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板外固定与支架外固定治疗老年粉碎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12-02 07:42郭剑袁秋文乐海浪黄海明涂淑强帅永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7期

郭剑 袁秋文 乐海浪 黄海明 涂淑强 帅永明

【摘要】 目的 探讨夹板外固定与支架外固定治疗老年粉碎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

老年粉碎性Colles骨折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7例)和B组(29例)。A组予以局部麻醉(局麻)下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B组采用臂丛麻醉(或局麻)下手法整复支架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7~20个月, A组总有效率为96.30%, B组总有效率为75.86%, 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3/27)显著低于B组的37.93%(11/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粉碎性Colles骨折固定方法中, 小夹板外固定总体疗效好于支架外固定治疗, 小夹板有廉价、有效、简便等优势。

【关键词】 Colles骨折;手法整复;支架外固定;夾板外固定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7.035

Colles骨折是指骨折线距桡骨关节面3 cm以内, 可涉及关节面, 远骨折端向桡背侧移位, 可伴有桡侧成角和桡骨短缩的桡骨远端骨折类型。但是, 老年粉碎性骨折容易出现骨折再错位、关节功能障碍、愈合欠佳、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等, 最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作者2015年1月~2017年6月诊治56例(总病例60例, 4例未随访到位)老年粉碎性Colles骨折患者, 比较手法整复后小夹板外固定与支架外固定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本院诊治的56例老年粉碎性Colles骨折患者, 其中男26例, 女30例;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71.9±4.6)岁;均为粉碎性骨折, 骨折端错位明显, 涉及腕关节面(AO分型为B型、C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27例)和B组(2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断端粉碎程度AO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入院后常规完善相关检查和准备工作, 入院后2 h内治疗。A组予以局麻下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患者在整复室平卧, 患肢外展30°平放于操作台上, 在麻醉显效后予以患肢消毒铺巾, 助手握住患肢肘关节处, 术者手握患肢腕关节以远处, 持续牵引1 min, 术者感觉断端拉开后, 予以行患肢掌屈尺偏处理, 再右手维持骨折远端, 左手顺桡骨面从近端向远端捋, 检查骨折端复位情况, 如复位仍有偏差, 通过右手牵拉折顶, 左手提按处理, 基本能将骨折断端复位良好。再在助手维持下, 移动式C臂机透视, 见骨折断端复位良好, 杉树皮夹板外置于骨折前臂, 3束绷带于夹板中、远、近端分别捆扎, 绷带捆扎后, 拉动绷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 cm为松紧固定合适, 固定于腕关节掌屈尺偏位。B组采用臂丛麻醉(或局麻)下手法整复支架外固定治疗。患者在整复室平卧, 患肢外展30°平放于操作台上, 在麻醉显效后予以患肢消毒铺巾, 助手握住患肢肘关节处, 术者手握患肢腕关节以远处, 持续牵引1 min, 术者感觉断端拉开后, 予以行患肢掌屈尺偏处理, 再右手维持骨折远端, 左手顺桡骨面从近端向远端捋, 检查骨折端复位情况, 如复位仍有偏差, 通过右手牵拉折顶, 左手提按处理, 基本能将骨折断端复位良好。再在助手维持下, 在患肢第2掌骨背侧及桡骨中远端桡背侧(局麻者, 5%利多卡因5 ml+灭菌注射用水5 ml)分别做4个长约0.6 cm的切口, 予以弯钳拨开皮下组织及肌腱, 显露骨质, 套筒居于骨质中心, 垂直骨干平面顺套筒钻入直径为2.0 mm克氏针(掌骨)及2.5 mm克氏针(桡骨), 移动式C臂机透视, 见骨折断端复位良好, 予以拧入螺钉, 套上组合式支架固定于腕关节掌屈尺偏位。A、B两组术后均固定于腕关节掌屈尺偏位且用药相同, 均嘱患者抬高患肢, 行患肢掌指关节屈伸功能康复锻炼。

1. 2. 2 功能康复锻炼 在行手法整复后需予臂吊带悬吊上肢并康复锻炼。A组、B组分别在6周后拆除小夹板外固定与支架外固定, 并指导患者行患腕关节屈伸、旋转、握力等功能康复锻炼, 以期恢复腕关节功能活动。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神经、血管损伤、关节僵硬、骨折断端部分错位、骨折延迟愈合、持续疼痛等。

