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研究

2019-11-30 13:07周伟
经营者 2019年19期
关键词:制造企业成本管理

周伟

摘 要 新时代下制造业企业面临着较大生存发展压力,利润空间有限,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做好成本管理成为企业赚取更多利润的措施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分析了制造企业的成本构成;随后研究了目前制造业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推行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解决对策。本文对制造业加强成本管理,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制造企业 成本管理 成本精细化管理

当制造业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利润空间有限时,那些勇于创新、经营成本低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并带动行业形成一轮新的竞争。因此,制造企业只有一方面不断创新,提升核心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谋求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制造企业在成本管控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文就制造企业如何做好精细化成本管理展开了研究。

一、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制造业成本构成

从广义上讲,制造业成本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制造业成本管理具体包括成本规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环节,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核心。成本精细化管理是对应成本粗放式管理而言的。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关注成本核算,聚焦产品生产制造过程,对产品开发设计、采购等环节缺乏有效管控,但是研发设计、采购等作业活动支出却在成本管理中占据相当比重,因此有必要对制造企业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成本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高效管理,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以效益最大为目标,以精细、严密、规范、系统、科学的管理为过程的一种管理方法。

二、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制造企业暴露的成本管理问题得到了一些改善,但还存在成本管理與发展目标不适应、成本管理意识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一)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不适应

传统成本管理重心放在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成本管理的措施更多地侧重企业眼前的发展阶段,却并未充分考虑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未能深入分析产品成本为企业带来的效益,造成成本的此消彼长。

(二)成本管理意识不足

企业成本管控意识淡薄,以短期经济效益为导向的布局,影响了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实施。部分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将管理重点放到了销售和生产方面,轻视成本管理,认为通过规模生产就能促进销售而实现增利,在技术成本、采购成本等方面缺少相应的成本管理意识。同时,基层员工成本管理意识也不强。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成本控制落实不到位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现成本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企业在精细化成本控制的实施中,一是制度保障不完善,精细化管控流于形式,成本控制效率低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缺失成本管理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滞后,难以实现全面有效的成本控制。因此,企业需完善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制度体系。

三、制造企业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制造企业需实行成本精细化管理。

(一)增强成本管理意识,健全成本管理体系

制造业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从企业文化入手,帮助员工树立成本管理意识,让全体员工参与到公司的成本管理过程中来。企业的成本控制应坚持文化熏陶和制度约束并行的方式,保证每个人都能从细节做起,消除浪费,节约成本。一是企业可以开展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的成本意识熏陶,定期组织培训,让成本控制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制造企业员工共同的文化认同。二是构建成本管理体系。制造业应建立从公司到班组的三级成本管理体系。在公司层面,由财务部门对公司整体的成本情况进行统一分析,明确各环节成本管理要求;在部门层面,利用公司成本管理平台对生产分厂的成本管理水平进行考核评比;在班组层面,由分厂对班组的关键控制点进行识别和管理,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三是实行分厂经济责任制,授权分厂自主管理、自负盈亏,并由企管部对分厂盈亏进行考评并落实奖罚。四是数字化转型,借助AI、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从数据出发,通过智能化运营来推进精细化成本管理。

(二)严控研发设计成本

降成本的重点是降低主营业务成本中的产品设计成本,成本精细化管理是要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牛艳丽(2016)研究发现,产品成本的70%~80%取决于设计,20%~30%的成本才是被“制造”出来的。设计环节就已经决定了采购成本、制造成本等。新品设计研发成本管控应立足于通用化和平台化。一是设计标准通用化,节约研发成本。产品的开发以通用化为发展方向,将经常重复利用的要素,如部件、组件、零件等加以优选和整理,形成通用性强的结构,进而发展为标准结构,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以减少通用结构的重复设计或设计错误,节约设计成本。通过零件局部结构通用化、组部件模块通用化以及各模块接口统一化,推进产品结构设计的通用化,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减少模具开支,节约设计成本,而且避免了生产线的频繁切换,降低了混料风险,提高了生产效率。二是产品研发平台化,缩短开发周期。在开展设计结构通用化后,将通用设计信息集中在平台上,实现了产品平台化研发,极大地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了产品的开发成本。

同时,新的研发项目应组建包含研发技术单位、采购部、制造部、财务部等单位在内的新品项目小组,通过项目企划、项目立项,技术设计评审、新品试制、新品试产、新品首批产等各个环节进行成本管控。尤其是新品企划阶段需要根据产品市场售价确定目标材料成本,在项目技术设计阶段和项目结题阶段,要对整机成本包含材料成本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最终实现新品材料成本不能超过企划阶段制定的目标材料成本。

