束,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明示公与私的界限、德与失德的分野。所以,公德也可以被称为伦理法规。二职业良知。领导干部在管理公共事务中,受行政法规和伦理法规的约束,也就是受党规党纪的约束,同时也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那么,如何把握自由裁量权的尺度,做出正确决策?这就需要理性认识公德。因此领导干部要确切地认识到领导岗位的公共性,并以理性认识统领情感认同和意志趋赴,从而形成人格同一性,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那么,作为政德中的“私德”,是相对于公共生活中的公德而言的,其是指领导干部个人的操守和行为。因此,领导干部要划清公与私的界限,用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还要让职业良知占据心中重要位置,统领情感和意志。

二、大德、公德、私德之间的内在联系

至高無上的德行叫大德。领导干部并不仅仅代表个人,是国家的公务员,要忠于国家、人民。有些领导干部很能干也很有政绩,但在大是大非、关乎国家、民族利益等问题上,在政治忠诚上出了问题、违纪违法,这就是不明“大德”的典型体现。讲公德要求领导干部要有一颗公心,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私德和公德密不可分,私德是领导干部政德的基础,也是起点。领导干部要从追求私德开始,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带着好的私德进入官场,严管自己、亲人、朋友及身边工作人员,严守党纪国法,尽心于党和国家、尽心于人民。私德、公德都张扬起来了,自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也秉持一颗公心,大德方面就不会缺位。领导干部是党执政的骨干,其行为具有表率意义。讲政德,自然在人民心中树立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敬仰他的人格,从而引导社风民风更加持续向好。

三、政德修养的途径

第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道德营养和道德力量,为我们呈现了解决道德困境的智慧,提供了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比如,清廉慎独、知行合一、自知自爱等,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养分,来滋养我们的道德境界和人格情操。

第二,从典型人物身上吸取经验与教训。一方面,要学习道德榜样。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道德榜样的塑造与学习,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塑造了许许多多像张思德、邱少云、焦裕禄、孔繁森等政德榜样,他们都为今天的领导干部加强政德修养提供重要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要从政德败坏的官员身上吸取教训。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一些领导干部甚至高级领导干部相继落马。我们要从他们身上吸取教训,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第三,加强学习。除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榜样,我们还要学习知识和技能。知识,使人开阔视野,提升素质,是我们加强道德修养非常重要的基础。也就是说,我们一旦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摸清了发展的形势,就会遵循规律做事。这有助于我们在许多人生重大问题上做出正确选择,要提升政德修养,就要加强学习,不断反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四,厚德载物。怎么做到厚德载物?一是提升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德行不足与能力欠缺有关,所以要提升德行修养,就要增强能力。二是培养德行。三是增长智慧。坚守道德,需要智慧,提升道德修养,需要增长道德实践智慧。那么,如何培养这种智慧?古人提倡三种德行——智、仁、勇,即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首先,智者不惑。道德判断力,是道德实践智慧的核心。它表现为:在任何时候都能审时度势作出独立判断,在原则和策略中能找到平衡,在妥协中能坚守理想,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中庸、适度和知止。这就是智者不惑,就是智慧。其次,仁者不忧。忧,来自于我们太看重成败与得失,只有不努力才会有失败,而努力了就不会有太差的结果。最后,勇者不惧,就是要从自己做起,做到心地光明,不为私欲所牵制。

参考文献:

[1]《领导干部要讲政德》编写组.领导干部要讲政德[M].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8.

猜你喜欢
政德修养
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新作
为党员干部建立“政德健康晴雨表”?
干部政德重在落地
昭化区探索建立基层政德评价体系
论剧作家的修养
以士之道升修养
以自身经验分析儿童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必备能力与对策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企业政工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谁的头脑有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