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最难就业季”的双重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当前高校的一个重点工作,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存在着择业观念保守、缺乏实践经验、缺少创业资金、创业知识匮乏等问题,同时提出了要扩大创新创业宣传,提高创新创业意识;组建创业教育团队,优化创业教育方案;积极组织创业活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创业基地建设,促进创业项目孵化等措施对策,从而更好的解决当年前创新创业工作遇到的难题,以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一、调查背景
自从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就业创业教育成为当前高校培养人才的一个重点工作。2016年李克强总理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以创新创业促就业,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13年高校毕业生为699万,被媒体冠以“最难就业季”,但教育部预测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34万人,毫无疑问,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形势,所以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就成为破解当前就业难题的重要措施。
二、调查情况
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法,以河南高校大学生创业情况作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河南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研,目的是了解双创的时代背景下河南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共收回问卷438分,其中有效问卷412份。共向信阳师范学院、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学院四所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进行发放,包括文、理、工、农等七大学科门类,问卷内容包含单选、多选、简答题。问卷内容合理,样本较为科学,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择业观念保守,创业意识较弱
调查显示,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有72.32%的学生曾有过创业计划,但对于在校期间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仅有5.43%,选择毕业后创业的仅有17.19%,其余77.38%表示创业不在其未来发展的计划范畴内。通过调查现场时的交流发现,这些选择创业的同学也大部分是把创业视为“副业”,表示找到“正式”工作后创业以增加个人收入。这充分现实了所调查大学生存在着择业观念单一保守,创业意识较弱的情况。
河南地处中原,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人们较为务实,缺乏创新和变革,渴望着一份“事儿少,钱多,离家近”的完美工作,加之传统的价值观影响,体面、待遇有保障、工作稳定的体制内“铁饭碗”收到人们的追捧。从当前流行的“考研热”“考公热”就可见一斑。据《信阳师范学院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部分院系专业升学率高达50%,52%的毕业生去向为“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自主创业比例为2.6%,其中已就业中,中小学教师占比为46.7%,而未就业学生中57%是“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那些风险较大,收益不确定的创业而言,的确不是大部分们学生的选项。从学生个人而言,他们的选择一方面受个人就业观念的束缚,同时也被家庭和社会观念所约束。调查中有72.32%的大学生曾有过创业的计划和想法,但是与周围的“考研热”和“招教考试热”相比,大部门学生还是选择体制内的安稳工作。现实和社会的束缚,让学生无奈站队,创业变成了一个最坏的“备选”。
(二)缺乏实践经验,创业能力较差
根据调查问卷及访谈,82.23%的學生认为自己当前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不能应对创业中遇到的问题,92.15%的学生认为“缺乏创业经验”“创业能力不足”,充分证明接收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于创业中遇到的困难是有宏观的认识,很多时候知道自己不行比盲目的自信更重要,也充分证明对于想创业的学生而言,创业实践经验是他们最为缺乏的。
通过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情况,缺乏实践经验,创业能力较差是在校大学生选择创业比例较低的主要原因。大部分大学生入学之前都处于全天候的应试学习状态,身边缺乏创业的实践案例,也缺乏创业成功的经验分享,更谈不上有实践的机会和可能。在创业实践中所需要的一系列综合素质能力,都不是日常的学习生活能够锻炼或者通过其他日常学习能够迁移获得的。
(三)缺少创业资金,融资渠道单一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人的创业资金投入能力不足一万元,风险承担能力较弱,有58.54%的学生表示自己能承受5000-10000元的创业资金投入,8.12%的学生表示如果项目合适,自己能够募集投入的资金在5万元以上,还有33.34%的学生表示自己能支配的投入不足5000元。同时48.56%的学生知道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有银行贷款优惠,但是仅有23.98%的学生表示会去申请创业贷款和创业基金。
通过调研得知,绝大多数的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依靠父母的支持和家庭的全额资助,学生能结余和支配的资金微乎其微。此外还有大量学生依靠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所以资金匮乏是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最难以解决的困难之一。此外,国家虽然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扶持大学生创业,但就当前基层的现状而言,这些资金不足以满足现实的需求。而银行贷款存在着手续繁杂、额度有限、担保人责任等问题,此外大学生创业项目大多不成熟,在管理制度、创新性和盈利方面都较差,难以吸引其他渠道的资金。
(四)创业知识匮乏,创业教育不足
根据调查数据,18.23%的学生明确知道在校大学生申请休学进行创业活动的相关政策,22.23%的学生知道就业创业课程属于必修课程,73.98%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创业课程没有专职的任课教师,而即便是专职的任课教师也缺乏实践的经历和经验,仅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创业实践需要缺乏专业的指导。
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于1998年的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但真正全面开展创业创业教育也仅是近五年,大部分高校都遇到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成熟,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各高校也通过开设KAB、SYB培训班,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创新创业讲座沙龙等活动用于丰富创新创业类教育,但总体来说,学生接收认可度并不高,效果也不够好。
四、存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对策及建议
(一)扩大创新创业宣传,提高创新创业意识
