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话原型下视觉形象的重构

2019-11-30 11:48韦静
艺术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视觉形象哪吒

摘 要:2019年上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演绎了与以往不同的哪吒。而这次影视作品塑造出一个带着黑眼圈、丑萌的哪吒形象,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反响。本文通过对哪吒形象的特征演变进行分析,探讨基于神话原型结构下视觉形象的重构。

关键词:哪吒;神话原型;视觉形象

1 哪吒神话原型及演变

中国的神话体系向来不是单一的,本文以哪吒的神话原型为例展开讨论。哪吒最先出现在中国是源于印度佛教的传入。哪吒在佛教中是释迦牟尼的崇拜者,被神话了的哪吒是佛教的护法神,是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太子,其职责是卫护佛法,扫除邪恶,保护世人。而关于哪吒与其父母,最先的佛经资料记载的是哪吒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的离奇故事。在北宋之前,哪吒的基本视觉形象是拥有三头六臂、非常凶恶的夜叉神形象。哪吒也是佛教忠实的守护神。

哪吒神话形象中的第一次重大演变,是随着李靖演化为毗沙门天王而改变的。李靖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军事学家,唐高宗对他十分称赞,唐朝还册封他为卫国公。经过唐代的神化,到宋代,李靖就演化成了神仙。南宋时期,人们结合佛教记载,将李靖演化为毗沙门的托塔李天王。哪吒作为李靖的太子就自然拥有了中国的血统,实现了中国化。

中国的神话原型一般主要来源于两大体系,一个为宗教即道教和佛教,另一个是民间神话。明代神魔故事《西游记》就融合了佛教事迹以及宋代的话本和民间传说为素材,加上作者虚构想象,创造了我们熟悉的中国版哪吒形象。《西游记》第四回描写哪吒:“总角才遮卤,披毛未苫肩。神奇多敏悟,秀骨更清妍。诚为天上麒麟子,更是烟霞彩凤仙。龙种自然非俗相,妙龄端不类凡尘。身带六般神器械,飞腾变化广无边。今受玉帝金口诏,敕封海会号三坛。”同时,在《西游记》中,哪吒的佛教故事基本被保存下来,但用了中國文化润色和重新诠释。后面的《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故事明显受到了《西游记》的影响,但哪吒却脱胎成了道教的灵珠子,受道教元始天尊的符命。哪吒是灵珠子的下世,肉团出生,手戴金镯,红绫裹肚,虽看起来是一个明代孩童的装扮,实际上却是手带乾坤圈、身系混天绫的道教神圣。

2 哪吒视觉形象的定义

哪吒作为经典的神话原型,中国的影视作品中不乏他的创作。例如,1979年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塑造了一个坚强勇敢、为保护家园敢于担当的少年英雄形象;2001年的TVB影视剧《封神榜》将哪吒置于一个严父慈母的中国式家庭中,去解读家庭中父母和兄弟的影响与帮助,让哪吒从一个坏孩子转变成忠勇正直的英雄少年。如果说《哪吒闹海》演绎出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英雄模板的标准定义,那么《封神榜》中的哪吒则是“90后”情感的代入与投射。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动画电影的成功,我们也慢慢看到不同的神话原型都进行了重新定义,比如《大圣归来》的孙悟空成了一个拥有凡人情感的矛盾个体,是勇敢无畏、敢于战天斗地、桀骜不驯的大圣;《白蛇缘起》里的小白里性格坚忍独立,仙灵柔美;以及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最丑哪吒”。这次的哪吒形象一改以往正面、傲气的英雄形象,变成了受人歧视、无恶不作、长着黑圆圈、不讨喜的混世小魔头,简直就成了剧中的大反派。导演将原本的神话原型进行颠覆式的形象定义,从票房的结果来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无疑是成功的。

3 神话原型下视觉形象的重构

《哪吒之魔童降世》最后突破50亿的票房,成为中国动画电影史上一座里程碑,观众好评如潮;同时,该片也进入2020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的初选名单。这部影片的成功从形象上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对神话原型的重新诠释和设计。

