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叶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浙江 杭州310015)
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发病率高于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目前临床多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作为重要手段改善NSTEMI 患者心肌血流灌注以达治疗目的。 但近年来研究表明,手术并发症、患者不良情绪状态等均影响PCI 疗效[1],并发症护理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具有前瞻性的前移式针对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 本研究探讨并发症关注环节前移式护理干预在PCI 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6月-2018 年5月本院收治的NSTEMI 患者78 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符合NSTEMI 的诊断标准[3],并接受PCI 治疗;(2)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伴其他心脏原发疾病,合并血液、泌尿系统等内科疾病,合并感染性疾病或肝肾功能障碍;(2)合并恶性肿瘤;(3)认知及沟通障碍、有精神性疾病。 以2015 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39 例行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以2016 年12月-2018 年5月收治的39 例行并发症关注环节前移式护理干预患者为前移干预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PCI 术后,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指导进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术中调节手术室温22~24℃,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术后指导合理饮食、正确用药、保持良好的心态,常规健康宣教,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安静舒适,关注患者恢复情况,对不良状况给予对症护理等。
1.2.2 前移干预组 给予并发症关注环节前移式护理,主要如下。
1.2.2.1 护理前准备 (1)人员配置:由1 名护士长(组长)、2 名主治医师、2 名主管护师、3 名护师、4 名护士构成。(2)明确PCI 术后并发症。通过查阅文献、咨询专家、结合临床经验等方式,明确PCI 术后并发症包括:尿潴留、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穿刺部位出血、术后焦虑抑郁、急性再闭塞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心律失常[4]。
1.2.2.2 前移式护理干预(1)尿潴留:术前进行膀胱功能训练[5],术前平卧位进行大小便训练[6];术前强调排便重要性,指导关键方法。分享成功病例,解除心理负担及负性情绪;术后辅助,排除床上解便的外界影响因素,设立遮挡屏风、无关人员回避、放置呼叫器等。 (2)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术前心理疏导,拔管护理,鞘管拔除前做好解释工作,拔管至少由1 名护士及1 名主治医生操作, 对精神紧张、疼痛耐受度低者予利多卡因局麻镇痛;拔管动作确保轻柔,避免牵拉引起血管及疼痛刺激;拔除过程中及拔管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前2~3 小时流质饮食;防止禁食后低血容量,术后早期(6~12 小时)饮水,单次饮水量应低于200mL,共500~1000mL,搭配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补液,以防止低血容量造成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3)穿刺部位出血:常规拔管后加压止血予“8”字绷带法包扎,穿刺侧肢体制动24 小时,肢体伸直,并用宽绷带固定穿刺侧肢体于病床,防止不自主活动后出血;维持大小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引起出血;指导患者及家属关注渗血;拔管后12 小时内责任护士每小时观察穿刺部位2 次,包括渗血、皮肤色温、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等。 (4)术后焦虑抑郁:建立PCI 知识手册并向患者发放;组织PCI 术后康复患者,让病友带动患者保持术后乐观;病房内提供视听娱乐内容,缓解患者情绪;争取患者家属、朋友等多方关心、支持。 (5)急性再闭塞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确保手术前后充分抗凝治疗,及时复查关注抗凝治疗疗效;对术后10 分钟~24 小时内产生心慌、胸闷、出汗、胸痛者, 及时皮下注射3~10mg 吗啡, 硝酸甘油0.25mg 舌下含服,单硝酸异山梨醇酯20mg 静脉滴注,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冠脉痉挛。 (6)心律失常:手术全程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中非术区保暖,术后持续心电监护48 小时,其中术后2 小时内每15 分钟观察记录血压、心率、脉搏1 次,之后每2 小时记录1 次。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术后至出院前并发症发生率;(2)焦虑抑郁情绪: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7]评估入院时(干预前)、出院前1 天(干预后)患者焦虑情况,HAMA 评分共14 条目(0-4 分/条目),分值与焦虑程度呈正比。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8]评估抑郁情况,共17 条目(0-4 分/条目),分值与抑郁程度呈正比。 以HAMA>14分为阳性,以HAMD>20 分为阳性[9],统计焦虑、抑郁发生率, 总发生率=(焦虑/抑郁阳性)/总例数×100%。(3)满意度:于出院前1 天采用本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 分)评估护理满意度,<70 分为不满意、70-89 分为一般满意、≥90 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2.0 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
