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
娃娃,顾名思义,小孩子、少年者也。活泼如种子破土,清秀如新芽初放,纯真如露珠晶莹。那么,如何在他或她成长的关键时期,在用母乳、牛奶、果蔬等喂养生命的同时,再佐以精神的食粮,使之在发育、扬花、抽穗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阅历和人生呢?
当下,音乐、舞蹈、体育、绘画等各种幼教活动千姿百态,应有尽有,笔者在这里只想就“书法从娃娃抓起”谈几点浅显之见。
一、从娃娃抓起是否切实可行
答案是肯定的。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在《偶成》一诗中写道:“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既然一寸光阴都不可轻,那么,我们还犹豫什么?为什么不从每一寸光阴开始抓起,非要等到春草满塘、秋叶满地的“难学成”之时,再去一声叹息,感慨晚矣呢?
娃娃天性好奇,这时,如果能借助他们的天性发力给力,给予正确的引导,一支笔握在他们的手指间,就会以跃动的姿态,活泼起来。而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动静相宜、动静有序的生活学习习惯。手在动,笔在动,心态和神思却是安静的,孩子幼小的心灵里,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蓝天白云,飞鸟小兽。
少年强则中国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写字和做人是一脉相承的,而从娃娃抓起,就是从根本抓起,根深才能叶茂,才能牢固树立文化自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书法教育要从多大的娃娃抓起
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笔者以为,六至十岁为宜。这个年龄的小朋友腕力已经可以比较自如地掌控毛笔、铅笔等书写用笔,同时智力也在不断发育,可以听懂简单的教学。同时,这也是提高他们的观察力、专注力,培育精气神的最佳年龄段。
清代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说:“学字亦不可早,小儿手小骨弱,难教以拨镫法,八九岁不晚。”民间也广泛流传“七精灵,八糊涂”的谚语,认为孩子七岁时(实足六岁)入学启蒙的将来聪明,八岁时入学就糊涂了,再晚入学则可能是“花钱不识字”。
再以笔者本人为例,我从六岁开始师从名家习书,当时面对笔墨纸砚,一脸愁苦未知,但见老师挥毫泼墨,白纸黑字,立刻被吸引,被感动,幼小的心灵萌生出“也来一试”的冲动,从此至今,回家练的是书法,大家里学的是书法,工作以后千变万化中唯一不变的还是书法。再以被李白称为“少年上人”的古代狂草大师怀素为例。怀素家境贫寒,十岁离家,寺院里种芭蕉万株,以供挥洒,书之再三,随手万变,笔过纸破,字字飞动,千锤万炼,终成“狂草”,正如他的《自叙诗》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三、如何教娃娃学书法
既然娃娃可以学,应该学,那么学什么?如何学?
一是口传心授。解缙说:“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所谓口传,就是说话,说孩子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感兴趣,听得入神的话。所谓心授,就是在一笔一画中融入书法精妙之处,让孩子知道即使是信手拈来之笔,也是笔笔用力用心,字字有来龙去脉。
二是扶手润字,身体力行。娃娃尚小,不可急,不可填鸭,与其讲笔法,不如躬下身来亲手教授,起承转合,轻重缓急,熟能生巧,直至能脱手自书。
三是娃娃骨骼稚嫩,最忌临小字,小字伤眼,伤骨,伤他年之身。
四是注重临名人名帖。名人名帖是文化,是历史,是珍贵的艺术瑰宝。纵观中国书法史,浩瀚厚重,林林总总,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再佐以古诗词、国学文章等。
四是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孩子们的书法兴趣,通过展览、比赛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心驰墨海,乐此不疲,从而达到在学习中不断丰富和充实自我的目的。
五是在教学中根据孩子成长中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即头正、身直、臂开、足平等。
四、从娃娃抓起的前景如何
关于“娃娃”书法教育的前景,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所谓天时,是指从国家、民族利益大局出发,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大趨势的需要。所谓地利,是指家长和孩子的需要,六至十岁,正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学习书法,对促进少儿大脑的生长发育,开发智力,可以说是一个关键点,既可丰富人生,又可在人生阅历中为我所用。所谓人和,是指在改革开放大环境下,各种形式的书法教育如雨后春笋,让一粒粒渴望萌芽的种子,有了土壤、阳光和水分;书法教学信息化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也为青少年学习书法艺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五、从娃娃抓起的困境与出路
首先关注困境,一是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虽然很多,但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亟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管理整顿,让“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师资紧缺,这是目前制约青少年书法教育发展最突出的问题。那么如何面对困境,寻找出路呢?一是要加大书法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从根本上解决书法教师急缺的问题;二是对在职教师进行书法知识的继续教育,壮大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三是在规范各种书法班的基础上,做好青少年书法课的普及工作,让学习书法成为一种崭新的时代风尚。
对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来说,书法水平是民族文化素质的标志之一。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会说中国话、会写中国字,并且尽量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书法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功和必修课,其中蕴含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项元素,可以促进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欲长其树,必固其根,可以想像,书法从娃娃抓起,若干年后,当娃娃们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中长大成才,该是怎样一派让世人惊羡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