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芳
产科临床上,剖宫产在分娩选择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但产妇进行剖宫产治疗后,易因宫缩乏力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甚至会直接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这也是当前产科医疗人员关注的问题[1]。近些年来,临床上更多应用子宫捆绑术等压迫缝合手术的方式为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治疗,该术式我国医疗人员最早应用在1993年,目前已得到越来越多医疗人员和产妇的认可。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捆绑术治疗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进行剖宫产出现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符合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保守治疗后结果不理想,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9±2.9)岁;初产妇19例,经产妇11例;平均孕周(36.2±2.1)周。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8±2.7)岁;初产妇20例,经产妇10例;平均孕周(36.7±2.0)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60例产妇均采用硬膜外麻醉与剖宫产术进行生产。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止血治疗。在产妇出血量达到300 ml时,应用前列腺素与缩宫素药物,配合子宫按摩和宫腔塞纱的处理。
1.2.2观察组 采用子宫捆绑术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从腹腔中托出产妇子宫,两手挤压后观察出血情况;②采用1号吸收线从产妇子宫切口下2 cm处和右侧距切口顶部3 cm位置进针,略过切口的上端穿出前臂,同时略过子宫底部在子宫角4 cm左右的位置进针,将左半侧缝合,在起始线处打结,缝合过程须确保合适的松紧度,以保证子宫呈纵向压缩状,再将其放回产妇腹腔,起到加压止血的效果;③对子宫切口进行常规缝合;④观察子宫情况,颜色由灰暗变为红润,逐渐变硬且确保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后,为其关闭腹腔。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产妇术后2 h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恶露排净时间;比较两组产妇治疗效果;比较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有效:治疗后产妇子宫逐渐收缩,出血量<50 ml/h,生命体征稳定,尿量正常;无效:治疗后子宫未能收缩,出血量>50 ml/h,生命体征未好转甚至有恶化的趋势,尿量<30 ml/h甚至出现无尿的情况。治疗有效率=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肠粘连、感染及腹痛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产妇术后2 h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恶露排净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恶露排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产妇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产妇治疗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产妇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产妇术后2 h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恶露排净时间比较()
表1 两组产妇术后2 h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恶露排净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产妇治疗效果比较(n,%)
表3 两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长期的产科临床实践发现,剖宫产是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而因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的几率在25%左右,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医疗人员的高度重视[2,3]。产妇产后因宫缩乏力引发出血的几率在70%~80%,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产妇心理素质较差,精神紧张,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引发神经抑制的减弱,导致产妇容易出现宫缩乏力的情况;②产妇子宫肌臂膨胀过度,肌纤维伸展过度,子宫收缩能力降低影响其收缩;③产妇本身贫血引发收缩能力出现异常,另外产妇产后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凝血功能也呈现逐渐下降的情况,于是导致出血难以制止的后果[4];④产妇子宫肌肉无法有效收缩,关闭胎盘附着子宫壁血窦;⑤过度麻醉导致产妇肌肉过度松弛,控制能力下降[5]。针对这一情况,医疗人员应坚持以下治疗的目标和原则:正常生理能力下胎儿与胎盘娩出母体后,产妇宫腔容积已缩小,伴随子宫肌纤维持续收缩,肌纤维中子宫壁血管再次被压迫,关闭血窦后才能成功止血[6]。长期以来,临床多采用按摩子宫、药物治疗等方式尽可能处理因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产妇情况,其中还需应用宫腔纱布填塞和手术处理的方式处理,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是产妇出血量过多,还要及时采取切除子宫的方式确保产妇生命安全。长期实践求证,医疗人员必须有效、及时和安全地处理产妇因宫缩乏力而导致产后出血的情况,尽可能提高保宫率,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死亡率,这对产科临床的救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子宫捆绑术是近些年广泛应用在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剖宫产产妇的治疗手段,应用中发现该术式有一定的疗效。通过利用缝线捆绑力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将其宫腔缩小并压迫血管,减少血流灌注,达到有效止血的效果。此外,在血流减少的情况下,产妇子宫肌层会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进一步刺激子宫的收缩,迫使血窦压迫关闭而达到持续止血的效果。在操作上,子宫捆绑术也有操作简单,风险较低的优势,因此深受医疗人员和产妇的认可。有学者在其研究中特别强调实施子宫捆绑术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即缝扎要远离宫颈,以防止直接伤到产妇的子宫动脉,还要注意缝线松紧度,一旦缝合过紧就有可能撕裂产妇子宫肌纤维,而过松则会降低止血的效果。另外,完成缝合工作后还要严密观察产妇子宫色泽、尿量、阴道出血情况以及生命体征,尤其是确定止血是否成功[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恶露排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治疗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产妇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钟桂兰等[8]研究结论相符,再一次证实应用子宫捆绑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产妇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针对妇产科临床因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的产妇可提倡积极应用子宫捆绑术进行治疗,止血效果好,产妇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值得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