(三)加强采购成本管控

对制造企业来说,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和价值创造的关键环节。采购价格的高低、采购成本的好坏会对企业的持续有效运转产生连锁反应。如何制定合适的采购策略,选择并管理供应商、保证供货的低成本高质量,保证生产,是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采购过程中,暗箱操作、腐败以及劣币驱逐良币等现象普遍存在。当采购权利过于集中在某一个体时,采购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去牟取个人私利可能性将大大增加。因此,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掌权者不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是采购成本管理的重要着力点。一是推行采购筛选部门、企管部、采购部三者共同开发、独立运作、互相监督的“三权结构”采购管理机制,形成不能腐的约束机制,保证供应商开发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分权与制衡有利于防止权力过于集中,避免权力滥用。其中,采购部负责供应商资料的收集和样品的提供;筛选部门负责对供应商提供的样品以及和供应商合作生产的外协外购零部件进行质量检查;企管部负责对供应商资质的考核和评估。当供应商的选择和评审不再仅由一个部门决定时,采购过程就会更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二是通过协议形成不敢腐败的处罚机制,保证供应环节受到有效监督。制造业与新开发供应商签署产品协议、质量保证协议、廉政协议、供货协议,通过协议条款和监督机制有效制约和监管供应商的日常供货,从产品的性能特征、产品质量约束、反腐败和供货及时性与准确性4个方面保障供应商的供货质量。在分权思想的指导下,四项协议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签订,这是约束力的象征,是事事有制度的思想。三是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动态评级,建立供应商的采购价格数据库。评级分为A、B、C、D四个级别,若供应商三个月的质量评分降到了C或D级,企业可以分别给予其亮黄牌和红牌处理,并对该供应商的采购规模进行限制。當供应商无法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供货任务,增加公司成本时,采购部将对供应商处罚违约金;当外协外购件出现质量异常时,由企管负责相应的追责和处罚,同时采购部将降低对该供应商的采购额度。四是组建招标委员会,采用多样的招标形式和优化招标规则,采用线上电子竞价、现场招标、竞价性谈判等措施管理采购成本。

(四)精益生产,严把制造成本关

对企业发展而言,效率和效益都不能忽视,只有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提升工作效率,同时注重成效,才能真正获得效果和收益。所谓效率管理,是指按照标准的时间来定量地评价现在的操作效率,并将评价结果和问题的改善相联系,以实现高效的工作。效益管理是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实现企业成本降低,盈利水平提升。制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既要重视效率管理,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又要重视效益管理,开源节流,提升企业经营质量。制造企业效率管理体现在对生产系统进行持续改善,效益管理体现在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制造企业的效率管理可以通过定岗定编、工艺定额等标准作业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并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物流装备,以及对生产线进行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化改造,大幅提升人均生产效率。对于效益管理,采取全员成本控制的思想,提升全员成本意识,并在生产系统内推进定额领料制度,保证生产系统更加精益化,使得企业经营成本下降,经济效益不断增加。持续改善生产流程,消除浪费,严格控制成本,是制造业开展效益和效率管理的准则。

制造业可以从两个层面推进生产的持续改善,一是自上而下开展创新提案活动,通过对优秀的建议和提案进行奖励,鼓励员工就生产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二是自下而上开展自主改善活动,通过员工自主发现生产环节有关设备、物流等问题,并开展QC改善活动,将生产现场的问题及时处理,减少生产现场的浪费。创新活动方案活动面向所有员工,每个人都可以就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提出自己的想法。制造企业工艺部可以开发改善提案的APP,方便员工随时随地将想法上传。工艺部主导全员改善工作,实现等级标准统一、考评维度统一、平台管理统一。针对提案改善工作,工艺部定期开展全员提案改善管理分享交流会,从制度宣传贯彻、改善工具培训、提案管理优秀单位交流、系统流程答疑等方面开展交流学习。通过建立IE培训体系库,针对新入职员工以及生产班组长进行沙盘模拟实操。制造企业每月对提案进行评比,评出“改善提案之星”并给予奖励,每年召开年度发布会,表彰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

(五)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是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增加企业价值的一种方法。为此,一是预算要与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发挥预算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导向作用。二是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办法,梳理预算管理流程,明确管理职责,为全面预算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要建立全面预算信息管理系统,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减少人为的主观随意调整,为精细化成本控制提供信息系统支持。四是建立预算预警和奖惩机制,定期奖惩,保证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制造业要建立基于价值创造的全面成本管理理念,必须高度重视成本精细化管理,不断探索精细化管理措施,挖掘降本潜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要求企业转变思维方式,以战略目标为指导,提高成本管控效率,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作者单位为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牛艳丽.浅析制造业成本精细化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16(10):104-105.

[2] 王一舒,朱学义.供给侧改革与管理会计[J].财务与会计,2016(14):62-63.

猜你喜欢
制造企业成本管理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的制造企业纳税筹划方法分析
浅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对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开展评价工作的探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