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健,张 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保险学院,北京 100029)
2015年2月,保监会发布中国风险导向偿付能力监管体系17项监管规则(简称“偿二代”)及过渡期内试运行方案,我国偿付能力监管正式开始由规模导向到风险导向的过渡。与以业务规模确定偿付能力要求的“偿一代”不同,“偿二代”以风险暴露确定偿付能力要求,通过定量监管、定性监管和市场约束机制三大支柱,提升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偿付能力监管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约束改变。随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扩展和财险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财险业发展面临转型,资产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研究偿付能力监管对财险资金运用约束的变化,分析新形势下财险资金运用效率提升途径,可以指导财险公司在“偿二代”监管体系下提高资金运用水平,对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财险公司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偿付能力监管是各国政府保险监管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保险公司风险资本的监管,识别经济上薄弱的保险公司,传达破产风险信息。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实施,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形成财务约束,偿付能力充足的保险公司,投资决策中的风险资本约束宽松,偿付能力恶化将导致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资本约束收紧,投资策略被迫由积极转为保守。政府对偿付能力充足率的监管可以指导保险公司资金投资策略,约束保险资金投资行为,(1)胡良:《偿付能力与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保险研究》2014年第11期。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偿二代”的实施,一方面,释放“偿一代”体系下的冗余资本,提升保险资金使用效率;(2)陈文辉:《中国偿二代的制度框架和实施路径》,《中国金融》2015年第5期。另一方面,偿付能力监管约束的改变带来投资组合的改进,部分学者研究发现“偿二代”体系下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组合有效边界优于“偿一代”时期,保险资金运用期望收益提升。(3)杨枫、薛逢源:《保险资金运用与最优监管比例——分红险资产负债管理模型探讨》,《保险研究》2014年第10期。
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根据保险公司的风险暴露确定资本要求,过于严格的风险资本要求设计将导致偿付能力监管对保险公司过度约束,激励不足。部分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的“偿二代”监管体系对保险资金投资风险考虑不足,目前100%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要求对实际资本约束力有限,保险公司缺少主动改善自身保险资金投资结构的动力,更多是根据监管要求被动维持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4)郑苏晋、王丽珍、林媛真:《主动资本调整还是被动监管约束?——寿险公司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影响因素的研究》,《管理评论》2015年第9期。“偿二代”的风险资本约束导致保险资金投资管理策略倾向保守,保险公司配置高风险资产的动力下降,(5)王灵芝:《“偿二代”体系下保险资产配置策略及效率评估》,《保险研究》2016年第10期。对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产生负面影响,给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效率带来了不确定性。
根据经验数据可知,财险公司通常不能从财产保险和短期健康险的承保业务中获得利润,保险资金运用是财险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二代”通过对风险资本要求的准确计量,一方面释放冗余资本,为保险资金运用效率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保险公司为适应偿付能力监管要求被动调整业务结构,配置高风险资产动力不足,资产组合收益率下降,对保险资金运用效率产生负面影响。通过比较不同偿付能力监管规则下的财险资金运用效率,分析“偿二代”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约束的变化,研究“偿二代”监管规则下我国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的提升路径,可以为“偿二代”监管规则的进一步完善和财险公司迅速适应监管规则、稳步提升财险资金运用效率提供借鉴。
1.模型选择
国内外学者对保险资金运用效率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方法有参数法和非参数法两类。由于非参数法在测算保险资金运用效率时只需要确定投入产出变量,不需要通过假设函数形式来估计效率前沿,可以避免由于函数形式导致的效率计算偏差,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非参数法中最常用的是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模型),由于传统DEA模型不能充分考虑投入产出松弛变量的影响,部分学者采用三阶段DEA方法对松弛变量和环境变量产生的效率测算误差进行修正,(6)鲍静海、王楹、徐丽琳:《我国寿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率的实证分析——基于三阶段DEA模型》,《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2期。但仍无法避免第二阶段中随机误差的影响,而SBM模型(Slack-Based Measure Model)在效率的测算中引入松弛变量进行调整,既消除松弛变量对传统DEA模型测算结果的影响,又避免了随机误差的影响。在DEA模型的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出现多个决策单元效率值为1的情况,为解决SBM模型无法对有效前沿面上的决策单元进行排序的问题,本文采用可变规模报酬Super-SBM模型测算财险资金运用效率。