传统观念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政府、高校和社会都需要为大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创新创业的氛围。要从价值观教育、政策引导、舆论宣传等方面鼓励创新创业的行为和态度。例如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网络社交推送、广播电视播放等形式宣传报道创业的典型案例,通过对创业成功案例的宣传,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心。
高校要通过校园广播、新媒体推送、海报等形式在校园内积极营造敢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通过还要倡导积极的创业价值观,让学生能够例行对待创业失败带来的后果,勇于承担创业过程中的责任。同时还要通过大学生自强之星、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对创业典型进行倾斜,加强示范和引导大学生向创新创业典型学习,推动更多的学生了解创新创业。
(二)组建创业教育团队,优化创业教育方案
高校定立足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培养方案,把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育人的全过程中。高校在进一步挖掘自身创业创业教育培养能力的基础上,例如利用管理学、经济学相关专业基础开展《市场营销》《经济学基础》《现代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等选修课的开放,同时还要引进例如“KAB”“GYB”“SYB”等其他教学课程资源的引入,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同时还要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建立起一支专职、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团队。一方面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工作,加强理论知识水平和素养能力,同时要深入企业单位进行实践活动,通过提升授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带动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此外还要吸引校外的企业创办者、众创空间负责人、创业导师专家等作为校外导师,通过开展讲座、沙龙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开展交流,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开展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1)积极组织创业活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对于创业而言,创业者的个人素质能力是核心要素,作为在校大学生,个人素质能力仅仅是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在认真掌握创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同通过实践活动,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创业能力和创业实践活动是密切联系的,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与创业实践的紧密相连分不开的。
高校应积极组织各种创业实践活动,一方面是通过科创项目带动,例如认真开展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等活动,通过创业课题项目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积极推进,不断的创新完善;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组织有一定基础的项目参加各类比赛,例如“创青春”“挑战杯”“互联网+”等面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比赛,在比赛中锻炼选手的能力,不断优化创业计划方案;此外还要通过结合专业实习、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形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外的实践活动,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个人创业的综合素质能力。
(2)推动创业基地建设,促进创业项目孵化
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高校的工作,政府要积极配合高校做好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衔接。政府要加大对“众创空间”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拓展创业基地的空间,进一步完善众创空间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学校、企业、政府和社会的通力合作,为大学生创业积极创造提供孵化平台。对于有良好项目方案的,提供完善的一条龙服务,对于科研成果要积极转化为产业经济,获得人才培养和经济收益的双赢。
此外,大学生创业基地也要加强自身管理,注重创业孵化能力建设,结合高校的专业特色以及当地经济发展基础,形成一套完善的项目申请、项目入驻、成果孵化、运营管理、产业协调等制度的管理和实施方案。同时还要以各种扶持政策和扶持基金为抓手,建立全面而又科学的评价体系,组织专家对于入驻的项目进行考评,对于运营有问题的项目,提供“诊断”服务,积极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对于优秀的项目,对其成功的经验组织分享,促使整个创业基地的项目都能不断优化完善,实现孵化成长的具体目标。
综合以上,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要通过高校、政府、社会以及家庭的通力合作,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顺,也会不断的促进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进步,从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实现经济发展的良好循环。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N].中国教育报,2016-05-23.
[2] 谈新敏,房静.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对创新精神的影响[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01):46-50.
[3] 许小洲,叶映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4] 林银,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价值观引导[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02):38-40.
[5] 沈培芳.大学生创业素质调查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74.
基金项目:文章为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一心双环格局下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研究 ”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LX147;文章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实施国家战略规划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影响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ZZJH-272。
作者简介:王道歆(1988.04- ),男,漢族,河南唐河人,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团委书记,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