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鹏
电力系统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企业生产息息相关,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保障人们用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性,保障变电运行的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电力故障的发生频率剧增,而且很多故障的发生都不容易被人察觉,使得变电系统的管理难度不断增加。为了降低事故出现的可能性,我们需要对变电系统事故原因进行探究。
由于一些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电力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明确的规范,这就容易造成运行方面的漏洞,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其次,制度的不健全也会导致在事故发生时没有有效的应急处理策略,贻误事故处理的时机。此外,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之下,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没有奖罚的依据,在事故处理阶段也不能对责任人作出界定。
变电系统需要在科学、有效的管理之下运行。如果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不到位,事故的发生就在所难免。在管理方面,经常容易出现两个问题:
(1)管理审核不严格;
(2)缺乏监督管理,这样就使得安全管理不够全面、遗漏细节,事故的发生常常不被人察觉。
此外,如果管理模式存在漏洞,也会导致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出现问题,这样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增加事故发生的几率。
(1)随着技术进步,电力设备需要及时进行维护,必要时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换。如果长期使用老化设备,必然会增加变电系统运行的故障。
(2)变电设备内部结构复杂,本身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无论是设备的长期高负荷运作,还是一些用电的极端情况,都会对设备的运行寿命造成影响。
(3)如果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检查不及时、不全面,也会导致设备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依然运作,以致造成问题的出现。
健全管理制度是明确变电设备管理的前提。
(1)要健全变电运行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范围,做到完善日常规章制度,建立员工赏罚制度。
(2)要对常见事故进行总结,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在故障发生时有据可依。
(3)在人才管理上,要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使技术人员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素养。还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对电力系统事故易发的重点环节进行了解和关注,增强员工的责任感。
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对控制变电设备的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设备管理,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重视设备管理的必要性。
(2)及时对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对变电站的运行进行管理,防止事故发生。
此外,及时检查设备状况,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换,引进新型智能化设备,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维修时要规范维修步骤和程序,避免因为维护不当而缩短变电设备的寿命。
提高设备检修技术是降低事故发生几率的必要手段。变电运行检修应该贯穿于变电系统的各个环节,覆盖电力系统全过程。
(1)要对常见事故发生的危险点进行分析,着重关注,做到“防患于未然”。
(2)在维修过程中,要根据管理制度和维修程序进行检修,实现全面、有序工作。在事故发生时,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
(3)电力企业要重视设备的日常检查,平时要安排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对各部门负责的运行部分进行摸查,重点关注老旧线路和危险点,以便管理部门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确保事故易发环节的正常运行。
(4)要对日常检查和维修的信息进行记录,这样无论是对后期的设备维护还是事故发生后的抢修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应该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例如,当变压器遇到跳闸的情况,首先要接入备用变压器,保证正常供电,然后要查找变压器的故障原因,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检查维修。再比如,有时电力设备出现故障不能运行,并非是设备出现问题,而是收到了谐波的影响。在一些情况下,谐波会使电力容器电压增大,从而温度升高,出现发热严重的问题。这时我们除了要对设备进行检查,排除内部问题,还要帮助设备原理不良干扰,在一个限制歇逼电流的隔离环境中运行。
本文从变电运行事故的现状概述入手,分析了电力系统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然后,文章从管理制度问题、安全管理问题和设备问题三个角度分析了变电运行中常见事故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三个方面方面,文章提出了三个应对策略: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设备安全管理、提高设备检修技术。
总而言之,电力行业的发展也为变电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关注变电运行事故出现的原因,从而开展预防工作、完善维修工作,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