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泓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它在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中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本文针对喀什地区文化现代化转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现状做了浅显的描述和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以此为指引,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加强对喀什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就成为喀什地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纵观古今,喀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两千一百多年,悠远的历史积淀了喀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喀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喀什各族群众的生活情趣、审美观念、艺术才能,是喀什传统文化的魂魄。
喀什地区目前非遗的现状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研究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人们具有同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形成,最终形成现代化的价值观。
1、在非遗保护认识方面不断提高
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为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非遗保护知识,推动非遗保护工作,我们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向群众广泛宣传非遗保护的有关知识和政策法规,提高了各族群众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遗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保护非遗的自觉性。
2、非遗的普查有序进行
进行非遗保护的前提,是做好非遗的普查,喀什地区2005年底全面启动非遗普查工作,共走访了3945位传承人,调查了653个项目,记录的文字材料达50.5万字,使喀什非遗资源存量第一次有了比较系统、完整、全面、详尽的文字、图片及音像记录。通过普查,摸清了家底,理清了脉络。
3、非遗的保护体系初步建立
在对非遗普查的基础上,喀什地区把非遗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一是叶尔羌南岸包括莎车、泽普、叶城、麦盖提、巴楚叶的南五县区域。莎车境内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原生态部分保存的较完整。二是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包括喀什市、英吉沙县、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岳普湖县的北六县区域。此区域的民族民间非遗主要体现在民族乐器制作、民族服饰、建筑石膏、雕花、木雕、手工土陶器制造和地方民歌、舞蹈以及民族民间工艺技能和表演类民间传统文化方面。三是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的塔什库尔干县区域。生活在此的塔吉克民族有着丰富的乐曲传承,歌曲、弹唱曲、情歌、哀歌、哀悼歌、宗教歌曲、叼羊乐曲、婚俗、丧俗、马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富有高山民族热情奔放的特点。
经过整理审查,现已确认的非遗有十二类别284个项目。其中民间文学21项,传统音乐27项,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31项,传统技艺109项,人生礼仪42项。初步建立了喀什地区的非遗体系。
4、非遗的申报命名工作稳步推进
非遗的申报命名是加强非遗保护、保存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喀什稳步推进非遗的申报命名工作。2005年,维吾尔族文化艺术瑰宝“木卡姆艺术”,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11年,“麦西热甫”入选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国家级的1219项非遗项目中,喀什入选19项。喀什地区非遗的申报命名极大地推动了非遗的保护、保存。
5、非遗的组织管理得到加强
2006年3月,地区成立了非遗普查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行署分管专员任组长,文化、财政、旅游、民族宗教等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并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及办公室在开展非遗普查保护工作中的领导责任和具体要求。同时聘请13位在喀什地区文化艺术发展历史、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非遗方面有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非遗普查专家组,参予帮助非遗普查保护工作。12县市成立相应的机构,为非遗的普查提供组织保障。
6、非遗的影响不断扩大
从2006年开始,喀什地区先后组织莎车、麦盖提县、巴楚县、疏附县的原生态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艺人,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文化遗产日”等系列活动,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为新疆各族人民争得了荣誉。还组织麦盖提刀郎民间艺人应邀参加在英国及日本、法国举办的“乡村音乐节”、“守望家园——中国非物文化遗产专场晚会”,深受好评。英吉沙县九乡民间艺人表演的骆驼舞和天鹅舞在 “成都首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艺术表演中荣获第一名。麦盖提县民间刀郎艺人协会中的10人还受荷兰“RASA——世界文化中心”的邀请,前往荷蘭、比利时等国进行了多次国际交流演出。
喀什非遗保护发展存在的问题
1、观念上的滞后:观念滞后是最致命的滞后
目前,有些干部轻视或忽视民间文化在主流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些干部把“文物”保护等同于整个文化遗产的保护,用“文物”取代“文化遗产”,使非遗的保护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有些干部认为非遗的消失是一种客观必然,认为非遗是一种落后的,不适应现代生活的一种文化和生产力,主张任其自生自灭,无须保护;还有人认为目前地区财力有限,等经济高度发达后,再进行保护。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对有效开展非遗的保护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传承人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1)传承渠道不畅,非遗的教育及人才的培养没有规范和普及。一是教育领域对非遗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价值认知,大学中与非遗相关的学科极度缺乏,还不能培养和提供保护非遗所需的各种紧缺型人才。这充分反映了教育与非遗保护、传承严重脱节的现象。
(2)年轻一代丧失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与热爱,越来越多地迷失在网络、电视等现代化的高科技环境中。而本地区从事非遗延续的传承人也不能在社会上获得足够的尊重,他们生活的经济来源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造成很少有人愿意将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作为事业。喀什地区非遗的传承存在后继无人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