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礼
近期上证指数围绕2900点上下震荡,两市成交徘徊在4000亿元左右的低量能级别。原本略显乏味的盘面,因为钢铁、煤炭、水泥为代表的周期股集体躁动而波澜再起。与此同时,部分消费股和科技股出现较大幅度调整,一时间关于市场风格切换之说颇为流行。下面,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做一些探讨。
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估值足够便宜,无论是从市盈率还是市净率角度来看都是如此。周期股里的一、二线品种,市盈率普遍低于10倍,还有相当大比例其股价低于净资产。第二,大部分是低位低价品种,今年以来绝对涨幅偏小,获利盘较少。第三,在经济数据不及预期下,逆周期调节启动,稳增长稳基建措施出台,部分周期品种价格出现上涨。比如,钢铁板块的龙头韶钢松山就公告表示:11月份螺纹钢价格上涨明显。
以上总结起来就是,涨价是刺激周期股大涨的导火索,估值和位置则是资金大举介入周期股的安全垫。
下面分别以医疗股爱尔眼科和科技股圣邦股份举例说明。第一,这两个都是基金重仓股,临近年末基于分红派现和排名博弈的考量,部分机构选择获利了结或调仓换股,这一点从相关的龙虎榜交易席位可以得到验证。第二,这两个今年以来涨幅都相当巨大,获利盘十分丰厚,客观上有技术调整的要求。所以尽管短期内出现超过15%的较大调整,但对于其中的中长线投资者而言,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部分消费股和科技股的短期调整,其实是比较正常的获利回吐的市场现象。只是因为这部分股票年内涨幅较大且位置较高,在高关注度之下而被市场过度解读了。
衡量风格切换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带来持续的赚钱效应。11月25日周期股开始集体躁动,在龙头韶钢松山和安源煤业涨停带领下,钢铁、煤炭、水泥等周期股分支全面爆发,市场活跃资金蜂拥而入。然而,隔日周期股就掉头向下,再无资金愿意接力做多,热度下降之快令人咋舌。这种刚开张就偃旗息鼓的玩法,在带来亏钱效应的同时,也打击了周期股的市场人气。而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国经济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今天,周期股缺乏运作的想象空间和持续做多的土壤。当然,这并不妨碍部分机构选择部分周期股龙头品种做仓位配置,但这更多是个股的价值挖掘,而不具备板块性的普遍意义。
反觀近期的科技股和消费股,也并没有出现持续性的整体调整。相反,在分化之后,科技股里的部分分支开始领涨市场,比如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和国产芯片。而消费股里的白马品种,在资产荒的当下,对于低风险偏好的大资金仍然是个不错的选择。因此,从结果上来说,这次市场风格切换实际上是“切而未换”。
在周期股产生持续性的赚钱效应之前,所谓的风格切换都是一个伪命题。其实,与其说是市场在进行风格切换,不如说是市场资金在做高低切换。市场风格切换的背后,是机构资金在调仓换股以布局2020年的A股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