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照辉
要想保障卫生计生工作可以在信息化下科学发展,我国各个区域的卫计局要在了解信息化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优化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步伐,以此为各级平台和业务信息系统的互通和区域综合业务应用提供有效依据。下面对当前以信息化促进卫生计生工作的科学发展进行研究与分析。
一方面,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可以分为三阶段:
(1)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到二十一世纪初期属于发展的开始,整体展现出应用范围小、系统单一等特点;
(2)从抗击非典到2009年属于公共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时期,整体展现出发展步伐快、应用范围得到拓展等优势;
(3)从2009年开始,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受现代化科技技术的影响,增加了基层医疗、中西部区域远程医疗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另一方面,计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截止到2015年,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的基础上,将新机制建设放在了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位置上,这促使各个区域都构建完成人口个案信息管理系统,并让实践工作逐渐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粗放式管理理念的制约,引导其向着精细化的方向持续革新。
在二十一世纪发展过程中,我国各个区域的卫计局都对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了正确认知。为了实现预期设定的发展目标,工作人员在了解以往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框架的基础上,深层探索并提出了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新观点,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几点:
(1)提出全新的四大数据库,其中有基础资源、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在实践发展中需要四大数据库的信息彼此共享。
(2)从国家、省份及地、县为基础构建人口健康信息综合平台,并在实践运行中设定统一的要求,构建开放化的应用功能,做好分级管理工作,以此实现资源共享。
(3)从日常民生入手构建六大业务应用系统,其中包含卫生计生所有方面的机构,以此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4)组建卫生计生网络系统,保障信息数据可以安全传递。
(5)推广应用居民健康卡、电子卡,为提供优质服务奠定基础。
(6)完善信息标准,构建安全体系。
了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可知,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政务信息化工程规划方向与内容,而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而且能促使各个区域的医疗卫生业务获取不同系统储备的信息数据,促使医疗水平得到提升。因此,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为了保障卫生计生信息化工作得到科学发展,需要整合卫生计生提出的工作要求和硬件特点,促使两者可以在发展中提出一致的发展目标,进而实现资源共享,强化国家的监管水平。
这项工作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居民健康卡的普及推广,另一方面是指远程医疗的应用。整合研究现阶段我国医疗业务和服务水平可知,全面推广居民健康卡,提出居民健康信息共享与健康服务一体化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在医疗系统中整合应用居民电子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有助于医院更快掌握病人的身体状况,实现异地就医的需求,同时能满足居民提前预约、随时打印检查结果及在网上付费等要求,有效解决了以往去医院就医涌现出的大量问题,促使群众在获取优质服务的基础上,提升了当前跨区域、跨机构的诊疗效果。同时,在以信息化促进卫生计生工作科学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个区域的医疗机构要依据构建远程医疗服务监管系统和省级远程医疗服务信息系统,提出明确而完善的管理要求,并设计与之相关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进而优化边远区域的医疗水平。除此之外,在信息化技术持续革新的背景下,物联网、云服务等先进技术理念得到了推广,为了全面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实现预期设定的发展目标,有关工作人员要继续结合现代化技术理念持续革新远程医疗服务工作形式,促使其能更快发展。
这项工作可以让我国医疗工作突破区域的限制,构建资源集约化和工作合理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形式,以此引导医疗与卫生工作协调推广。因此,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政府在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监管强度的同时,要不断提升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医疗服务信息化水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成果带来的实惠。
要结合当前发展需求明确行业信息安全规划工作,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通报机制,以此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同时,持续优化信息标准工作机制,完善已经存在的标准规范,持续进行标准符合性检测工作,以此为信息共享提供安全保障。
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持续革新的背景下,卫生计生工作要同企业、专业咨询机构等构建合作关系,有效整合社会力量,提升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步伐。同时,为了更好应对持续革新的市场环境,还要注重培育工作所需的优质人才,不但要保障他们具备传统工作意识,而且要了解现代化发展提出的全新技术理念和工作要求,以此为卫生计生信息化工作发展奠定基础,促使其可以稳步进行。
综上所述,卫生计生工作要想在信息化下科学发展,除了要进行上述工作外,还要加大对潜藏的发展矛盾进行分析,结合为人民服务的发展目标,构建全新的管理服务形式,并将其落实到实践工作中,以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