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工业小镇城市双修的早期实践

2019-12-01 10:40卢君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19年52期

摘 要: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深入,小城镇的特色形象展示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城市议题。为了凸显自身的特色形象,文章通过城市双修的理念,对小镇分析的宏观导向、中观协调、微观落实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剖析,解决小镇的空间布局及具體问题的解决,进而提升小镇整体的空间品质。

关键词: 滨江工业小镇;城市双修;早期实践

一、 规划背景

青山镇,是一座背靠龙山、面向长江的传统工业小镇。镇区紧邻南京市都市区,青山镇北部与枣林湾相距约10公里。2018年9月,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在仪征枣林湾成功举办。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也将在仪征枣林湾举办。

镇区内拥有大量的名人名迹,也拥有丰富的山、水、竹、茶等自然资源,龙山自然生态区与集镇融为一体,是扬州市范围内保存较为完好的一片原生态地区。

二、 地区问题

多年以来,青山镇倚靠扬州化工园区,镇区内有一定量的工业企业,包括有世界 500 强的西门子电机(中国)有限公司、第二大民营化工企业长春化工集团暨大连化学公司、扬农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随着产业的发展,青山镇的生态环境逐步被蚕食破坏,传统的发展模式也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诉求,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青山镇如何从过去以滨江工业为主的小城镇,向新时代下的新型城镇转型发展,是此类滨江工业小镇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该整体设计范围面积总计约10.18平方公里,其中森林公园约7.18平方公里,镇区约3平方公里。

三、 城市双修的重点

(一)宏观层面:前瞻性审视确定的滨江工业小镇转型发展思路与国家战略相呼应,利用自身资源本底优势,打造沿江旅游特色小镇

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长江经济带战略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青山镇作为长江边传统的工业小镇,自身的转型需求迫在眉睫,退出的工业企业留下的空间将由更加生态的旅游产业、滨江服务业所代替,为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发展思路,也为美丽长江做出了应有的生态贡献。

(二)中观层面:从自身人文底蕴以及自然风光为基础,营造地区品牌特色

1. 自然风光:江、镇、山的小镇格局

小镇紧邻长江,通过强化镇区中心服务功能,形成餐饮、文化、娱乐的配套服务,凸显小镇的“江、镇、山”的城镇递进脉络。形成有江有田、有镇有山的地区特色氛围。(图1)

2. 人文底蕴:太谷学堂、盛成文化中心

小镇范围内有盛成、周太谷这些历史名人遗迹,遗迹民国时期的战斗遗址等,因此,结合这些人文历史底蕴,通过打造盛成文化中心广场(图2),太谷学堂(图3)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空间要素,重塑地区名人效应,对小镇未来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微观层面:以城市双修的理念,对龙山生态退化的贮灰场、垃圾填埋场进行生态修复和利用

多年来的工业化进程破坏了小镇的生态环境,比较突出的就是龙山内的贮灰场和垃圾填埋场。规划较早的提出森林公园的生态修复理念。

首先,对于东侧原有的贮灰场采用水田保育以及特色花卉种植,将废弃灰尘沉淀,减少灰尘影响,同时变废为宝,提供了特色化的休闲体验赏花场所,与森林公园景区融为一体。

其次,垃圾填埋场位于龙山西侧,规划将龙山西侧整体进行生态保育处理,同时结合当地树种特点,规划了种质资源保护基地以及黄檀保育区,作为镇区与垃圾填埋场之间的生态缓冲区域,阻止生态退化区域无须蔓延,同时生态保育缓冲区为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本地树种,减少了垃圾填埋场自身的消极影响,片区生态环境也逐年转好。(图4)

4. 技术支持:较早的将数字可视技术与城市双修进行融合,实现数字可视化技术引导的城市双修

Autodesk Ecotect Analysis技术能够可视化及仿真真实环境,对于一定区域内的风向、日照、视线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此次规划设计,结合Ecotect技术,研究镇区内可供开发用地的日照和视线评价。通过对日照条件、视线条件、风向要求等多维度的数字分析,最终选择了日照、视线、风向都较好的区域,建设相关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既满足了地区配套服务的需求,又满足了局部空间的可视性和重要建筑的标志性。

四、 结语

经过多年的规划与实施,仪征青山镇已经从一个传统的滨江工业小镇向着沿江生态特色小镇转变,地区将以打造沿江生态特色小镇为抓手,以龙山森林公园为龙头,以集镇建设和乡村振兴为重点,继续打响“绿水青山、太谷龙山”品牌,同时为美丽长江经济带做出应有的生态与经济贡献,实现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简介:  卢君,南京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