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2019-12-05 08:41陈汶
科技经济市场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困境创新

陈汶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国内银行业同业竞争日趋激烈,众多的银行都在寻求机会转型,走自己的独特性发展道路,而发展社区银行就是银行业的一条转型之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区银行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社区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区银行;困境;创新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经营挑战。在银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现在,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率普遍都在下降。在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时,众多银行纷纷将目光转向社区银行,将其作为发展的一个突破口。社区银行以社区为基础,主要服务群众是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推动了金融“最后一公里”的完成。社区银行发展理念是“因人而异”,这造就了社区银行可以针对个人客户制定“一对一”产品,能第一时间满足客户的需求,也发展了特色化产品,因此社区银行成为银行业打造新零售业态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之一。[1]目前,我国社区银行的网点数量、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都在不断丰富,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发展中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因此,充分认识我国社区银行的内外部环境,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历程

相比较国外的社区银行,我国的社区银行起步较晚,对社区银行理论研究始于2002年,城市商业银行是最早开展社区银行的经营模式的金融机构。初期,我国将社区银行界定为是简易型网点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是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设立和运营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以社区化经营的民营性质的小型银行。现在普遍被大众所接受的社区银行是指本身资产规模不大,扎根于社区,能满足中小企业和普通群众(主要是银行附近的社区居民)的金融需求,其主要业务是服务于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的银行。[2]

2005年,商业银行将“社区银行”概念作为一项战略规划,龙江银行大庆分行开始第一步的社区银行试点,并将社区银行网点归类为区域中心网点、新型自助服务网点、社区便利店三类。2005年至2013年,兴业银行、海农商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纷纷建立类似无人自助并加以咨询的金融便利店。但是由于缺乏管理条例,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如涉嫌违规的店铺、违规销售理财产品。

2013年中国银监会公布了《关于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有关事项的通知》,在这之前的所有不正规操作统统被停止,社区银行的正规化让众多银行看到了走零售道路的希望。因此,股份制银行也开始计划设立社区银行。如兴业银行第一个建立社区银行,广发银行推出全国各地的24小时智能银行。

从2016年开始,社区银行的发展进入了分化调整期,战略性关停或者撤并了一部分的社区银行。我国大部分社区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办理非现金业务,包括银行开户、理财和代缴费,缺乏特色性和针对性,造成部分社区银行之间的业务冲突进而失去竞争力。近几年,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捷性,社区银行的业务渐渐被电子银行、移动支付替代,导致银行的业务量不足,盈利负增长。社区银行的前期设立投入资金量大,业务量的减少使得部分银行无法回笼资金进而被迫关门。但是社区银行比普通银行更具有黏性,而社区银行是银行发展零售金融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满足了中小企业和居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需要,进而增加了银行的受众范围。

2 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困境

2.1 社区银行之间竞争激烈,产品缺乏创新力

社区银行的竞争激烈可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社区银行因地理位置集中的原因,导致涵盖范围重复,从而导致的竞争。地域的相近讓人们去银行的可选择性加强,加重银行间的竞争,而各大银行的网点距离相近远不止这么两处,这必然会导致银行间的剧烈竞争。二是产品服务的竞争,现在的银行发展中,只要有一家银行推出新产品,取得好的成绩,其他银行就会纷纷效仿,从而导致产品过于雷同,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据悉,绝大多数社区银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都是按照银行总行的经营策略执行的,并简单复制了总行的产品与服务,缺乏“社区版”产品与服务。而社区银行客户都会购买风险低、可以随时取出的理财产品,而这类产品也是市场上最多的理财产品,几乎每家银行都有且收益率相差不大,因此部分规模较小的社区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缺乏优势。

2.2 客户定位不准确,对客户营销不足

社区银行受总行的政策领导,在经营方面参考的是普通大型银行,只是延长工作时间、减少了网点面积和服务人员,与一般银行并无太大差别,定位无法与大型银行区别开。而且大部分商业银行在设立社区银行时只考虑到社区银行营销目标区域是社区周边一公里,主要包括区域内的居民群众和中小企业,业务范围并没有向外扩散,导致客户流量有限。并且社区银行在扩展过程中将社区居民作为一个整体,并未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在营销过程中针对性不足,部分产品与其居民需求不符,导致客户对产品的不满意,在初期吸引到客户之后,后期的客户关系维持并没有做好,没能真正留住客户。此外,在实际业务开展中,部分社区银行也表现出重视社区居民,忽视中小企业的现象,使得社区银行的发展受阻。

