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朝明 张雪
摘要:早课念诵是佛教禅宗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仪式是佛教音乐的主要传播媒介和传承载体,仪式主要形式是人聲和法器的有机结合。本文以靖安县宝峰寺早课仪式音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的方式,对宝峰寺佛教早课仪式的音乐特点,法器运用和仪式内容等进行分析研究。考察发现,宝峰寺约一小时的早课仪式中,共唱诵20首佛经和佛号,其中有唱诵,也有念诵,仪式中多用大磬、大木鱼、引磬、大鼓、铛、铃等,在早课仪式中这些法器均有配合使用。
关键词:宝峰寺 早课仪式 禅宗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0-0018-03
一、靖安县宝峰寺概况
(一)宝峰寺的地理位置
靖安县宝峰寺位于江西省靖安县城以北20公里的宝峰镇宝珠峰下的泐潭之滨。原名是“泐潭寺”后来称为“法林寺”。公元851年唐宣宗敕建妈祖塔并赐宝峰寺,沿用至今。它坐落在石门山里面,又有“石门古刹”之称。它在江南古刹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宝峰寺曾是唐代著名高僧马祖道一瘗骨之地,是著名的禅宗道场。自唐宋以来,几经兴废。十年动乱中,发窟废坠。一直到20世纪末,由当代高僧,现任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上一下诚长老驻锡重修。现今,宝峰寺梵宫林立,禅院栉比。巍峨庄严的大雄宝殿与妈祖塔坐落于同一中轴线上。禅寺北——宝珠峰,成九龙汇聚之势,八方来潮的耆宿大德、旷达之士以及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二)宝峰寺的历史渊源
据佛学网的数据显示,有48座寺庙丛林由马祖建立,历史有“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之说,计入史册有名有姓的马祖法嗣就有139人之多,其中光有禅宗宗匠者高达84人之多①。所以由马祖、怀海师徒创立的禅门宗风,在中国禅宗史上被称为“洪州禅”,之后则开出沩仰宗、临济宗等著名禅宗宗派,至今禅风绵延不断,得到了极大传承。禅宗自马祖开始兴盛,中国佛教几乎有一半以上属于禅宗。
宋代高僧善权大师赞曰:“兹山家天下,葱翠自开辟。石磴空自清,峰峦映金碧②”。宝峰寺为天下丛林的源头,马祖道一的归骨之地,历史上有很多高僧来寻求法术,是中国禅宗源头。江西佛学院也坐落于宝峰寺内,宝峰寺亦已成为江西佛教文化中心之一。
二、宝峰寺早课仪式的主要内容
(一)早课仪式唱词③概览与分析
“赞、偈、咒”三类唱词是早课中典型的唱词,下面对这三类唱词进行详细分析。
1.“赞”格式一般分为五句赞(五、四、七、七、四,共27字)、六句赞(四、四、七、五、四、五,共六句,29字)、八句赞(四、五、四、五、四、五、四、五,共八句,36字)、十句赞(四、四、六、四、六、八、六、三、六,共四十句,51字)以《韦驮赞》为例,唱词如下:“韦驮天将,菩萨化身,拥护佛法誓弘深,宝杵震魔军,功德难伦,祈祷副群心”,这首赞属于六句赞,符合六句赞的一般格式。这首主要赞颂了韦驮的事迹。其作为将军英勇杀敌,保护众生作出了巨大贡献,有一颗菩萨心肠。
2.“偈”分为四句、五句、六句、七句和八句偈。相对赞来说偈相对工整,一般为整齐句式,如四句或八句,但偈不押韵,不押韵是偈的重要特征。以《祝愿偈》为例,唱词如下:“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四十八愿度众生,显品九令登彼岸。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这首属于七句和八句偈,格式工整,不押韵,词为:七、七、七、八、八、八,唱词主要意思是祝愿人们远离灾难,一切平安。
3.“咒”的唱词简单易懂,下面以《大佛顶首楞严神咒》为例进行分析,唱词如下:“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首咒的唱词每句基本为七字,很规整。此咒整曲共计389字。大部分都是规则的七字句。只有在结尾的时候词变为四字句。唱词如下:“求佛哀祐,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呪”。《大佛顶首楞严神咒》也是七字句开始,四字句结束,唱词较为规整。
不同宗派和不同类型的寺院一般都有固定的佛号,如江西九江东林寺属于净土宗祖庭,佛号为“南无阿弥陀佛”,而宝峰寺自古是禅宗马祖道场,它的佛号为“南无观音菩萨”。称佛号就是用不同的音调去唱诵这个佛号,在绕佛期间要念诵上百上千个“阿弥陀佛”,称佛号的时候一般都进行绕殿,边走边唱。
(二)早课仪式歌曲的音乐要素分析
仪式中的音乐按体裁分类,主要包括赞、偈和咒,下面以赞和偈为例进行分析。
赞亦称“梵呗”。主要是赞颂佛的功德,最早产生的佛教音乐就是“梵呗”。可以分为五句赞、六句赞、八句赞、十句赞。它们的字数不同,音乐性较强,旋律感很好。如《韦驮赞》:
