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宇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国家政策和经济的支持下,我国物联网行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高职院校作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务必要提高人才培养的标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高物联网人才的综合素养,满足行业和岗位的要求。
物联网本质上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专业技术的核心就是互联网技术,融合多个学科,如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专业知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专业基础以及应用能力,采取工学结合办学的模式对学生展开培养,让学生成长为了解RFID和传感器,能够配置维护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具备物联网知识和实践能力,可以开发调试物联网应用平台,兼具职业道德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背景和方向,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教学和就业相连接。
(一)组建产教融合型教师队伍
为推进教学创新,高职院校需要着手于完善教师队伍,要建立一支产教融合型教师队伍,聘请企业教师作为学校教师参与教学,同时安排学校教师到各个企业以及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网络时代下,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不断更新,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将行业内最先进的知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接受先进的知识,提高综合素养,达到企业和行业的要求。因此学校有责任督促教师深入学习,主动到企业中参与企业项目,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了解物联网行业先进理念,让自己的岗位和行业对接,让教学和生产形成衔接。
(二)利用工作室模式展开教学
学校要在日常教学中设置真实的职业场景,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创业体验。可以根据核心课程对实训内容进行设计,对实训设备进行二次开发,培养学生利用软硬件开发的能力。学生实训的内容要具备针对性,让学生可以在物联网应用场景中综合应用系统,对学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能力进行培养。高职院校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开发校本教材,编写实训器材,节约教学成本,改善教学质量。如校本教材中可以引进竞赛项目作品和设计制作课程作业等项目,精心编制教学内容,利用课程资源,在实训室展示学生的作品。同时进行通识教育,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设计产品化,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三)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作为学校专业特色,通过和企业建立合作,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物联网专业是新兴专业,高职院校开设该专业后,实训室和硬件教学资源还不充备,需要充分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和硬件设施,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进行培养。高职院校可以和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室,引入企业应用的硬件设施,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进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集中培养,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在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上要进行改革,需要增设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到企业中参与实际项目,在项目中实习,深入学习实践知识。此外企业可以和学校联合开展竞赛活动,利用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实训,在竞赛活动中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企业可以对自身进行宣传,挖掘人才。
(四)重视专业和其他专业的衔接
物联网技术本身就是将多项信息技术整合,将物联网相关专业或者相近技术领域整合起来,形成资源共享专业群,支持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完善学生知识体系,让学生具备更完善的应用能力。物联网专业可以联合机械专业,形成自动化技术,在教学中教师注意结合机械专业相关知识,涉猎自动化技术,让学生能够对其他专业具备一定了解,进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强。融合专业教育也需要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无论是通识教育还是专业教育,都需要不断翻新知识,选择学生就业的核心知识作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可以积极从接受者转变为创造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组织创新创业大赛,利用竞赛活动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完善课程体系,让企业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综上所述,本文先阐述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目标,然后具体分析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创新策略,高职院校需要组建产教融合型教师队伍,利用工作室模式展开教学,加强校企合作,重视专业和其他专业的衔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