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美娟 浦北县互联网信息安全中心
在网络时代,网络舆情危机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且降低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对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造成不良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是网络活动的产物,其具有突发性、广泛性及互动性特征,是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一种形式;舆情管理是引导网络舆情良好发展,降低网络舆情危机产生概率的主要方式,现阶段,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公开效率较低、处置方法不科学、舆情管理意识薄弱及缺乏完善的应对机制等。针对这些问题,有关部门要认真分析问题的本质原因,积极寻求解决方案,转变自身管理观念,提高网络舆情处置水平,维护网络环境安全。
网络舆情具备突发性特点。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突破了传统信息传播的时间局限与地点局限,且传播速度较快。现阶段,若发生一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公共事件,人们可以将事件上传到各个网络平台与移动APP中,实现事件的传播,人们可以在平台或APP页面中对事件进行评论与转发,人民群众称为事件的传播者。这种具有裂变效应的网络传播是无法逆转、无法阻止的,往往使新闻事件如滚雪球般变大,扩大影响力,形成网络舆情,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与关注。
网络舆情具备广泛性特点。网络环境是一种虚拟环境,其没有一个具体的界限与边界,网络舆情产生之后,会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到各个地区与行业,不同地区、国家的人民都可以参与到舆情传播与制造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事件进行评论与分享,这是传播范围的广泛性。
此外,网络舆情还具备互动性的特点;在传统的信息传播中,信息及新闻事件是单向传播的,是由电视台、广播站及相关权威机构进行信息发布,人民群众仅仅为信息的接受者,不是信息的传播者与创造者。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人民群众均可以参与到网络舆情的互动中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不同观点的人进行交流与辩论。
(一)信息公开效率较低
在网络舆情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若由于工作效率问题没有及时公开工作情况,让人们了解舆情处理进度,则会引发人们的质疑,影响网络舆情处置效果。面对一些权威机构公开发布的信息,人们容易产生过于信赖的心理,相信不实的言论,从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影响舆情危机的处置结果,不利于维护网络环境安全。
(二)处置方法不科学
在处置网络舆情时,工作人员还在采用较为落后的方式,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在舆情处置过程中,工作人员态度较为随意,且处理方式较为简单、粗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利于网络舆情的有效处理。
(三)舆情管理意识薄弱
现阶段,网络舆情处置工作人员的舆情处理意识仍然较为薄弱,当舆情出现时,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较为松散,没有认识到网络舆情处置的积极意义,忽略了舆情处置对维护网络环境安全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舆情处置的效果。
(四)缺乏完善的应对机制
现阶段,网络舆情处置缺乏一套相对健全的网络舆情处置机制,无法为工作人员提供规范的网络舆情处理工作流程及依据,影响了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开展,降低了舆情处置效率与社会效益,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加强监测,提高舆情处置效率
要想发展网络舆情处置的长效机制,就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管理的外部监测,充分发挥外部管理的作用,督促工作人员形成积极的工作态度,提高网络舆情的处置效率。在网络时代,网络传播的速度远超于有关部门介入与处理的速度,发展网络舆情之后,若再进行介入,则会延缓处理进程,不利于维护网络环境的和谐与稳定。因此,要对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与事件进行监测,对网络舆情发展态势进行预估,从而判断可能出现的网络舆情情况,提出解决措施,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信息公开力度,弱化网民关注
要想发展网络舆情处置的长效机制,就要加大网络信息的公开力度,严格执行“公开、透明”的原则,避免网民过于关注事件的走向,弱化网民的关注,缩短舆情周期,从而达到舆情处理的效果。工作人员要在社会事件发生之后立刻通过官方的形式发布相关信息的进展与真实情况,让人们对舆情事件一目了然,降低人们的好奇心,满足人们的探索期望,从而降低人们对舆情事件的关注度,避免人们出现过度探索、过度解读的情况。
(三)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职能,引导网络思维
要想发展网络舆情处置的长效机制,就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职能,利用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发展真实情况与事态进展,或者对人们进行思维引导,避免网络舆情演变成舆情危机,防止舆情恶化。工作人员要在舆情处理时通过主流媒体进行发生,发布最具影响力、最权威的相关报道,避免人们对事件产生误解,将舆情危机扼杀的摇篮中。
(四)强化网络舆情衰减期引导,将处置贯穿网络舆情全过程
要想发展网络舆情处置的长效机制,就要把握住网络舆情处置的每一个时机与环节,强化在网络舆情衰减期的引导,将舆情处置贯穿于全过程,在最大程度上控制网络舆情的发展,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向,维护网络环境健康、安全、和谐、稳定。在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重点关注舆情的衰减期,做好衰减期的引导工作,避免由于出现新的舆论观点影响衰减期的正常发展方向,控制二次网络舆情的发生与扩散。
(五)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网民综合素养
要想发展网络舆情处置的长效机制,就要加强宣传力度,加大网络环境安全的相关知识科普,培养人们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维护意识,提高人们的综合素养,充分发挥网民的力量,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的和谐与稳定。工作人员要定期开展网络普法教育,深入各个网络平台、APP,开展维护网络环境活动,倡导民众共同维护网络环境,禁止发布虚假信息;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网络行为道德,不要恶意发布虚假信息,提倡网络文明。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传播情况较为复杂,且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网络舆情危机。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工作职能,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加强信息公开力度,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智能,引导网民思维路径,弱化网民对于危机事件的关注度,提高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效率;还要强化网络舆情衰减期引导,加强宣传力度,全面发货网络舆情的管理作用,提高网民综合素养,维护舆情的健康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