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玉米立式深旋耕作栽培技术

2019-12-05 02:45侯慧芝张绪成方彦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旱地栽培技术玉米

侯慧芝 张绪成 方彦杰

摘要    总结旱地玉米立式深旋耕作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起垄覆膜、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立式深旋;栽培技术;旱地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0-0028-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vertically deep rotary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corn in arid region were summarized,including land selection and preparation,ridging and mulching,variety selection,sowing,field management,pest control and harvesting,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growers.

Key words    corn;vertical deep rotation;cultivation technique;arid region

玉米是西北半干旱區主栽作物,近几年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推广使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大幅提高[1-2]。但有研究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连年种植会大量消耗土壤深层水分,对土壤水分年际平衡不利,加剧季节性干旱造成的减产[3]。立式深旋耕作技术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粉垄技术的基础上研发的一种新型土壤耕作方法,它是由一个或多个螺旋钻头粉碎土壤,在不改变土壤垂直层次的基础上,显著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紧实度,打破土壤犁底层,兼顾表土松碎,松耙结合,能较好地改善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增强土壤蓄存和供应水分能力,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有效缓解季节性干旱胁迫并提高产量[4-5]。在马铃薯和中药材上的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立式深旋技术,可使马铃薯增产45%~120%,商品率提高28%~48%,纯收益增加11 250~25 500元/hm2;党参增产50%以上,商品率提高20%以上,纯收益增加21 000元/hm2以上。在玉米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立式深旋技术能提高土壤供水力,增强玉米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提高产量。目前已研制出立式深旋耕作机具(获得国家专利),由404型拖拉机牵引,一次性完成起垄、覆膜和施肥,实现机艺一体化,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该技术适用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在西北半干旱区作物种植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近几年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旱地玉米立式深旋耕作栽培技术。

1    选地整地

1.1    选地

玉米根系发达,耐高温,喜肥喜水,应选择地势平坦、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条件良好的地块,前茬以马铃薯、豆类、小杂粮、小麦等为宜。

1.2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根茬及废旧地膜,保证耕地表面干净无杂物,以提高深松旋耕工作效率。

1.3    土壤处理

针对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时用50%乙草胺乳油兑水全地面喷雾;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可用40%辛硫磷乳油7.5 kg/hm2+细砂土450 kg/hm2拌成药土撒施。

2    起垄覆膜

采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和定西三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立式深旋—起垄—覆膜一体机一次性完成基肥施用、立式深旋、起垄与覆膜等程序。为了避免土壤疏松造成玉米掉根现象,在前茬作物收获后(10月下旬到土壤封冻前)用立式深旋机作业,完成秋覆膜耕作。以下为各耕作起垄覆膜的具体指标。

2.1    施用基肥

增施有机肥对玉米增产有重要作用,一般用立式深旋机械将肥料施入,施用量为有机肥60 t/hm2、尿素375~525 kg/hm2、普通过磷酸钙750~900 kg/hm2、硫酸钾450~600 kg/hm2,将肥料混合均匀后通过施肥箱伴随立式深旋耕作施入耕作带,且与土壤混合均匀。

2.2    立式深旋

立式深旋机要求拖拉机动力在29.4 kW以上,横向打碎土壤,不改变纵向结构,只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保持土层的垂直原状分布。耕作时匀速前进,速度控制在5~10 km/h,工作时要求有1人跟于机具后,随时在膜上压土。带宽110 cm,其中耕作带40 cm,免耕带宽70 cm。立式深旋 35~40 cm。

2.3    起垄

按照全膜双垄沟播的参数,小垄宽40 cm,高15 cm;大垄宽70 cm,高5~10 cm(作为集雨面不耕作)。

2.4    覆膜

选用宽120 cm、厚0.010~0.012 mm的地膜,覆膜时保证其与垄沟、垄面贴紧,两边地膜拉直压实,膜上压土,每隔2~3 m人工横压一土腰带。覆膜后,严禁牲畜入地、防止大风揭膜。沿起垄方向逐行检查,发现破损,及时用细土盖严。覆膜1周后,地膜与地面贴紧时,检查水分入渗口是否张开,如果发现有缺失,应用木棍等戳破地膜,促进降水入渗。

3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目前,常用品种有先玉335、陇单10号、郑单958、金穗系列等,水肥条件好的地块以耐密或半耐密型品种为主。要求种子发芽率95%以上,纯度98%以上,光泽度好,无病虫害。

4    播种

4.1    种子处理

播前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 g加水1.5~2.5 kg,拌50 kg种子。

4.2    播种

4月中下旬为玉米最适播种期,采用玉米点播器在小垄侧5 cm处点播,每穴播种1~2粒。点播后立即按压播种孔,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然后用草木灰或细砂土等封严播种孔。在年降水量300~350 mm的地区,株距40 cm,种植密度以4.5萬株/hm2为宜;年降水量350~450 mm的地区,株距35 cm,密度为5.25万株/hm2;年降水量450 mm以上的地区,株距30 cm,密度为6.0万株/hm2。

5    田间管理

5.1    前期管理

出苗后随时查苗放苗,发现缺苗时催芽补种或结合间苗补苗。幼苗达到三四片展开叶时定苗,保留健壮、整齐一致的苗,每穴留壮苗1 株。定苗后至拔节期,及时打杈,将分蘖去掉。

5.2    中后期管理

当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追施增穗肥,一般追施尿素225~300 kg/hm2。追肥方法是用玉米点播器从2株中间打孔施入。

6    病虫害防治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及“公共植保、绿色防控”理念,通过选用抗病杂交良种、使用包衣种子、合理轮作倒茬等措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药剂防治参照李锦龙等[6]的方法。

7    适时收获

当玉米苞叶变黄、叶色变淡、籽粒乳线消失变硬时开始收获。收获后将果穗搭架或晾晒,防止雨淋导致发霉。如果一膜用2年,需要及时砍倒秸秆覆盖在地膜上,保护地膜。如要换茬,玉米收获后,及时翻耕,清除田间残膜。

8    参考文献

[1] 赵凡.旱地玉米全膜覆盖双垄面集雨沟播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4(11):24-25.

[2] 杏东,强世军.甘肃省不同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增产效果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9(8):9-11.

[3] 王红丽,张绪成,宋尚有,等.双垄沟播玉米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0):2609-2614.

[4] 张绪成,马一凡,于显枫,等.西北半干旱区深旋松耕作对马铃薯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8,29(10):3293-3301.

[5] 张绪成,马一凡,于显枫,等.立式深旋松耕对西北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8,27(12):156-165.

[6] 李锦龙,贺建华,柳晓玲,等.兰州市旱作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15(1):88-89.

猜你喜欢
旱地栽培技术玉米
收玉米啦!
旱地出芦笋
甘谷县2020年山旱地马铃薯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报告
我的玉米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