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深度融合

2019-12-05 02:44黎勇
文教资料 2019年27期
关键词:融合信息技术

黎勇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常态,白板的强大功能、智慧课堂的全新教学模式为语文课堂开辟了新的天地,技术日臻完善带来了课堂的革新。在诗词教学方面,本文从创设情境和网络教学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并总结了一些教学策略:让现代化信息技术成为助力情境创设的手段;让网络环境成为学生搜集信息、整合资源的广阔天地;让网络论坛成为互动交流、个性表达、智慧碰撞的平台。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    融合

一、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课堂的时代背景

二十一世纪,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人们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乃至思维方式。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代表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智慧课堂、翻转课堂应运而生,白板技术的强大功能改变了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做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大语文观的环境下,网络教学策略和多媒体、白板技术的介入与融合,为以往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当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再次迸发出生命的灵光和智慧的火花,显得激情四溢。

二、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相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语文教学的情境,让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网络教学、翻转课堂、微信普及等,使学生从以往教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被动变主动,由“接受”变“获取”。在网络环境下,各种教学信息交融,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想象,引发创新的火花。网络教学,真正达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使学生真正获得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形式——“一本书,一张嘴,一根粉笔”所难以比拟的。

强大白板功能替代了以往的黑板,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多方位的互动,调动一切与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源为课堂服务,电子计时、反馈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先进的手段先后走进课堂,改变大家对以往课堂的认知,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使语文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整合的教学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是执教者的智慧、激情和技巧熔铸而成的艺术,只有善于驾驭多媒体、电子白板和网络技术,才能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运用多媒体需要教师运用智慧,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不是简单地凑合。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任何游离于语文学习规律之外的信息技术表演都是不可取的。教师只有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并将两者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

(一)让现代化信息技术成为助力情境创设的手段

多媒体课件或电子白板能为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的课文教学需求,在课件制作中用下列方法体现情境创设的技巧。

1.巧用图画创设情境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家用生花妙笔勾勒出一幅幅文字的美图,需要用心体验和感受。然而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匮乏,往往难以领会文字之妙,也很难把文章的美通过创造再现。如果运用画面辅助教学,就一定能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古诗词或美文的教学中,这种画面创设情境的多媒体课件很受学生的青睐。我在教《归园田居(其一)》一诗时,搜集了各种富有简朴冲淡意境的国画作品作为课件每个环节的背景图片,学生在学习之初,便对这种如诗如画的淡远意境有了充分的感知,经过反复吟咏诵读和文本体验之后,投影屏幕上缓缓出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国画作品:一幅是袅袅炊烟,远远村落,桃花依依,绿树掩映的宁静画面,一幅是鸡鸣狗吠,相映成趣,安详闲适的农家生活画面,这些久居繁华闹市,难以亲近自然的学生不禁发出羡慕的感慨:“哇,好想去这种地方隐居啊!”我清晰地感受到此时学生真正领悟到陶渊明所向往的宁静质朴、远离喧嚣、悠闲恬淡的田园生活,感受到诗人捕捉画面的高妙。接下来,我让学生做一段现场作文训练,将这两句诗歌改写成一段散文,要求有细腻的描摹。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在感觉器官的刺激下,写下的文字令我惊叹,原来他们有如此高超的文学才华,我想这两幅创设情境的图画功不可没。

2.巧用音乐创设情境

音乐和文字都能传情达意。音乐流动的旋律更能打动人心,能给人很好的审美体验。在教一些抒情性较强的诗歌或感情饱满的文章时,完全可以利用音乐创设动人的教学情境,化解学生的感知难点。

凡是听过《月上西楼》这首歌的人都知道,它的歌词就是李清照的《一剪梅》,歌曲的旋律凄婉柔美,忧伤动人。因此,在教《一剪梅》这首词的时候,我在多媒体课件中以这首歌曲作为课前导入。学生被这美妙的旋律所吸引,陶醉其中,教室里安靜极了。之后,我让学生诵读课文,利用学生的审美体验,要求学生结合对文本的理解,感受课文的独特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的心情,并请他们描绘词中描绘那位女子的容颜和气质。令人惊叹的是,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诗中的抒情主人公甜蜜的惆怅、相思的忧伤。他们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月华满地的夜晚,一位伫立在西楼的清新脱俗、温婉柔美、略带忧伤的女子,她眉尖若蹙,眺望远方,思念着远在异地他乡、难以相见的丈夫,她静静地看着流水,数着落花,想象远方的丈夫也在思念着自己,既甜蜜又忧伤。我想,正是这美妙的音乐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飞扬的情思,使他们自然而然地领略到诗歌的意境美。

