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阐述有创动脉监测配合针对性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有创动脉监测方法一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BP(105.2±3.9)mmHg、DBP(79.5±2.0)mmHg、感染、血栓、脱管率均为0,患者堵管率为5%、出血率5%、心理護理、环境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健康宣教满意度,分别为(91.5±1.3)分、(92.6±3.0)分、(94.7±1.6)分及(96.8±2.0)分。对照组护理后SBP(91.6±4.6)mmHg、DBP(70.33±2.5)mmHg、感染率5%、堵管率10%、出血率20%、脱管率10%、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健康宣教满意度,分别为(80.6±1.6)分、(81.9±2.0)分、(84.5±3.0分及(85.9±1.2)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创动脉监测配合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改善ICU患者的血液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有创动脉监测;针对性护理;ICU
ICU患者具有病情严重、病情变化速度快的特征。给予有创动脉监测,可及时发现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以便于护理人员进一步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预防,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研究指出,有创动脉监测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监测效果,改善ICU患者的预后。本文于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IUC有创动脉监测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样本,阐述了有创动脉监测配合针对性护理的方法,观察了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性别:男/女=10/10,年龄(64.48±20.14)岁。对照组性别:男/女=9/11,年龄(65.29±19.48)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患者均需进行有创动脉监测。
(2)患者预计生存期≥3个月。
(3)患者年龄≥18岁。
(4)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1.2.2 排除标准
(1)恶性肿瘤患者排除。
(2)妊娠及哺乳期女性排除。
(3)依从性差者排除。
(4)伴有意识及精神异常者排除。
1.3 方法
1.3.1 有创动脉监测方法
两组患者有创动脉监测方法一致:
(1)选择一侧肱动脉为穿刺点,局部皮肤消毒,采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2)选取20G穿刺针穿刺,穿刺时,进针角度应为30°~40°,经皮穿刺,向心脏部位穿刺。
(3)回抽见血后,按住针芯,推进穿刺针套管,将针芯拔除。
(4)将套管与监护仪连接,以5min/次的频率,对患者的血压等指标进行监测。如监测结果提示存在异常,应立即明确原因,并给予处理,降低ICU患者的死亡率。
1.3.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
(1)针对性心理干预:ICU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家属负面情绪同样较为严重。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针对抑郁情绪严重者,护理人员应为其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针对恐惧情绪严重者,应告知患者现采取的治疗方案的优势,使患者的恐惧情绪得以减轻。此外,护理人员还需每日向家属汇报患者的病情,主动对家属进行鼓励与安慰,使其负面情绪得以减轻。当患者病情好转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家属,增强家属的信心,使其能够与护理人员相互配合,确保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针对性环境护理:ICU患者住院期间,不同患者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不同。对此,护理人员应每日打扫病房,地面、空气、物品以及患者的床单,均应及时消毒,改善护理效果。患者的痰液、排泄物等,需及时清除,室内需每日通风,以降低医院感染率。针对喜好音乐者,护理人员可为其播放轻音乐,使患者的情绪得以改善。针对喜好绿色植物者,护理人员应将植物摆放于室内,使患者感受到希望。
(3)并发症的预防:有创动脉监测期间,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以导管堵塞、感染等为主。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人员应严格控制进针角度,合理选择穿刺点,增强自身的穿刺技术,确保一次穿刺成功,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护理期间,应取0.9%氯化钠置入加压袋内,将压力控制在300mmHg左右,管道持续滴注3ml/h。采血后,需采用0.9%氯化钠15ml冲管,至无血液为止。针对APPT小于正常值者,应加强对患者血运情况的监测。如发现血凝块,应避免推注任何液体,并及早拔管,使并发症发生率得以降低。为预防感染,护理人员应确保穿刺部位干燥、清洁,敷料需及时更换。抽血后,需采用酒精纱块擦拭15s。如见穿刺点存在脓性分泌物,需考虑感染的可能,并立即明确病原菌类型,给予处理。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指标(包括SBP与DBP共2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堵管、血栓、出血、脱管5项指标)、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的血压指标
观察组护理前SBP(73.5±2.0)mmHg、DBP(60.2±1.7)mmHg。对照组护理前SBP(73.8±2.5)mmHg、DBP(60.4±1.9)mmHg。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后SBP(105.2±3.9)mmHg、DBP(79.5±2.0)mmHg。对照组护理后SBP(91.6±4.6)mmHg、DBP(70.33±2.5)mmHg。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感染、血栓、脱管率均为0,患者堵管率为5%(1/20)、出血率5%(1/20)。对照组患者感染率5%(1/20)、堵管率10%(2/20)、出血率20%(4/20)、脱管率10%(2/20)。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护理后,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健康宣教满意度,分别为(91.5±1.3)分、(92.6±3.0)分、(94.7±1.6)分及(96.8±2.0)分。对照组患者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健康宣教满意度,分别为(80.6±1.6)分、(81.9±2.0)分、(84.5±3.0分及(85.9±1.2)分。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ICU患者有创动脉监测期间的常见并发症,以感染、出血、血栓等为主,常见的风险以堵管、脱管为主。导致各类风险发生的原因,与患者健康知识匮乏,自我护理能力低,以及护理人员护理能力低存在一定的联系。针对ICU患者所实施的常规护理方法,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护理内容缺乏完善性,護理效果欠佳。本文研究发现,实施常规护理后,ICU患者SBP(91.6±4.6)mmHg、DBP(70.33±2.5)mmHg,与护理前相比,患者血压指标有所改善(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感染率5%、堵管率10%、出血率20%、脱管率10%,提示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待进一步下降。通过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观察发现,本组患者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健康宣教满意度,分别为(80.6±1.6)分、(81.9±2.0)分、(84.5±3.0分及(85.9±1.2)分。
根据患者的病情,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可减少脱管、堵管等风险,预防感染、出血、血栓等并发症。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实施环境护理,可提高ICU环境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文研究发现,实施针对性护理后,ICU患者SBP(105.2±3.9)mmHg、DBP(79.5±2.0)mmHg,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患者血压指标恢复幅度更大(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感染、血栓、脱管率均为0,患者堵管率为5%、出血率5%,与实施常规护理相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通过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观察发现,本组患者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健康宣教满意度,分别为(91.5±1.3)分、(92.6±3.0)分、(94.7±1.6)分及(96.8±2.0)分,较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满意度更高,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有创动脉监测配合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改善ICU患者的血液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响玲,马艳婷,尤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有创血压的监测与护理[J].系统医学,2018,3(19):178-180.
[2]农德久,李洁,蒙美琴.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儿童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和护理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9):34-35.
作者简介
龚萍萍(1989-), 女,江苏省泰州市人。大学本科学历。泰州市人民医院重症护理,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