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敬伦
(甘肃省民勤县南关小学,甘肃民勤 733399)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科目,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实现语文科目教学目标,教师就要针对语文课程现有的问题,以教材为基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特点选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语文素养等得到提高。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引导方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策略有效解决教学中现存的问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养成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拓宽学生眼界。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拥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然而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认知有限,因此仅仅依赖教材进行教学,然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有限,思维就受到了限制。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学生知识不断丰富的过程,但是由于教师过分依赖课本,学生积累到的知识是有限的,这样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第二,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现状是教学方式呆板、单一,虽然很多语文教师已经对教学进行了改革,但是真正落实起来仍有很多问题,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限制。第三,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被忽略,课堂改革与传统教学显著的差别在于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往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依然充当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会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另一方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相关人员就必须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纠正教师的认知,加强教师对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认识,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从而主动地去学习。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这将会给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生喜欢别人的夸赞,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赞扬,多给学生一些言语上的激励。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该关注每位学生,给所有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尤其是一些内向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当学生对课堂内容感兴趣后,教学质量自然会提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工具开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智能。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让教学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查找丰富的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资料,完善教学内容,以增长学生的见识,扩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动画或者视频展示出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动画比较感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小松鼠的一些图片,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寻找食物的一些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充当指引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方法创造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同时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个性得以发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教学活动较易展开,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组织辩论赛,这样学生在辩论赛之前会查阅很多资料为辩论做准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量,同时辩论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是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对课后作业给予重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考试展开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也都是围绕提高学生考试重点内容进行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也比较单一,大部分都是听写字、词,摘抄句子、段落,背诵课文等,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置作业形式,避免枯燥、单一。例如,教师在讲细节描写写作方式时,可以布置学生对自己喜爱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运用细节描写的方式写一篇作文,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等多方面素养的养成有重要作用。语文科目蕴含丰富的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思考、总结、实践的过程[2]。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实施者,要想提高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用心体验学习,感受获得知识的喜悦,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