2.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通常效率评价中确定投入产出要素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金融中介法、成本法和增加值法。保险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存在其主体的特殊性,保险资金运用包含筹资和投资两个阶段,分别对应保险公司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获得保费收入积累保险资金,资产业务通过对保险资金进行投资获取投资收益。因此,保险资金运用的投入产出要素确定适用增加值法,增加值法不对投入产出的性质进行限制,将产生的新增价值和转移价值作为产出,将生产过程的中间投入作为投入要素。据此定义,本文结合过往学者研究成果将保险资金投资收益作为保险资金运用的产出要素,将保险资金运用中间过程的保险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和费用投入作为保险资金运用的投入要素。
过往学者在投资收益计量方面的观点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将损益表中的投资收益作为保险资金运用产出指标,(7)李晓宇:《保险资金运用效率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侧重对保险资金净投资收益的评价;另一类是将利息收入、汇兑损益、其他收入与投资收益之和作为保险资金运用的产出指标,(8)黄薇:《中国保险机构资金运用效率研究:基于资源型两阶段DEA模型》,《经济研究》2009年第8期。侧重对保险资金运用综合投资收益的评价。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本文将财险公司损益表中的投资收益作为财险公司资金运用产出指标,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保险年鉴》。
在投入指标的确定上,本文参考过往学者的研究将投入指标分为三类:
(1)保险资金投入。保险资金主要源自保险公司的自有资金和各类准备金,自有资金来自权益资本,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财产保险公司的准备金主要有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本文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各类准备金之和作为保险资金投入指标,数据来自各公司资产负债表。
(2)劳动力投入。在劳动力投入指标的选择上,过往学者观点分歧较大,部分学者采用员工人数作为劳动力投入指标(9)江涛、范流通、景鹏:《两阶段视角下中国寿险公司经营效率评价与改进——基于网络SBM模型与DEA窗口分析法》,《保险研究》2015年第10期。或采用员工人数与年平均工资的乘积来衡量劳动力投入,但平均工资并不能体现公司特征,本质上与员工人数无异;部分学者根据高管与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10)罗富碧、冉茂盛、杜家廷:《高管人员股权激励与投资决策关系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8年第8期。将高管人数作为劳动力投入指标。(11)李心愉、赵景涛:《财险资金运用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模型与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保险研究》2014年第10期。为能够综合体现筹资阶段与投资阶段的劳动力投入情况,本文选取员工人数作为劳动力投入指标,数据来自《中国保险年鉴》中各公司人员结构统计表。
(3)费用投入。费用投入体现保险公司运营中的费用支出,过往学者的研究在费用的计量上较为一致,主要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手续费及佣金、业务及管理费和其他费用等,因此本文将四项之和作为费用投入指标,数据来自各公司损益表。
运用DEA-SOLVER Pro 5软件测算2012-2017年Super-SBM模型财险资金运用效率并将特征值整理见表1,样本财险公司历年资产规模总和与负债业务规模总和均超过行业总和的60%,能够反映我国财险资金运用的实际情况。
整体上,以每年财险资金运用效率最大值为有效决策单元效率值,财险资金运用效率平均值与当年有效决策单元效率值的比率平均仅为10.6%,财险资金运用效率中位数均低于同年平均值,我国财险业资金运用效率偏低,多数财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投资管理和投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2012-2014年“偿一代”体系下,财险资金运用效率平均值与有效决策单元效率值的比率平均为14.4%,财险资金运用效率中位数与平均值的比率平均为65.0%;2015-2017年“偿二代”体系下,财险资金运用效率平均值与有效决策单元效率值的比率平均为7.0%,财险资金运用效率中位数与平均值的比率平均为31.1%,两项比率低于“偿一代”时期。“偿二代”体系下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相对降低,效率损失增加,偿付能力监管对财险资金运用约束增加,财险资金运用效率中位数相对平均值进一步下降,中低效率财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率损失加剧。
表1 Super-SBM模型财险资金运用效率对比
中资财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率高于外资财险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管理和投资技术水平较高。2015年“偿二代”过渡期中,财险资金运用效率受到冲击,较“偿一代”时期显著下降,中资财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率降幅较大,外资财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率降幅较小,2015年后中外资财险公司效率平均值趋近,中位数几乎处于同一水平,中外资财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率趋同。
通过分析财险资金运用效率在“偿二代”实施前后的变化趋势可知,目前我国财险资金运用效率较低,中资财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率高于外资财险公司,多数财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率低于平均值。“偿二代”实施后,偿付能力监管约束的改变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产生抑制作用,财险资金运用效率整体下降,效率损失增加,中外资财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率差距缩小。
通过分析Super-SBM模型测算结果可知,“偿二代”实施后我国财险资金运用效率平均水平下降,根据过往学者的研究成果,由于保险公司被动调整资产结构适应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缺少优化资产结构的积极性,“偿二代”的实施可能会对财险资金运用产生抑制作用。我们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偿二代”对财险资金运用的约束变化,以及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的下降是政策转换造成的短期冲击还是长期影响,分析“偿二代”体系下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情况,提出优化建议。