1.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骨科临床评价标准》“Cooney”腕关节评分方法[3]结合临床实际拟定疗效判定标准。治愈:骨折复位良好, 拍X线片显示有大量连续骨痂形成, 无明显疼痛肿胀, 功能基本恢复, 前臂旋转活动受限<10°, 不影响职业活动;显效:骨折复位尚可, 拍X线片显示有明显连续骨痂形成, 稍有疼痛肿胀, 功能基本恢复, 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在10°~19°, 对职业活动稍有影响;好转:骨折复位欠佳, 局部轻度疼痛, 拍X线片显示有部分连续骨痂形成, 功能部分受限, 前臂旋转活动受限20°~30°, 对职业活动有一定影响;无效:拍片显示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功能障碍, 无法从事职业活动。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

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术后随访7~20个月, 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关节僵硬情况。A组有2例夹板外固定后1周内骨折断端部分错位, 1例骨折延迟愈合, 无一例持续疼痛发生, 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3/27)。B组有5例支架外固定后1周内骨折断端错位明显, 其中2例错位后二次再整复, 3例骨折延迟愈合, 3例存在持续疼痛, 并发症发生率为37.93%

(11/29)。A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桡骨下端骨折发生率非常高,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骨折, 也容易导致腕关节僵硬、麻木、关节畸形等后遗症, 严重地影响了正常腕关节的功能活动。其中, Colles骨折是其中发生率最高的, 是桡骨下端的松质骨骨折, 且向背侧移位, 女性多于男性, 好发于中老年人[1]。临床中, 除了开放性骨折、严重粉碎性骨折、复位后无效者需切开手术治疗外, 大多数桡骨下端骨折均可选择手法整复并外固定的治疗方法, 包括小夹板、石膏、支具、支架外固定等[2]。桡骨下端骨折的治疗原则:恢复桡骨的长度, 恢复腕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关节面的平整, 尽量做到解剖复位、可靠稳定的内外固定、早期有效功能康复锻炼[3]。而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应遵循“ 手法复位、可靠固定、功能锻炼” 三原则。

本院骨伤科充分总结经验, 运用“洪派”整骨手法, 对于老年粉碎性关节内骨折, 基本能做到1~2次整复到位。作者经验一般在局麻或臂丛麻醉下行手法復位, 透视满意后行支架、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4]。作者根据临床经验, 行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 小夹板为透气好, 有弹性的杉树皮小夹板。唐代蔺道人所著, 认为小夹板固定“可活血化瘀, 利于上、下关节活动, 促进骨折愈合”[5]。

近年来, 支架外固定兴起, 它的轻巧、可调控、对于皮肤破损, 尤其是开放性骨折有明显的优势, 它可提供骨折断端固定, 有利于伤口换药处理, 并且不刺激皮肤。小夹板固定是一种灵活可调整的固定方式, 体现了祖国医学外固定的精髓, 即“骨肉相连, 筋可束骨”的理论。齐越峰等[6]认为:小夹板外固定在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固定效果及腕关节的解剖关系方面明显优于支架外固定。作者总结:用支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关节受限、昂贵, 易钉针松动、针眼感染等风险。而小夹板有利于早期患肢功能锻炼, 减少手腕关节面僵硬、粘连等并发症[7, 8], 促进腕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总之,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粉碎性Colles骨折有其独特的优势, 如轻便, 有效, 廉价, 取材方便, 患肢复位后早期患者即可功能锻炼, 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徐林, 蔡锦方.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研究进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4, 12(18):1416-1417.

[2] 高鑫. 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与治疗研究进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 30(3):339-341.

[3] 刘天泽. 小夹板固定治疗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 新疆医科大学, 2010.

[4] 徐明剑, 向富州, 李春晓, 等. 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7(7):785-789.

[5] 张雄辉, 肖智青, 王爱明, 等. 小夹板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研究. 中国骨伤, 2010, 23(8):578-580.

[6] 齐越峰, 陈福林, 田宁宁, 等.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纸夹板外固定治疗的X线比较分析. 中国骨伤, 2004, 17(9):546-547.

[7] 徐文停, 倪诚, 喻任, 等.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 29(1):50-51.

[8] Arora R, Gabl M, Gschwentner M,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linical and radiologic outcomes of unstable colles typ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in patients older than 70 years: nonoperative treatment versus volar locking plating.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 2009, 23(4):237-242.

[收稿日期:201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