《韦驮赞》速度缓慢,拖长腔,每个字有三拍以上,旋律跨度小,赞都是以佛号结束,节奏多以十六分音符为主,一字多音。此曲是2/4和4/4为主,时而快,时而慢。《韦驮赞》属于六句赞,没有固定的曲式结构,乐曲中的对称短小,反复不多。第1至6小节是D商五声调式,第7至11小节变为清角的六声调式,第12至17小节变为A羽六声调式,第18至28小节变为C宫徵六声调式。乐句不与唱词同步,这在音乐中还是比较少见。
偈又称“偈诵”,一般是描述佛教理论或者某些事迹的歌曲,主要用于加强对佛教的印象。相对赞来说偈相对工整,一般是整齐的句式,如:四句、八句。偈一般都有两个乐句,分上句和下句。如:《怡山发愿文》:
這首偈它只有一个基础的曲调,并不花哨。跟赞相比较为单调。《怡山发愿文》是升F调,节奏多以八分音符为主。此曲是从1至7小节的重复,属于D商六声调式。节奏型主要是八分和十六分音符,例如在第1、第2、第3和第9小节基本八分音符。第1至7小节为念诵,后面变为唱诵。偈的音乐句法一般为“2+2”或“4+4”的不断反复,直至结束。
宝峰寺的佛号字同音不同,速度均匀,音调朗朗上口,一直重复。
宝峰寺的佛号分为两部分,第1至5小节为慢板,第6至11小节速度稍快,曲调虽相同,但速度不同,期间绕佛速度未变。早课中,此佛号一直重复,仪式中诵唱半个小时有余。通过分析发现,宝峰寺禅宗佛号的调式调性为升F调宫调式,节奏比较规整,以四分和八分音符为主,旋律进行平稳,级进多,跳进很少,整体音乐走向为波浪形,音程以二度、三度为主,共11小节,属于规则乐段。
三、宝峰寺早课仪式的法器运用
法器在每个寺院早课仪式中的使用大致相同,宝峰寺在早课仪式中多用大磬、大木鱼、引磬、大鼓、铛、铃等。早课仪式中这些法器均有配合使用,乐器的主要功能是为念诵仪式击打节奏。宝峰寺早课仪式中几乎都有用打击乐器伴奏。下面所用法器的详细介绍。
大磬④,主要功能是引导所有唱诵仪式的起落、转合、快慢,大磬的声音清脆动听,让人清醒,不易昏睡,它代表了佛教的庄重。大木鱼⑤,是诵经时必备的打击法器之一,其声音低沉,可以营造肃穆的氛围。大木鱼上布有纹路,就像鱼鳞一样,这应该就是大木鱼名字的由来。引磬⑥,一般在诵念仪式的开始和结尾都敲击它,声音悦耳动听。大鼓⑦,晚上打鼓给人以警示的作用,告诫一天马上就要结束,是佛寺经常用到的法器。铛子⑧,打击法器的一种,经文中,有句经文须要叮当,这类似舞蹈一样到一定的音乐,需要手舞足蹈,拿铛子时,名“照面铛子”,铛子的声音比大磬声音稍微厚重一些。铃,诵经时经常使用的法器之一,振铃有让人开心和警觉的意思,用响铃来供养每一位佛,铃用青铜、紫铜等材质做成。
上述法器的功能都是为了让佛教音乐更动听,让众僧把佛经唱齐,同时起伴奏的作用,以控制念诵佛经的速度,并实现每首佛经唱诵的无缝衔接,这使得佛经特别清净,使人心无杂念,宝峰寺早课打击乐器的使用没有固定曲谱,主要靠老僧人的传承和敲打乐器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四、结语
早课仪式是僧侣们每天的例行佛事,也是基本课程。早课仪式从汉代一直延续至今,形式几乎没有太多的变化。早课仪式是佛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员僧众都要参加,期间,边唱边伴随肢体动作和绕殿,宝峰寺早课仪式念诵二十余首佛歌佛经。早课仪式是每天凌晨举行,也是每天的第一场法事活动,其它佛教仪式都是由早课仪式铺陈开来。宝峰寺的佛教禅宗在禅宗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宝峰寺禅宗佛号“观音菩萨”一字多腔,音域较窄,节奏规整。伴奏乐器以打击乐器为主。宝峰寺看似每日例行的早课仪式,却蕴含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注释:
①引用于靖安县宝峰寺宣传页和佛学网。
②引用于佛学网的寻访妈祖道——与靖安宝峰寺。
③唱词来源于宝峰早课念诵集。
④大磬:以铜铸造的,盂形法物,置于佛桌右侧,佛事、法式、课诵时,由维那以棓(木制的棒子)敲击。引用于互联网常用佛门术语及法器介绍。
⑤木鱼:古时候称为鱼鼓、鱼板。是鱼形木头制制成的法器,中间是空的,敲打作响。
⑥引磬:一般称为小手磬。形状跟碗一样,底部中间有个枢纽,上面有个木头把手,用小铁枹打击它就会作响。
⑦大鼓:它也是属于打击乐器之一,一般分为大鼓和小鼓两种。经常说的晨钟暮鼓就是指这里的大鼓。
⑧铛子:打击法器的一种。是用铜片制成的,形状像盘子,四边都凿有小孔,系在铜制的圆形的架字上,下面按着木柄,用小槌敲击它。
参考文献:
[1][日]新堀欢乃.“佛教音乐”概念的形成与日本佛教音声传统改革[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5,(03).
[2]袁静芳.中国佛教音乐文化[J].中国音乐学,2016,(02).
[3]袁金楠.浅谈佛教音乐对社会和谐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9).
[4]龙朝明.庐山东林寺佛教音乐源流考辨[J].音乐时空,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