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
——学习习近平“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重要论述

2019-12-05 21:55魏延秋
政工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民族特色

魏延秋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近年来,习近平站在历史的高度,放眼历史的宏阔,在多个场合从多个层面,对“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作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树立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意识,掌握历史思维,在对历史的思考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历史的联系不能割断,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说:“历史是一个阶级、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历史作为连续的生动的丰富的发展着的客观进程,虽然可以分成相对独立的若干时期和阶段,但总体上每个时期和阶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前后承接的。马克思曾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因此,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的连续性和前进性是不可改变的。对此,习近平指出:“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到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以及中国人民几千年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真实记录。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一切。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灿烂历史和辉煌文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虽然历经无数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有过若干次分裂与统一交替出现的情况,但总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强大,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一张一弛的波浪式推进中,由大迁徙、大融合而走向大统一和大发展,形成几千年的连续链条,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当历史上众多文明由于自然灾害、外族入侵,以及文明融合导致文明发展的断裂或消失之时,中华文明却依靠“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和善于学习吸收“他人”但又决不迷失自我的强大活性文化基因,始终代表先进文明的发展趋势,从而在历史发展中得以不断实现传承与更新的对立统一,成功克服各种外来的冲击与挑战,绵延5000多年而长盛不衰、灿烂辉煌。中华文明也因此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独立起源的五大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与更新。因此,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说:“观察和认识中国,历史和现实都要看,物质和精神也都要看。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探索史,这些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脱离了中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脱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脱离了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取决于如何在固有传统的延续中实现新旧文明的整合;同时,民族复兴又是文化传承连续性的根本保障。历史是现实的根源,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中华民族必须从历史中找寻胜利的源头,汲取智慧、经验、意志和力量,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不负明天的梦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联系不能割断,承继这份珍贵遗产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基础和起点。

二、“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对待历史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治乱兴衰和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最善于借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极尽攻击、丑化、污蔑之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后,以否定中国共产党、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乃至否定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先烈先贤事迹等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大肆冲击中国,毁三观、灭历史,全方位动摇我国意识形态。

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引起的思想混乱以及对人们的错误引导,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坚定地指出:“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重视历史、以史为鉴,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为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所继承和发扬。党在领导人民从事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实践过程中,一直高度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这也是我们党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历史虚无主义解构民族历史、颠覆文化传统,必然会导致历史和文化领域虚无现象的产生。而文化和历史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基之所在,必须要受到尊重。自信是推动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而当前,“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重视、研究、借鉴历史。这对我们丰富头脑、开阔眼界、提高修养、增强本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习近平号召“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使自己的领导工作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他要求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国史、党史作为“必修课”。他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学习历史,关键是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通过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提高历史思维,树立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意识,形成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学会运用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自觉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把握前进方向、推进现实工作。

提高历史思维。习近平非常重视并善于运用历史思维。他认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他强调要学会用战略眼光看历史,保持政治定力,客观全面地认识中华文明,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使治国理政有更为深厚的历史感,让党和国家有更加明确的方向感;要学会用发展眼光看历史,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要学会用长远的眼光看历史,在后顾与前瞻中考察古今之变,运筹未来之势。不断提高历史思维,把握发展大势,抓住变革时机,我们就能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树立历史眼光。习近平指出:“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必须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维度里,在世界的宏阔视野里回望与前瞻。既要有历史眼光,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又要坚持从现实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此外,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要相互关照,习近平还强调,“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传承历史、做好当今、展望未来要紧密联系,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要密切结合,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要同步进行,从历史中汲取更多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增强历史意识。认识和把握历史,必须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才能有所作为。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所有国家,无一例外地受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习近平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历史记述了前人积累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记述了他们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思想与智慧,记述了他们经历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与教训。”“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历史中有大势、历史中有大道、历史中有未来,要在通读、读透历史中收获“历史的通感”,读懂历史的大逻辑,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态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历史使命感。习近平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

他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寻找规律视为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并把党能够不断地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辉煌成绩归功于对历史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在尊重历史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新形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新特点。习近平指出,必须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和力量

现在的中国是历史地形成的,有着深刻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镌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追求,孕育出独树一帜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谐统一的“和为贵”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勇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等,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这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习近平充分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所发挥的深远影响:“从历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对中华文明形成并延续发展几千年而从未中断,对形成和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对形成和巩固中国多民族和合一体的大家庭,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虽然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洗礼,历经各种社会形态的检验,却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延续性,直至今天,仍然时刻显示出潜在的能力。对此,习近平指出:“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习近平说,“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传统文化、培育革命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积累、文化提升的历史性成果。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文化传统的特色。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有历史的视角和维度。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历史场景中,才能更清晰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和本质特征,才能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中华文化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宝贵精神资源。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从历史中获得治国安邦之道,从历史中获得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必须深入挖掘和阐发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的时代价值,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焕发出勃勃生机。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以开放宽容的心态,自觉置身于世界文化交流的历史大潮中,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化成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明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向世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话语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力体现中华民族的“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鉴于此,习近平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肯定了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及其现代传承,基于对历史与文化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提炼,把中华优秀文化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而且郑重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历史创造的厚度上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依据,为治国理政、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继承好这份珍贵遗产,深刻理解中国的历史,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从历史中找寻胜利的源头,汲取智慧、经验、意志和力量,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才能让当代中国行稳致远,发展得更好。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民族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MINORITY REPORT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