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 朱贤坤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普及,“互联网+”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教育行业也不例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 “线上”网络平台教学与“线下”实际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笔者将以所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为例,进行《双绞线及其制作》实训教学设计,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双绞线及其制作属于《综合布线技术》这门课程,授课对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本模块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双绞线的概念及分类,虽然对双绞线的制作缺乏实际操作,但学生信息素养较高,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强。根据学生特点确定知识目标为:掌握双绞线线序排列规律及双绞线的制作方法;能力目标为:按线序排列规律制作直通线;情感目标为: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学重点为:按照线序排列规律理线。教学难点为:制作连通的直通线。
(一)教学方法
该单元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小组合作,讲练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为了更好的组织教学,制定任务驱动、教师讲解、教师演示的教法;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分组协作的学法。
(二)教学手段
基于线上线下教学理念,以云课堂为依托,双绞线制作任务为载体,围绕云课堂进行教学设计,发布任务、在线学习、作业上传、评价总结、任务拓展。
1.课前阶段:
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并将制作的双绞线作品拍照上传到教学平台作业区。
2.课中阶段:
包括情境引入、教师讲解、探究学习、教师演示、分组练习及评价总结六个环节,本节课教学目标为制作连通的双绞线,分组练习是达成该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确定该环节为本次课的重点环节;因在短时间内制作连通的双绞线难度比较大,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确定教师演示环节为本次课的难点。
课中环节实施:
情境引入:以学生李某购入自己的电脑为例情境导入,引入双绞线的制作及其测试。教师讲解:以网线RJ-45接头(水晶头)为例,教师讲解双绞线的制作。测试直通连线时,主测试仪的指示灯应该从1到8逐个顺序闪亮,而远程测试端的指示灯也应该从1到8逐个顺序闪亮;探究学习:教师发布任务清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双绞线的剥线、理线、剪线、插线、压线。教师演示:教师演示双绞线的制作过程。分组练习:按学生学习能力层次搭配分组,各组人数控制在3-4人,按照制作流程,团队协作完成制作。制作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制作情况并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评价总结:系统评价是通过学生参与云课堂学习及互动情况自动生成;学生互评是测评者参考“学生互评表”根据被测评者课堂情况;教师评价是通过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及完成情况给学生进行,按三者的权重分配,给出学生总分并及时反馈、激励。
3.课后阶段
按云课堂要求,巩固制作直通线,完成拓展练习制作交叉线。
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模拟练习,课后任务拓展的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借助网络学习平台丰富的资源,拓展课堂知识容量,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的过程是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案整合应用的过程,不仅涉及技术手段的应用,还涉及到应用模式创新。高职院校在进行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时,还存在教学管理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低、师生信息素质不高等问题影响信息化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利于高职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基于这些情况,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高效可行的改进措施,各相关部门能够共同努力,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实现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