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讨论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46例AIH(自身免疫性肝炎)-PB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病症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4周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IgG与IgM治疗前后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抗体转阴患者总应答率为12.50%,差异不明显P>0.05。11例患者肝炎病理炎症程度均下降一个级别,GS评分改善9例,应答率为81.82%,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诊疗能够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AIH;PBC;重叠综合征;临床诊疗
自身免疫性肝病与遗传、自身因素有关,重叠综合征是指AIH、PBC、PS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之间超过两种疾病特征的表现,受诊疗规范与诊断技术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疾病控制效果并不理想。为提高诊疗成效,本文对我院收治46例AIH-PBC患者的诊疗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46例AIH-PBC患者,当作实验对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PSC、病毒性肝病等疾病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36.5±4.6岁。其中AMA阳性者14例,SMA阳性者16例,AMA与SMA均阳性者16例。按照肝炎纤维化(S)与炎症化(G)分级,其中G3S4程度2例,G3S3程度4例,G2S2程度5例。该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患者均经过CT、B超、生化检测与病理检查,PBC诊断标准如下:①GGT≥5倍或ALP≥2倍常规值上限;②血清AMA检测阳性;③通过肝脏组织学可见胆管损害。AIH诊断标准如下:①GGT≥5倍或ALT≥5倍常规值上限;②AMA阳性或血清IgG≥2倍常规值上限;③通过肝脏组织学可见碎屑样坏死、重度界面肝炎。AIH-PBC诊断标准:AIH与PBC诊断出现超过两项。
1.2.2 治疗方法
临床治疗以缓解症状、改善组织学炎症、生化学指标为主。利用生化分析仪,常规检测GGT、ALP、AST与TBil等肝功指标。通过ELISA法完成肝炎标志检测。AMA与SMA指标用间接免疫萤光法检测,常规检测IgM等指标。11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穿刺取长度为11.5mm的肝组织标本,镜下行常规石蜡包埋与HE染色操作。治疗前签订知情同意书,告知注意事项与长短期副反应,强调依从性的重要性。强的松初始剂量40mg/d,症状改善后,每周减少10mg剂量,4周内减至出初始剂量一半。随后每周减少3mg左右,维持剂量5-10mg/d,或是隔日顿服10mg。长期口服UCDA,反酸严重者接受20mg/d的洛赛克(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瘙痒严重者接受50mg/d的納洛酮治疗。口服1.0-1.5g/d的钙剂,补充维生素D维持骨密度。
1.3 观察指标
询问乏力与疲劳等症状减轻程度,记录治疗前后AMA与IgG等免疫学指标;以及AST与ALT等肝脏生化学指标水平;了解治疗前后肝脏病理状态。缓解评定标准为症状完全减轻,胆红素等水平恢复正常,肝组织学明显改善;治疗失败评定标准为病情进展恶化,需行肝移植术。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2.0软件,组间统计学差异用P<0.05反映。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治疗后43例中度纳差与乏力等症状消失;25例瘙痒症状消失;27例黄疸消退;13例疲劳症状消失;16例肝脏恢复正常。
2.2 实验室检查
治疗后1周与治疗后4周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IgG与IgM治疗前后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如表1所示。
2.3 抗体变化
治疗第4周与治疗前比对,抗体转阴患者6例。AMA、SMA、AMA与SMA均阳性者均有2例抗体转阴患者,总应答率为12.50%,差异不明显,P>0.05。
2.4 病理学检查
11例患者肝炎病理炎症程度均下降一个级别,G3S4程度2例降至G2S4;G3S3程度4例降至G2S2;G2S2程度5例降至G1S1。GS评分改善9例,应答率为81.82%,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PBC与AIH的临床特征表现不同,但治疗不及时将会发展为终末期肝病,严重威胁病人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尤其是AIH-PBC患者,病理机制相对复杂,具有复杂性与可变性等疾病特征,需要及时展开诊疗,若出现诊断失误,将促进病情加重,进一步损伤肝脏组织。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诊断标准,但临床实践证明,各种诊断方法的敏感度较高,尤其是活体穿刺检查技术,可有效提高诊断成效。由于重叠综合征得病情复杂,临床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包括糖皮激素与熊去氧胆酸加等疗法。从免疫抑制疗法入手分析,免疫抑制疗法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抗原物质活动,起到调节身体免疫、控制病情的作用,防止病情向纤维化态势发展。但整体疗效提升,更得益于药物应用的针对性与规范性;对此,还需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调整剂量,合理控制疗程与药物期间副作用。抑制疗法能够抑制核糖核酸形成,从而阻止淋巴细胞产生,以此起到抑制淋巴细胞功能的效果,促使解体速度提升。运用免疫抑制疗法,能够快速减少抗体量,以此达到最终治疗目的。同时UDCA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能够有效改善生化学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IH-PBC患者具有明显的肝脏肿大、瘙痒与纳差等临床表现,经过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ALT、AST等肝脏生化学指标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水平大幅度降低,且治疗第4周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治疗第1周,表示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推测与强的松减轻肝胆细胞炎症活性与缓解细胞水肿的作用影响,以及UDCA保护肝细胞、免疫调节、降低胆汁毒性等作用影响有关。由于胆管损害严重,修复时间相对较长,导致TBil指标不与其他生化指标同步下降。IgM与IgG指标下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治疗前后的AMA等指标变化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表示强的松抑制T细胞活性的作用不强,产生的黏附分析与抑制细胞因子不多,或是疗程偏短,亦或是AMA等指标与疾病疗效评估的关联度偏低等因素有关。治疗第4周后,超过81.82%的患者GS评分均出现明显改善,但有2例患者无变化,推测与疗程短或胆管损害严重有关。临床疗效提升更得益于病人依从性的提升;对此,加强病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意义重大,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度与自我管理能力,以改善预后与生活质量[3]。
综上所述,在运用辅助治疗检测手段基础上,科学选择治疗方法,诊断不明确患者,应当展开活体穿刺病检,尽快确诊病情。UDCA联合强的松治疗AIH-PBC效果显著,能够改善生化学指标,降低胆管与干细胞损害程度,缓解临床症状,得到病理状态调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婷婷,鲁昌立,凡小丽,等.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11):140-146.
[2]梁彦玲,崔付超,姬广森.血清IgG4水平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的意义[J].热带医学杂志,2018.
[3]张璐,刘丽娜.自身免疫性肝病并发腹腔淋巴结肿大的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11).
作者简介
孟秀琳(1982-),女,山西省侯马市人。2004年毕业于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山西省侯马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肝硬化、肝衰竭、PBC、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