2.3 专业人才缺乏,员工流动性较大

人才对于银行而言是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社区银行大大拓宽了各大银行的经营范围,其管理的内容也更趋于多元化。社区银行的金融超市模式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熟知专业知识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等较高的综合素质。现在社区银行或者说整个银行的人员流动性都比较大,尤其是股份制的社区银行,工作量大,缺乏对员工的有效奖励使得人员流失严重。与此同时,社区银行本身就有本土化的特点,在招工时商业银行也趋于招收本地居民,这又为社区银行的招工增加了一层难度。专业人才配备不足,服务质量不够高,这让发展关系型信贷的社区银行留不住客户。

3 推动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现阶段发展社区银行与我国的国情相符合,是推动普惠金融在我国展开的重要创新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健全我国的金融体系做出贡献,因此可从以下三方面推动我国社区银行发展。

3.1 打开思路走出去,加强特色化经营

首先,当前的金融业务和互联网技术以及居民地理生活的融合是现代发展的一大趋势。客户可以依靠互联网来查找了解理财产品的信息,或者去网点咨询有关产品,但实际交易还需要通过网点自助服务系统来完成。鉴于客户对资金渠道的多样化需要,银行应为社区客户提供最便利的资本中介。社区银行应协同线上线下渠道,打造银行系统的P2P平台,努力拓展“互联网”的渠道建设,充分融合线上线下的业务互动,从而促进社区资金的融通。[3]在扩展社区银行的服务范围时,不断推出社区银行的特色产品,减少银行间产品的相似度,形成各自的特色,提供差异化产品,增加客户粘性。

3.2 细分客户,拓宽营销渠道

商业银行应该顺应电子商务大潮、加强网点智能化建设的同时实行一店一产,时刻牢记为不同客户群提供不同服务的想法,为客户提供称心如意的服务,不断创造符合时代潮流的特色产品。因此,社区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不同,将客户细化为不同群体,包括年轻白领、个体商户、中小企业主、家庭主妇、退休人员等,以达成全面照顧到除高端客户以外的一些中小企业,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以达到增加社区银行的客户黏性的目的,在之后的营销活动中客户也会积极参与并为社区银行扩充客户群。同时,在营销过程中可以通过公众号、微博、朋友圈这些成本较低、符合大众习惯的间接方式来营销社区银行专属的产品,让客户对社区银行充满兴趣,还能通过在线交易的方式来拓展营销。此外,社区银行应将中小企业纳入自己的营销队伍中,针对社区的中小企业,要先实际走访考察,掌握中小企业的信息,针对其现有情况提供不同的服务和定制产品,并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绿色通道,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便利。

3.3 建立完善的人员培训制度,提高员工专业度

社区银行应针对后备人才库,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社区银行员工队伍素质,培育社区银行的人才具有高素质和专业能力。为了弥补专业人才在社区银行不足,服务水平低的问题,可以在当地各大高校找寻学习过社区银行知识或者是可塑性较强的应届大学生进行培训扩充人才库,补充新鲜活力的员工。并将一些具有相关资质、专业水平高的员工纳入人才库,作为未来晋升的优先目标。同时鼓励年轻有为的银行员工主动到社区银行网点中,也可以精选出业务熟练的银行柜员充实到社区银行的队伍中,如此还能减少银行的柜台资源。此外,设立人员流动管理,按业务量调节,根据社区银行的特点制定绩效激励制度,结合员工的工作业绩和综合表现来决定其未来的晋升方向,以此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4]

4 结语

社区银行作为普惠金融实现的渠道之一,拓宽了银行业的发展道路,覆盖了金融的空白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中小企业及个人融资难的问题,改善了当前的金融环境。因此商业银行应结合当前市场环境,明确市场定位,调整经营策略,不断发扬自身优势,促进社区银行的健康发展,进而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廷欣.M银行济南分行社区银行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吴琳.我国社区银行发展路径探究——基于银行渠道营销的视角[J].长春大学学报,2016,(11):21-24.

[3]吴惠明.普惠金融体系下我国社区银行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9,(07):123-124.

[4]罗珍资,石利军.社区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融合发展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8,(05):70-73.

猜你喜欢
困境创新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