3.巧用经典诵读创设情境

诗歌教学非常重视朗读,但仅仅靠老师的范读,我认为还是不够的,因为不能保证所有语文老师都有非常高超的朗诵水平。好的朗诵不仅能带学生进入诗境,而且能带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影响。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充满豪气的经典诗歌,一般人是不容易把这首诗歌朗诵好的,著名演员濮存昕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朗诵表演,网上可以找到他的这段音频或视频资料、他富有感染力的朗诵加上精彩的表演,把一个桀骜不驯、才华横溢、豪气干云的“李白”渲染得淋漓尽致。我在教学之前,反复聆听他的诵读,很受启发。当笔者把这段经典的朗诵表演视频呈现给学生时,学生被深深打动了,他们感受的不仅是诵读的技巧,更从濮存昕富有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表演中,感受到李白这个伟大诗人的形象。我想这大概正是经典的诵读重新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后来一位学生在学校的诗歌朗诵比赛中模仿濮存昕的作品,并荣获一等奖,可见经典诵读的魅力。

4.巧用视频动画创设情景

视频网站风靡全国,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视听结合的动画视频诵读,在创设情境方面更加真实而富于动感。戴望舒的名作《雨巷》犹如一首低回的乐曲,忧伤缠绵、冷漠凄清,深受中学生喜爱。笔者在网上搜集到两个配乐朗诵的视频作品,不仅画面制作精美,而且音乐搭配和谐。画面中丁香一样的紫衣女子撑着油纸伞,在凄清寂寥的雨巷,轻盈地飘过,那优雅的身影令人过目难忘,那种动画的效果比起静止的画面,更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朗诵者富有磁性的声音,仿佛把人带到那烟雨迷蒙的江南,感受抒情主人公的那份忧伤和彷徨。我在教授《锦瑟》一詞时,在课件中插入了一个画面精美的视频配乐朗诵。空灵清新的画面,流动变换的美图,旋律美妙的音乐,清晰流利的诵读,将学生引领到一个空灵迷蒙、朦胧缥缈的意境里。在这种美妙的课堂情境中,学生欣赏着作者典雅精工的语言,感受着作者惆怅迷惘的情怀,咀嚼着作者含蓄蕴藉的情感。运用视频资料创设情境,给学生更丰富的视觉、听觉上的享受,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让网络环境成为学生搜集信息、整合资源的广阔天地

网络以其信息容量大、传输速度快、交互性、渗透性强、多媒体的超感官效果,为人们创造一个全新的虚拟空间。网络时代,语文素材随着鼠标的迅速点击,铺天盖地而来,让人感觉到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快捷。

语文教材面对的是空前广袤的视野,是空前扩展的丰富资源。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网络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空前便利的条件,提供广阔无垠的空间。尤其是在组织学生进行翻转课堂的探究性学习方面,网络教学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我曾经指导学生开展《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翻转课堂实践。我在课前搜集整理筛选了丰富的背景资料和学习资源,建设了内容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平台,并以外网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开展翻转课堂的学习。教师根据就近原则将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并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教师先教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和关键词搜集资料,然后按照大家的研究兴趣制订研究计划。除了去图书馆查找相关的资料,翻阅大量的典籍、复印资料、做调查问卷和访谈之外,学生还要针对问题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我让组员们分工合作,在网络环境下负责相关专题的资料搜索,学生在掌握相关技能后,能高效完成资料搜集和整理信息的任务,大大提高学习和研究的效率。每组学生将自己负责搜集整理的信息做成汇报课件,传送到资源平台上,每位学生都可以观看并评价,这样大大拓展学习空间。我想我们在开展其他语文综合性学习,都可以利用网络,让它成为学生搜集信息的助手。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够为语文教学插上神奇的翅膀,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个便利条件,可以创造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三)让网络论坛成为互动交流、个性表达、智慧碰撞的平台

互动性教学是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体现在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性。当语文课堂走进网络世界之后,每一个学生都能以平等的身份,凭借实力赢得肯定,实现良好发展。语文教师可以创建自己的教学主页,开设网络语文教学,利用论坛为学生提供集体交流讨论的平台。