传统DEA模型计算所得的效率值在0到1之间,而Super-SBM模型允许效率值大于1,解放被解释变量上限,虽然可以对位于效率前沿面上的决策单元进行排序,但仍存在解释变量受限,因此本文采用面板Tobit模型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模型公式如式(2)。
其中efficiencyi为Super-SBM模型测算的财险资金运用效率,Xij为解释变量,Zil为控制变量,εi为误差项。通过综合过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确定相关待检验解释变量如下:
“偿二代”虚拟变量(C-ROSS)。“偿二代”体系通过释放冗余资本和投资组合有效前沿,提升保险资金运用收益,但也存在保险公司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动力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设定虚拟变量来研究“偿二代”实施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的长期影响,将2015年及以后的数据视为在“偿二代”体系下数据,(12)周桦、张娟:《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改革与保险公司成本效率——基于中国财险市场的经验数据》,《金融研究》2017年第4期。“偿二代”虚拟变量赋值为1,将2012年至2014年财险公司数据视为“偿一代”体系下数据,“偿二代”虚拟变量赋值为0。
资产规模(asset)。资产规模决定了财险公司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规模,大规模的财险公司投资管理的专业化水平高,财险资金从负债端到资产端转移成本低,投资渠道广,在相同的投资组合风险约束下可实现更高水平投资收益;资产规模较大也带来资产结构调整缓慢,难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弊端。因此本文将财险公司资产规模作为影响因素之一。
市场占有率(market)。市场占有率体现财险公司的保险业务规模,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意味着财险公司可以积累更大规模保险资金,实现风险分散,确保财险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但高市场占有率带来的相应规模的赔付额度和准备金要求限制了财险公司资金运用结构。本文采用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占当年财险业总保费收入的比例衡量市场占有率指标。
现金与存款占比(cash)。财险资金运用结构直接影响财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并受到偿付能力约束,高收益的资金运用结构对应较高的投资组合风险,给财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带来负担,偿付能力好的财险公司投资策略更加积极,偿付能力差的财险公司只能采用保守的投资策略,需要平衡投资组合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采用货币资金和定期存款在总投资资产中的占比作为财险公司资金运用结构指标,货币资金与定期存款比例越高,财险公司资金闲置率越高,投资策略越保守。
随着“偿二代”监管体系的实施,资产规模、负债业务规模和财险资金运用结构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的影响发生变化。“偿二代”体系下偿付能力充足率计量方式的改变释放冗余资本,资产规模较高的财险公司冗余资本释放额度更高。“偿一代”时期最低资本以保险业务规模的一定比例确定,保险资金运用结构影响资本认可比例,而“偿二代”体系下财险公司最低资本计量为保险风险最低资本、市场风险最低资本和信用风险最低资本的几何平均值,负债业务风险和资产业务风险通过影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财险公司资金运用的约束增强,市场占有率和保险资金运用结构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的影响发生变化。本文分别引入“偿二代”虚拟变量与资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和现金与存款占比的交叉项分析“偿二代”实施前后三者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影响的变化。
为确保模型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参考过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引入资本结构、劳动者素质、综合营业费用率和公司成立时间为控制变量。
资本结构(ownership)。在前文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的分析中,中资财险公司相对外资财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率更高,这一差异在“偿二代”实施后缩小,不同所有权性质的财险资金运用效率受“偿二代”的影响不同,本文引入资本结构虚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中资财险公司虚拟变量赋值为0,外资财险公司虚拟变量赋值为1,并引入“偿二代”虚拟变量与资本结构的交叉项分析“偿二代”对中外资财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率影响的差异。
劳动者素质(labor)。与保险业务相比,保险资金投资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求更高,通常保险公司对与保险资金运用相关部门员工聘用都提出较高的学历要求,因此高素质的劳动力对保险资金运用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衡量财险公司劳动者素质。
综合营业费用率(cost)。综合营业费用率是体现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对费用率实现有效的控制,表明保险公司具有良好的经营管理效率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本文采用营业费用与保费收入之比作为控制变量,衡量财险公司综合营业费用情况。
公司经营时间(age)。保险公司成立越早,运营经验越丰富,越有可能实现较高的保险资金运用效率,因此本文引入财险公司从成立时间到数据统计时间已经营年限作为控制变量。
数据来源均为《中国保险年鉴》和公开材料整理获得。
