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新探

2019-12-04 00:55庄娇珍
读天下 2019年36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创新小学数学

庄娇珍

摘 要:身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与学生的学习研究融为一体,并且凭借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去指导学生的学习,促使其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设计与应用中,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基础等要素去打造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学习氛围更为融洽与愉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创新

随着新课标的大力推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需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而提升。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摒弃过去“重知识与结果、轻能力与过程”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提高教学方式的实效性。基于此,文章将主要小学数学中的圆锥教学内容为例,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展开分析。

一、 结合生活,培养数学情感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度,不仅要确保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同时也能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体验,进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中,尽可能将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以生活化的手段去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调动其对数学认真学习与应用的情感,以增强其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为方向,以诱发学生内在知识的潜能的发挥为目的。

比如,在圆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打陀螺”的视频,让学生对视频中的内容自主观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去畅谈感受,进而在不知不觉当中认识了“圆锥”。紧接着教师便可再一次利用课件展示出我们现实生活与生产中常见的各种“圆锥”图片,并且引导学生去讲述这些图片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以及还有哪些圆锥物体是生活中常见的。这一问题能够激发小学生的热烈讨论,纷纷举手要将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锥形物体进行分享,比如谷堆、漏斗、铅笔头等等。如此一来,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圆锥”就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并非脱离实际存在,而是能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的,从而更加激发起学生的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变得更加投入。所以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是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教育有效途径之一。

二、 知识迁移,掌握知识规律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可知,该教材的编排主要以知识发展规律为基础,以小学生思维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具有明显的“由浅入深、由低向高”的特点,总体来看就是一条完整且系统的知识“链条”。所以说,教材的不同章节知识之间都潜藏着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对教材展开深入研究,同时把握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基于这一联系点去着手教学,设计出更多具有启发性、递进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起沟通新旧知识的“桥梁”,从而学生便可在旧知识基础上逐层提高,对新问题的探究中去发现知识新规律,形成全新认识,通过知识迁移训练去发展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圆锥知识教学中,教师便可把握好“圆柱”与“圆锥”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去回顾旧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圆柱体各个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吗?”,学生经过简短的回忆,便能积极回答道:“上底面、下底面、侧面、高……”等名称和相关特征,而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知识的回顾,目的便在于为对“圆锥”的认识奠定基础。在讲授“圆锥”各部分名称时,教师便可让学生对圆锥体模型进行自主观察,并且提醒道“圆柱与圆锥存在一定的共同点,那么你们认为圆锥的各部分应该叫什么名称呢?有怎样的特征呢?”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与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便找到了“圆锥”与“圆柱”的异同点,进而懂得了如何运用已学知识去探索全新问题,实现知识迁移。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不仅表现出了学生思维极大的创造性,同时又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 动手操作,训练实践能力

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人的主体性就是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面对教育的新挑战,必须把传统的数学课堂变成数学学习活动的课堂,而引导学生动手“做”数学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活动”,因为动手“做”数学让教学形式由灌输变为主动建构,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从而放飞智慧,在数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好动的天性,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设计出具体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在整个过程中去观察、思考与表达,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深刻感知。与此同时,也能满足小学生好玩的心理需求,有效活跃了课堂教学紧张的气氛,通过情绪的调整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圆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利用纸片进行圆锥体制作,之后对所制作成的圆锥体的高进行测量。如此一来,在明确动手任务的激发下,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涨,有的涂胶水、有的剪纸片、有的测量、有的统计,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能够高效完成实践任务。接下来教师便可制定不同小组上台去演示如何测量“圆锥的高”,辅以解说,由教师与同学进行评价,最终总结归纳出最合理的“测量圆锥的高”的操作方法。如此看来,通过动手操作活动的设计,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既动手又動脑,让学生获取了新知识,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信心,由实践到理论,不仅明白了公式的由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对新知的印象很深,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能力是非常好的锻炼。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坚决落实新课程理念,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特点以及把握小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发展规律,对教学方式进行积极改进与创新,助力学生对知识以及知识形成规律有所掌握,同时通过实践能力的训练去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极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俊林.小学数学合作式教学探析[J].文理导航,2017(3).

[2]安丹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导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3]王强国.立体图形教学三个不可忽视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8(12):32-33.

[4]游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操作与说理——以“圆锥的体积”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2018(20):27-32.

作者简介:

庄娇珍,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鹿溪学校。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创新小学数学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