2.1 并发症 本文未出现1 例患者同时合并两种及以上并发症情况。 各项并发症单独比较,两组尿潴留、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穿刺部位出血、焦虑、抑郁、急性再闭塞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移干预组共3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11 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焦虑抑郁评分 干预前两组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前移干预组HAMA、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 评分比较(±s,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HAMA干预前 干预后HAMD干预前 干预后前移干预组 3917.62±3.087.92±1.84#* 19.37±3.357.83±1.76#*对照组 3917.19±3.1213.61±2.39# 19.86±3.4113.64±2.51#
2.3 护理满意度 前移干预组护理总满意度(97.44%)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并发症关注环节前移式护理” 是指临床护理实践中,干预人员严格遵循:确认并发症→分析原因→前移式护理阻断的程序,将关注点从并发症发生后的被动处理转向发生前阻断。 在充分掌握、认同各类措施的基础上,主动、全面、确切地执行阻断措施,以达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10]。 以往研究表明,“前移式护理”可提高干预效果,如孟杰等[11]将健康服务前移护理应用于ICU 鼾症患者中可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范玉霞等[12]采用康复前移护理对喉癌患者进行干预发现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术后恢复。 本研究两组未出现两种或以上并发症,单独比较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组间无差异, 总发生率显示前移干预组(7.69%)明显低于对照组(28.21%),提示并发症发生前积极预防效果优于发生后被动干预。 此外,前移干预组干预后HAMA、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术前心理疏导利于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面对手术治疗、术后满足了患者认知需求、心理安全,有助于负面情绪状态改善有关。 另外,前移干预组护理总满意度(97.44%)高于对照组(76.92%),提示该护理方式获得了患者的认可, 将促进患者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
临床上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给予相应干预:(1) 术后8~12 小时未排尿者, 以热敷小腹、按摩腹部、听水流声、冲洗会阴部等方式诱导排尿,对症护理无效者给予无菌导尿术留置导尿。(2)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多发生于术后4 小时动脉鞘管拔除时或拔除后半小时内,与精神紧张,疼痛刺激、血容量不足等因素有关,造成心率变缓、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一旦出现,可推注0.5~1.0mg 阿托品提升心率, 对抗迷走神经, 若血压<90/50mmHg,则先静脉推注2mg 多巴胺,待血压升至90/60mmHg 时给予适当补液。 本次前移干预组1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追踪原因,与该患者情绪过度紧张,且对疼痛敏感度高有关。 (3)穿刺部位及周围如出现瘀斑、肿胀等出血征象,应及时重新加压包扎。 (4)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诱发交感神经亢进,造成血管收缩、心率加快等,导致心肌收缩力异常,进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增加并发症发生率[13-14]。 对产生焦虑、抑郁患者应给予共情关怀,注重患者感受,通过移情疗法、病友支持、亲情激励等方式引导其积极面对术后恢复。 (5)对急性再闭塞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的胸痛未能缓解者应做冠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选择适宜治疗方式。 本次前移干预组1 例急性再闭塞发生在术后6 小时,且出现支架内血栓,与该例病变特点、血管条件等情况有关,经扩张冠状动脉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等)、吗啡镇静等对症处理及血栓抽吸后好转。 此外,与术前、术中和术后未充分抗凝治疗也有关。 (6)对心律失常者静脉应用可达龙、利多卡因对症改善,出现心室颤动者采用电击复律,必要时促使病房除颤仪保持在除颤前状态, 确保及时抢救。 本次前移干预组1 例心律失常者由于开通前降支后血流重新灌注,钙离子大量进入细胞,造成细胞内钙超负荷,引发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