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晨晨 谢任依 黄 欢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们生活理念的多元转变,愈来愈多的人将旅游列入生活必备娱乐消费中,人们对旅游产业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同时出现,旅游业供给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政府服务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旅游业高速发展的形势,实现旅游业供需动态平衡迫在眉睫。
凤凰县旅游资源丰富,但与类似景区相比,并不具有明显优势,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当前大部分旅游产品过于雷同单调、缺乏特色,已无法满足旅游者对旅游多元化的需求,居民旅游消费不断升级转化,逐步倒逼凤凰县旅游业供给侧改革。此外,凤凰县三次产业内部矛盾突出,第一、二产业发展缓慢落后,文化旅游产业“一枝独秀”,经济增长支撑单一,旅游产业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强三大产业之间联系,实现供需平衡。因此,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来研究县域经济中旅游产业的发展尤其重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凤凰县是多民族聚居县,坐落于湖南省西部边陲,湘西州西南角处,全县总面积大约1751.10平方公里,为湖南省面积0.84%。凤凰县地形复杂,峰峦连绵,谷深坡陡,为中山类型,气候湿润,变化不定。2018年,凤凰县实现地区GDP81.0267亿元,增长3.8%,为深度贫困县。
(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凤凰县拥有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资源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2017年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5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1亿元,分别增长9.4%和21.2%。古朴的历史风貌与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凤凰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与多元交融的旅游特色。旅游项目的建设不仅能促进旅游业的喷涌式发展,还能带动服务业的扩张,刺激当地招商引资项目的吸引力,改善了底层群体在就业和职业结构中的分布,拓宽了社会底层群体的社会流动渠道。
(一)产业结构失调,经济支撑单薄。
表1 湘西州各县域2013~2017年GDP (单位:亿元)
注:数据来源于2013~2017年《湖南省统计年鉴》
从2013~2017年,凤凰县GDP持续上升且GDP水平位于8县市第二,仅次于吉首市。说明凤凰县对促进湘西州整体经济效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迅速的原因必然是存在优于其他县域的产业资源。
图1 湘西州各县域2013~2017年GDP
图2 湘西州2013~2017年湘西三种产业占GDP比重
图3 湘西州2014~2017年湘西三种产业占GDP比重
如图1~3所示,近五年来凤凰县三种产业占GDP的比重与湘西州相比存在较大出入,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远远高于湘西州平均水平,然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低于湘西州的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不协调,产业联系不紧密,产业发展不均衡,文化旅游产业“一枝独秀”,经济增长支撑单薄。
(二)旅游产品粗放,供需平衡受阻。在产品的供给结构上,凤凰县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过于盲从追风、强调产量,因而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导致低附加值的大众化产品产能过剩,这不仅不符合游客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降低了景区的特色性。越来越多游客开始注重旅游过程的质量,然而,赋予当地特殊风俗内涵的高质量产品却出现供不应求现状。此外,多数当地居民将房子改造为民宿,并且大量开设酒吧、商铺、餐饮来获取利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降低了旅游体验效果。
(三)公共设施落后,营销手段局限。凤凰古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公共设施服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环境保护方面,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渠道不完善,大量向沱江排放,以致沱江河面常有浮油、莱叶、空酒瓶等,对沱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破坏了景区的旅游资源。在交通方面,不同的景点之间交通不便捷,出租车司机不合理抬价,停车场规模较小,无法满足自驾游游客的需求。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没有提供相应的平台来发布当地旅游官方信息,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路线安排,人们只能通过其他游客在网站发布的旅游笔记来获取信息。因此,随着游客量的不断增加,旅游环境设施与游人总数目产生了矛盾。
(四)收费体制不周,旅游乘客锐减。2013年4月,凤凰古城发布开始实行“一票制”策略,并将景区进行捆绑销售,从免票到游客自费旅行,政府实行这一策略没有吸收当地居民的意见,而是采取封闭式模式进行决策,将政府的利益凌驾在当地居民私人利益之上,在社会上引起众多舆论的批评,使得当地游客大幅度减少,旅游经济进入瓶颈状态。
图4 凤凰县2003~2016年旅游人数年增长率
如图4所示,自2013年实施“一票制”后,凤凰县旅游年增长率和旅游收入增长率由原来快速增长到缓慢增长,说明在收取门票之后,凤凰古城游客数量和当地服务业直接受其影响,为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一)扩大产业合作范围,促进三大产业联系。凤凰县旅游经济的发展应当和文化、休闲、娱乐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从符合当地风俗化的服装设计、艺术品收藏等休闲产品到影视节日、文艺汇演等文化娱乐服务,将凤凰古城的文化元素与市场上的产品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景区独特的象征,开发多元化的旅游资源,实现利益共享。同时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会推动人流量的上升,刺激游客的消费偏好,满足游客的需求,提高游客旅行观光的满意度,拉动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此外,合理地开发县域旅游资源,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招商,鼓励配套产业的融入。加强三大产业之间联系,将当地的农产品包装成各类各样的特产,通过旅游景点中商家销售给游客,刺激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从而加大其生产。发展观光农业,在景点附近继续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如开展农产品观光区、农家乐、品茶会等活动。
(二)加强制度改革创新,维持供需平衡。县域旅游经济的供给侧改革主导力量来源于政府,而制度的改革创新则是实现这一目标根本性的工具。在凤凰县旅游管理中,当地政府与居民应当建立直接的信息交流的平台,避免政府独裁专制。在提出新政策或出现新问题的时候,政府与民众共同沟通能够从多角度寻找平衡的方法。此外,在景区和居民区的管理上,应当将居民区的责任与权利划分清楚,使景区的发展与当地的民生相协调,制定一系列规则,民众可以有选择性地有秩序地融入景点并获得一定利益。建立旅游资源动态评价机制,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再考核,制定合理的开发模式,继续开发新的资源。
(三)培养高端旅游人才,勘测可利用资源。针对凤凰县旅游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状况,凤凰县应当主动培养高素养人才。政府可以和企业一起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构,将现阶段人力资源市场上过剩的旅游人才进行再培养,然后邀请优秀人才进行讲学或者到大学中聘请专家教授开展一定的培训,以应对市场旅游人才的缺乏。此外,政府还可以定期开设交流会与实地考察分析活动,鼓励各旅游人才针对当地的地形资源提出一系列开发方案,并择优进行实施,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质的保障。
(四)健全线上数据机制,创新旅游营销策略。利用大数据开展精准营销,将凤凰古城旅游信息定期发送到官方网站,加强旅游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和升级相应的网络软件与硬件系统,为游客提供自主选择多元化的路线安排。大力引进数据方面的人才,健全旅游反馈机制和数据共享机制来获取人们对当地旅游因素的偏好因素与不满因素。注重生态保护,着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地形象。大力拓展营销渠道,采取多元化营销手段,如事件营销、体验营销、合作营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