3.1 视觉形象中识别符号的继承

在历史上,不管哪吒形象怎样改变,基本上他的视觉识别符号是完整地继承下来的。首先是火的属性。哪吒在神话原型中是操纵火的顽童,因此他的属性中火的元素会使得他的主要色彩符号是红色。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哪吒的衣服、眉心的印记以及性格的火爆,都象征着红色元素;这其实延续着我们最原始的识别符号,这也是我们能从整体感官上快速识别出哪吒和敖丙两个不同属性的角色的原因。其次是道具的保留。哪吒的兵器在历史中都是有描绘的,这次在剧中做了非常详细的交代,例如他的“风火轮”。“风火轮”原先是太乙真人的坐骑,后转赠给他。太乙真人使用时是一个和他形象接近的飞猪,而到哪吒这就成了带火的轮圈。不但如此,剧中还非常详尽地交代了“乾坤圈”“火尖枪”和“混天绫”的用处和特点,这样很容易将观众代入神话原型的设定中,从而加强对角色的识别度和认可度。

3.2 大众审美对神话原型的消解

在角色视觉形象方面,设计了一个符合大众审美的哪吒,一方面保留了经典动画和影视作品中哪吒的形象设计,如头上的两个发髻和身上孩童时的肚兜;另一方面则根据大众审美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如穿着一条肥大的灯笼裤,还喜欢痞痞地把双手插到裤兜里走路。这一变化体现了流行文化对对经典视觉构成符号的一个消解。电影的制作不单体现在整体角色的视觉冲击力上,也深刻地体现在形象的态度表现中,哪吒一改呆萌帅气的角色人物设定。采用原来哪吒的形象,就像很多英雄形象一样,天生神胎、为民除害。这样一个简单而绝对的英雄形象难以承载这个时代观众复杂而多维的审美心理需求。创作者要意识到在如何延续神话原型的同时,又要满足复杂情景下时代审美的需求。所以影片在整体形象中删减了不必要的繁杂元素,因此传说中的三头六臂变成了1个头6只手臂。导演饺子是这么解释的:“哪吒应该是三头六臂,六臂可以一起支撑冰层,但实在想不出另外两个头能干嘛,难道喊加油吗?”

3.3 视觉形象在时代潮流下的重构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叙事的人物和结构上尊崇了神话原型中的文化元素和人文寓意,但对内容结构加入了新的思维和情节;对哪吒的形象进行了标新立异的再创造,成功地对经典的哪吒形象和传统文化资源进行了创意性的挖掘。哪吒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家庭,父母都极其爱他,即使他是魔丸转世也不惜牺牲生命来拯救他,所以才造就哪吒表面顽劣、内心正直而温暖的性格。但也正因为他不是灵珠转世而是魔珠转世,所以他生下来就受世人成见,原本天真好玩的孩童,就在孤独中变得扭曲而玩世不恭,正如片中哪吒对自己的自嘲“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一吃七八个,吃完就拉屎,拉屎上茅房,发现没有纸”。片中的小白龙敖丙也是一样,他出生在龙族,却受到神仙们的迫害和人类的排斥。随着剧情的展开,导演用了“我命由我不由天”重构了哪吒,也重构了哪吒和敖丙关于正义与邪恶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模式既超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故事中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巧妙地将中国的神话原型与好莱坞英雄式的成长故事结合,演绎出一部逆天改命的情感与动作大戏。所以,剧情后面,当哪吒取下乾坤圈,从一个天真顽皮的混世小魔头变成翩翩少年的视觉形象时,观众会从内心普遍认可,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哪吒形象,他本该如此。

4 结语

《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哪吒这一神话形象的重新定义不仅仅是从外形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对其精神内涵进行了重新解构和价值观念赋予。影片基于当下价值观念,重新构建了符合时代的视觉审美形象,并将极具中国特色的神话原型与西方形象设计的经验及技术相结合,重构出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哪吒形象。影片既有中国式的神话原型深入人心,又有符合时代国际视野和审美的情感结构。这也是以中国神话原型为基础,设计出适合时代复杂、多维审美需求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季涛频.基于神话原型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与传播策略研究[J].艺术科技,2017(4).

[2] 刘文刚.哪吒神形象演化考论[J].宗教学研究,2009(3):178-183.

[3] 吴进,唐之斌.哪吒神形象的文化符号学解读[J].文史杂志,2013(1):26-29.

作者简介:韦静,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视觉形象设计,交互设计。

猜你喜欢
视觉形象哪吒
哪吒买“车”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哪吒来了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与多重人格
我省中小企业视觉形象工程的推广及策划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