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派驻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的挂职扶贫干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从补齐教育、产业基础设施短板入手,把智志双扶、移风易俗作为治本之策,从思想上引导、从行动上指导、从行为上劝导,着力解决博作村群众思想观念落后、陈规陋习等突出问题,引导贫困群众破除了“等靠要”思想,摆脱了贫困“宿命观”,形成了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树立起了“不当贫困户、争当小康户”的致富观念,实现了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积极转变。通过对博作村实施教育、基础设施、产业、党建、文化等一系列帮扶组合拳,使博作村在新时代脱贫攻坚战中发生了历史巨变,2018年底在全县190个村级年度考核中名列第二,实现了阶段性“摘帽”,高标准退出了贫困村行列,先后获得四川省“农民夜校”示范村、“凉山州先进基层党组织”、凉山州“四好村”、布拖县“移风易俗示范村”等荣誉;驻村工作队被推荐为“四川省优秀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胡小明先后获得“凉山州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凉山州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脱贫攻坚先锋人物”,杨永林先后获得“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布拖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四治并举”斩穷根综合帮扶成效显
挂职干部瞄准博作村“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制定实施治愚、治病、治毒、治超生“四治并举”帮扶行动计划,通过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成效显著。一是扶贫先扶智,针对觉撒乡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教育落后、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的情况,通过扶贫干部积极推动,集团在博作村新建1所幼儿园、改建1个幼教点,全村幼儿入园率达到100%,解决了近200名幼儿入学和“学前学普”问题,从源头上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二是全力抓好生育秩序整治、防艾攻坚及全面禁毒工作。全村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将重点管控人群指标分解到每个干部头上,采取人盯人办法进行管控。经过长期努力,超生率显著下降;所有HIV感染者均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与检测;全村吸毒人员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现新增涉毒人员。
志智双扶焕活力 脱贫致富意识浓
为激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凝聚脱贫攻坚精气神,培养厚植当地良好政治土壤,挂职干部主导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
一是建馆学史。挂职干部深入研究并梳理博作村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发展变迁历程,在村委会主导建立了布拖县目前唯一的脱贫攻坚成效陈列室,以村史沿革、建村历变、帮扶成效、产业规划、民俗活动等篇章讲述了博作村方方面面的变化,展示了“全村福”照片和民俗活动照片。村民们通过参观学习,深刻体会到党的政策好、社会主义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出对美好生活更加迫切的向往。
二是志智双扶。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和培养一支新型农民、致富带头人团队。扶贫干部组织博作村“三职”干部、全体党员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博作村干部管理与村级治理能力;以创建四川省“农民夜校”示范村为载体,组织群众学汉语、学政策、学法律、学技能,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和脱贫奔小康的思想意识;组织全村贫困户适龄劳动力参加农民素质提升培训500余人次,促进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
三是多措并举。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与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并举、集体经济发展与能人带头大户示范并重,在全县率先实现牛、猪、羊、鸡、鱼专业户养殖全覆盖。大力发展好荞麦、燕麦、马铃薯、茵红李、大红袍花椒等特色种植业,同时以乌科万亩索玛花海旅游环线和觉撒河水美新村为依托,引导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村美民富产业兴雏形初现。
四是创新机制。持续开展以购代捐“劳动收入奖励计划”。创新深度贫困彝区激励机制,改变以往直接给贫困户送钱送物的方式,将慰问品奖励给带头发展产业、遵守村规民约、卫生状况好的农户,对“四好家庭”“移风易俗”“遵纪守法”“尊师重教”“最美院落”示范户实施表彰,形成奖勤罚懒的良好导向,引導贫困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让帮扶者有回报,让受助者有尊严。同时,依托集团多个电商平台,加大大凉山农特产品“以购代捐”和“电商扶贫”活动力度,解决了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和农民与市场对接“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环境提升靓村容 移风易俗效果好
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幸福美丽新农村的实施建设,围绕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集中开展工作。
一是大力实施博作村幸福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统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博作村建成融民族文化风俗在内的新农村生活中心景观区,使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性改观,成为布拖县新村建设标杆。同时,挂职干部组织成立了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小组,督促指导村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动村民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治理、美化家园行动,形成了村美家洁人精神的良好局面。
二是积极组织巾帼行动促脱贫攻坚。挂职干部在博作村组建了妇女达体舞队、妇女互助队、妇女卫生健康宣传队。三支队伍组建以来,在村两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妇女在生产、生活、邻里相处、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全面推进文明习惯、科学家教进家庭,培育良好家风,涌现出了孙子莫日歪、尾什莫此作等具有本土性、群众性、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先进典型代表,比学赶帮的家庭文明氛围在彝家村寨日益浓厚,树新风助脱贫的生动局面初步形成。
三是全面深化“五改五洗”。在“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以洗脸、洗手、洗脚、洗澡、洗衣服“五洗”为切入点,以改厕、改水、改圈、改厨、改池“五改”为着力点,对104户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彝家新寨”家具捐赠,着力解决其家徒四壁问题,倡导“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创建”新脱贫观,使“不洗手、不洗脸、席地而睡”“门前一堆粪、人畜共居、污水横流”的乱象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是推行彝家红白事新办。向陈规陋习宣战,是一场革命。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破旧立新活动,扭转了彝区厚葬薄养、高额彩礼等致贫突出问题,在博作村引导推行的婚丧嫁娶新办简办(核心是少杀牛、少发坨坨肉、由席地而坐改为吃桌餐)受到县里高度肯定并作为示范推广,《凉山日报》、凉山新闻网等媒体也进行了报道宣传。
感恩奋进促脱贫 倡树新风奔小康
坚持物质、精神、思想脱贫并重,结合扶志扶智和移风易俗,深入开展感恩奋进、倡树新风教育,树立“多干多得、早干先得”的良好导向。
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公司机关第一党支部与博作村党支部结对联建,开展了一对一帮扶、党员进基层等活动,利用“党员活动室”,以农民夜校、经验传授、讲党课等形式,组织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对党员干部及群众进行艰苦创业、脱贫争先、感恩奋进教育,用群众自己的语言和身边的实例引导大家,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村民道德评议、婚丧嫁娶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扭转了当地干部落后思想,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进程。
二是建立廉政文化走廊。挂职干部在博作村委会走廊设计了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廉政走廊,在全村塑造以廉政为核心的文化价值和实践理念,有效规范“三职干部”廉洁从业行为,并转化为普遍推崇的“廉荣贪耻”的价值观,实现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
三是加强政治引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感恩奋进,倡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和巾帼助脱贫行动,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彝区群众的深切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让大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四是开展多种活动。相继开展了“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禁毒防艾政策宣讲和妇联“三支队伍”系列业务培训,为博作村因毒因艾影响致贫的妇女同胞奉献爱心,以巾帼行动计划为引领,发动全村妇女倡树新风、助力脱贫攻坚。
幸福博作展新颜,欢歌笑语都格啦。如今,村民们无不为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由衷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