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玲玲 南通理工学院
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缓慢,特别是出现通货膨胀之后,又再经过国家财政政策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放缓。在这种情况我我国基础建设特别是房地产行业进入到一个相对比较困难的时期,而各高校相关本科人才不断增多,很多房地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也顺应了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南通理工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旨在培养服务南通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工程类应用型人才,把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等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力求学生达到立一等品、学一等技能、创一等事业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南通理工学院积极探索校企联合的培养学生模式,积极研究和探索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积极探索与海安当地企业的合作。海安建筑行业比较发达,苏中、华新、达欣进入“江苏省建筑业综合实力50强”,8家企业入围“中国建筑业双200强企业”。全县建筑企业共获得鲁班奖3项、国优奖2项、詹天佑奖4项。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下,也为海安市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就业、创业,同时解决高校人才培养和贫困生顺利成长成才的矛盾,南通理工学院积极探索政企校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新模式。政、企、校、生四方面本着“平等协商、互惠互利、公益帮扶”的原则,由企业发布人才需求和帮扶指标,学校组织遴选帮扶学生,企业面试通过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后实施帮扶计划,为南通理工学院工程专业学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很多高校开设有工程类的相关科目,并且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很多高校还是停留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不足,学生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毕业后对企业的要求还是很难满足。
1.1 学生对专业缺乏认识,兴趣不足
近年来,大学数量增多,大学扩招比比皆是,随之带来的是很多刚参加高考的学子在填报志愿时并不是认真思考过后填报,再加上很多都选择了调剂,导致进入大学后对专业认识不足,学习也缺乏兴趣。特别是女生,对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工程类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导致在大一的时候就有学生开始转专业;很多男生在经历了实习之后也是对专业期待下降。工程类专业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不高,学生专业水平较低。在本科生就业压力本身就大的情况下,这些问题更加重了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压力。
1.2 学校注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投入不足
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专业都是应用型学科,由于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实验平台作为保障,而高校资金,特别是民办高校资金投入有限,很难购买足够数量的实验实训设备,所以学校很大的精力还是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的提高,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要的大环境,学校的就业率也无法提高。
1.3 学生实践参与性不高,缺乏创新能力
目前,学校对土木工程等这一类工程类学科主要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了课程设计、测量实习、生产实习等,但由于这些实践环节涉及到的很多都是户外实习,并且都是大班教学,所以疏于管理,缺乏监管,学生的参与度并不是特别高。很多生产实习也只是去企业走马观花式地参观,很难深入学习。另外,在应试教育的熏陶下,学生更多地还是注重卷面成绩,对实践投入精力会少很多。这样学生在无形中将理论与实践隔断,无法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从而缺乏创新意识。
校企联合培养是指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模式,让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又能培养实践能力,从而适应不用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但是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问题,特别是现在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企业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再加上企业对学校的制度不熟悉,校企沟通不通畅,导致当学生遇到自己权益损害时,找不到合理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只能不了了之。
为解决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存在的问题,南通理工学院积极探索新路径,从而保证学生顺利发展成为应用型人才。
考虑到校企联合培养存在的一些弊端,南通理工学院积极探索“校企政”联合培养模式,以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为抓手,在此基础上通过共同协商制定具体合作项目,深化合作过程,最终形成“校企政”合作成果辐射学生、学校、企业、政府的优势。
3.1 充分调研,组织选拔合作企业
海安市政府和南通理工学院通过深入走访和充分调研,选择了管理规范,发展前景好的建筑企业。海安市政府协调建立校企合作单位和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论证,对精准助学对象提出培养要求。
3.2 公开选拔学生,制定委培协议
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学校对学生在校表现、家庭经济情况、德育水平、与岗位专业的匹配性等方面进行考察,考察合格的学生再组织企业面试,最终合格学生签订协议,并报政府相关部门备案,从法律上保护校企联合培养计划的顺利进行。
3.3 强化教学实践,共促学生成材
通过参与企业提供的实践、实习等过程,促进学生与工程企业的紧密联系,学生通过实践实习在企业学到最新的工程设计方法、熟悉工程使用软件、接触到该行业的最新标准,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企业积极培养学生,争取让学生取得从业资格证,如BIM证、二级建造师证等,促进学生向应用型人才转变。在实践过程中,校企政共同关注资助学生培养状况,在政府的共同监管之下,保证联合培养的顺利进行。
另外,通过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表现,让企业对学生也有了全方面的了解,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可以及时指正,更有利于避免企业盲目招人,促进了高校人才与企业单位实际需求的对接,从而提高了就业率。
校企政联合培养是对校企联合培养的一种突破,可以保证联合培养工作,在政企校三方面共同监督之下顺利平稳地进行,保证了学生顺利地成长成才,提升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解决了企业盲目招聘的问题,实现了学校、企业以及学生的多方面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