例如教《定风波》一词时,我采用网络条件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提前一周分别搜集有关苏轼一生成就的图文介绍、苏轼被贬黄州时期的作品及赏析、后代人为苏轼写的传记或者评价文章、苏轼作为写作素材的优秀范文等,制作成网页传送到教师的相关教学主页。上课时,由组长结合图片资料做精练的解说。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为什么说“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你觉得他身上有怎样的性格魅力?“竹杖芒鞋轻胜马”,是否有一语双关?这个“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而是指心情的轻松,有“无官一身轻”之意,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这四个问题直指诗歌鉴赏的核心:知人论世、艺术手法、情感主旨、人生态度,是为了进一步将学生浅层的诗歌鉴赏引向深入,并有效地复习巩固学生通过翻转学习和小组合作所获得的信息,从而引发学生对已经吸收的内在信息的整合和提升。学生将见解和佐证发表在主题论坛上,可以各抒己见,甚至展开辩论。这种多元、开放的网络课堂,打破了以往教师的“一言堂”或者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独霸课堂“话语权”的局面。这种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最广泛地参与集体的讨论和交流,使人人都有发表见解、开展辩论的机会,真正体现“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教育理念。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学生自创诗文点评,学生可以利用个人的主页、校园网的BBS、QQ空间、MSN、微博等形式进行诗文创作活动,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参与评价。学生发表作品的形式就是发帖子,通过上网浏览作品,以发帖子的形式回复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及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而且这种网上大交流对于作者来说是取长补短、博闻广纳、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机会,这种形式远胜于教师的单独评价。而且,学生间的即时评价,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总之,教师利用网络论坛,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交流、个性表达、智慧碰撞的平台。既创造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诗词教学深度融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和网络教学应与文本鉴赏相结合

多媒体或电子白板只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或者单纯做信息技术的操作表演,而應该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多媒体发挥最佳的教学功能。也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语文的多媒体教学应定位在“辅助使用”上,该‘辅则‘辅,扬长避短,切忌赶时髦,凑热闹,生搬硬套,喧宾夺主”。有的教师将语文课本中的静态画面搬上屏幕,将多媒体设备当作简单的投影仪来使用,致使教学毫无生气;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多媒体的形象直观,脱离文本整体,孤立地进行文章肢解;有的教师片面追求花哨的视听与动画效果,导致学生无法专心于视听媒体所蕴含的教学内容。这些都违背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鉴赏。“语文课就是文本赏析,不是音乐欣赏,也不是影视欣赏,语文课必须始终坚持以语言阅读为主体,任何其他方式或手段都是其次的,都必须处于从属的位置。语言的魅力就在语言阅读本身,语言阅读的乐趣更在于语言阅读的二次创作之中”。

多媒体必须在学习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多种表现形式使学习内容与认知结构趋于一致。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有效的信息资料,采取最合适的策略,通过恰当的途径,运用富有成效的形式,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完美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

(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组织应该是开放与严谨的统一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是:信息资源是多元开放的;传播媒介是多向交互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个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必然带有不确定性、松散性、难以控制的特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实施网络教学,唱主角的应该是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对网络知识的熟悉程度的高低,决定着网络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展。网络平台就像一个浩瀚的信息海洋,要把学生带入这片海洋畅游之前,必须先教会学生畅游的本领。

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整合、试验、测试等),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信息繁多,没有主次顺序,不知道如何进入角色或由于各种干扰不容易进入学习的角色。对这类学生,教师要多加辅导,提高他们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尽快适应网络教学。另外,有的学生出于好奇,随意登录其他网站,浏览与文本学习无关的内容。对这类学生教师必须及时提醒,确保学习目标的实现度,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在进行网络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合、适当、适度为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

五、结语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艺术性和欣赏性,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为己任。“多媒体之于语文课,就像化妆品之女人。化妆品可以使女人更加漂亮——假如用得恰到好处的话”。语文教师应该让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为语文教学服务,将教学上升成一种艺术。

从长远发展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育已是我国教育界的共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必将为创新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制高点,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将先进的科技引入课堂教学,用先进的教学技术造就优秀的新世纪人才,这对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都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只有勇于进取,不断探索,扬利去弊,才能让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在语文园地里绽放多彩的光芒。

参考文献:

[1]霍华德·莱茵戈德.网络素养——数字公民、集体智慧和联网的力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郑西银.阅读教学的智慧[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5.

[3]林珊.语文教学的真善美意蕴[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4]卞丽娟.多媒体让诗歌教学激情澎湃[J/OL].道客巴巴网站,2010.

[5]李慧.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结合《定风波》课例的教学反思[J].文教资料,2017(8).

课题名称:高中古典诗词的文本细读与鉴赏策略研究

课题立项批准号:FJJKXB16-339

立项单位: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猜你喜欢
融合信息技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