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斌(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根据生物安全水平,FAO将养殖场分为一、二、三、四类,一类生物安全级别最高。在我国,大多数养殖场为三、四类,极少数为一、二类。这说明我国各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太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猪场生物安全即建立完善的猪场疫病防控体系,包括疫病的隔离,传播的控制以及卫生条件的控制。生物安全分为内部生物安全和外部生物安全,这对于目前非洲猪瘟的防控至关重要。
首先是猪场的合理布局。根据不同的功能来划分各区域,如生产区、生活区等,同时各区域又可分干净区和污染区,各区严格分离,跨区必须经过清洁和消毒,阻断病毒扩散。在猪场生产中,各流程应减少交叉,各猪群在各自区域内全进全出,需跨区域的活动要进行传播风险评估,审视和评估猪群流动的各个细节,既保障猪群生产流动,又切断病原传播。
其次,人员的管理也是重要一环。对于人员的流动要从限制和自由两方面进行,通过培训建立生物安全理念,同时建立操作SOP体系遵照执行。重点保证生产区不被污染,不出现不同区域或单元的病原交叉传播;污染物在第一现场能被处理,减少人员流动导致的二次污染。
对于进入猪场的物品管理,将物品根据可能的不同的污染程度使用不同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确保有效去除污染,同时保证物品的使用性能。
大量研究报道,其他动物媒介的传播能够导致非洲猪瘟的二次污染,因此,对媒介生物的控制也是猪场的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猪场内严禁饲养猪以外的其他动物;对野猫、鼠、鸟等严格防控,避免其进入猪舍或接触饲料等物品;蚊蝇以及蜱螨等寄生虫也应定期驱除灭杀。
发生疫病后,对于疫情的控制管理,首先分区域建立疫情应急预案,建立良好的内部工作流程;然后快速确诊病情,同时做好卫生消毒,暂停其他可造成交叉感染的操作;隔离病猪与非感染猪,对受威胁猪密切观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作为疫病传播的最大风险点,病猪的管理是重要一环。对于病猪及时隔离处理,死猪无害化处理,同群未处理猪群严格监控,污染区各种工具、饲料以及药品等彻底消毒处理,接触病死猪人员严格管理消毒。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废物的管理,包括粪污管理、医疗废弃物包装物的管理。由于病原可以通过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进行传播,因此收集粪污应减少接触与交叉,排污管道应封闭,收集粪污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各种废弃物包装物要进行彻底消毒后无害化处理。动物疫病净化是实现疫病消灭的必经之路,净化疫病必须得在疫病得到控制后才能进行。目前我国猪瘟的控制和净化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猪瘟疫苗(C株)保护力好,感染率很低(0.15%),且少数种猪场已开展净化工作。同时猪瘟的净化又存在难点,主要是猪瘟病毒隐形、温和型感染形式存在,导致感染猪低毒量、持续带毒,增加了净化难度。
伪狂犬病的控制和净化通过以下三方面进行: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完善,包括免疫抗体检测、野毒抗体检测、病原检测三方面;疫苗研究与完善,目前主要有基因缺失疫苗和变异毒株基因缺失疫苗;在养殖环节控制动物疫病和动物生物安全。目前我国伪狂犬病通过活苗结合灭活苗进行强化免疫,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对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控制与净化,要结合该病易变异、多毒株并存,免疫保护迟、免疫抑制,持续带毒、空气传播等特点,我们一般采用清群净化、封群控制的策略。清除感染猪,重新引进阴性猪群或监控感染与排毒,阻断易感猪与带毒猪间传播。
在猪流行性腹泻的控制与净化上,建议在夏季来之前对猪群进行强化免疫,提高猪只免疫力,不排毒,然后利用夏季高温杀死环境中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