本文采用Stata 12软件进行面板Tobit模型回归分析,为确保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将解释变量分为四组进行回归,模型一、模型二和模型三用于验证“偿二代”及各影响因素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影响的稳健性,模型四用于研究在“偿二代”实施前后,各影响因素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影响的变化情况,回归结果见表2。
“偿二代”虚拟变量与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稳定负相关,四个模型中系数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偿二代”的实施使财险资金运用效率下降。“偿二代”体系对财险资金投资管理约束相比“偿一代”体系更加严格,财险公司被动适应监管规则调整资产结构影响财险资金投资策略,财险资金运用效率下降,“偿二代”对财险资金运用激励不足。
资产规模与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稳定显著正相关,“偿一代”体系下,资产规模较大的财险公司资金投资管理和投资技术水平较高。资产规模与“偿二代”虚拟变量交叉项系数稳定为负且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随着偿付能力监管由规模导向转为风险导向,财险公司被动适应监管规则,资产规模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的影响在“偿二代”体系下产生负向变化。将模型四中资产规模系数与交叉项系数95%置信区间叠加后(13)不能直接将资产规模系数与交叉项系数相加讨论资产规模在“偿二代”体系下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的影响。模型四中解释变量asset系数95%置信区间为(4.68×10-5,6.5×10-5),交叉项cross*asset系数95%置信区间为(-4.32×10-5,-2.5×10-5)。取值区间为正,“偿二代”时期资产规模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的拉动作用减弱,资产规模提升带来的财险资金投资管理水平优势下降,不同规模财险公司间资金运用效率差距缩小。
市场占有率与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稳定负相关,在模型二和模型四中系数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偿一代”体系下最低资本要求取决于负债业务规模,财险公司过快的业务增长会降低偿付能力,(14)王选鹤、孟生旺、王灵芝:《偿二代下财产保险公司压力测试》,《财经问题研究》2018年第4期。资本占用的增加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产生抑制作用。市场占有率与“偿二代”交叉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正相关,模型二和模型四中系数分别在5%显著水平和1%显著水平下显著,这一变化体现监管体系由规模导向到风险导向的转变,“偿二代”体系下由于偿付能力充足率计量方式的改变,保险业务规模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的约束减弱。将模型四中市场占有率与交叉项的系数置信区间分别叠加后(15)两项系数不能直接相加,模型四中变量market的系数95%置信区间为(-45.37,-27.36),交叉项cross*market的系数95%置信区间为(3.73,21.82)。取值范围为负,由于财险公司最低资本要求主要由保险风险最低资本构成,保险业务规模仍然对偿付能力充足率产生重要影响,约束财险资金运用,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产生抑制作用,但相较于“偿一代”时期,“偿二代”体系下负债业务规模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的抑制作用减弱。
表2 “偿二代”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影响实证结果
注:***、**、*分别代表回归系数在1%、5%、10%显示水平下显著。
现金与存款占比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在模型三中与财险资金运用效率正相关,模型四中负相关。现金与存款占比与“偿二代”虚拟变量交叉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正相关,模型四中系数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提高现金与存款占比有利于财险资金运用效率提升,“偿二代”时期投资组合风险影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的约束增加,降低投资组合风险可以改善财险资金运用效率。在新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下,我国财险公司应降低资产业务风险水平,增加流动性强、风险水平低的资产类型配置。
资本结构与财险资金运用效率在模型一中正相关,在模型二、三、四中负相关,模型中回归系数不显著。资本结构与“偿二代”虚拟变量交叉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正相关,在四个模型中系数均显著,“偿二代”监管体系下外资财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率改善。
劳动者素质与财险资金运用效率显著正相关,高学历的劳动者具备更完善的专业知识、更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资产管理技术水平,能提升财险资金运用效率,将劳动者素质变量由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扩展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时,可以得到相似的结果。
公司经营时间与财险资金运用效率显著负相关,经营时间越长的财险公司,其资金运用效率损失越大,新成立的财险公司资金运用效率损失较小。随着时间推移,财险公司投资管理和投资技术水平逐渐下降,我国财险资金投资存在技术更新发展的滞后性,投资管理和投资技术水平逐渐落后于同业竞争者。
综合营业费用率与财险资金运用效率正相关,但系数并不显著。费用支出对财险资金运用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结合研究结论,政策层面在“偿二代”二期工程的进一步研究建设中应通过对定性监管要求和市场机制约束的改进,解决当前监管规则特别是定量监管要求对财险资金运用激励不足的问题。财险公司层面,应通过引入战略投资、增加权益资本的途径扩大自身资产规模,将提升负债业务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合理规划安排业务结构,实现准备金合理利用;在资产业务方面,财险公司应严格控制财险资金投资组合风险,适当提升资产组合中高流动性、低风险的资产类型占比,合理平衡资产组合的安全性、收益性与流动性,变被动适应为主动规划;内部管理方面,应注重员工知识水平的提升和资产业务专业团队的建设,同时关注保险资金投资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注重自身投资策略的更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