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研究

2019-11-30 07:32韩立国
科技传播 2019年21期
关键词:资讯权威媒介

韩立国

1 融媒体时代对主流媒体新闻编辑的冲击

1.1 新闻编辑力的定义

新闻编辑力是对新闻编辑素质能力的衡量,它是新闻编辑将事情真相还原给人民群众的能力,需要新闻编辑通过有效途经运用新闻思维去传达事件与用生花妙笔展现新闻表现力[1]。

新闻编辑力包含以下“四力”特质。第一,发现力是新闻编辑对记者采写回来的新闻线索与新闻素材的整理与规划,乃至新闻编辑对社会现象规律与热点讨论话题独有的了解与敏感程度;第二,选择力是指新闻编辑对新闻线索、素材的筛选择取能力,则取出符合国家政策与发展现状、满足受众需求与兴趣点、不违背传统人文伦理的新闻;第三,表现力是新闻编辑的“外观美化力”,新闻标题的选定、稿件的排列组合、图片的选取设置、整体的风格走势等均是新闻编辑表现力的展示;第四,整合力是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媒体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整合能力十分强的媒体编辑可以将内容有重合点的碎片式信息整理到一起成为系统的可以划分类别报道的系列新闻,形成连贯的、长远的影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2 新闻编辑受到的冲击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的媒介技术刷新了一贯以来的新闻资讯公布与知悉的模式,媒介方式的多种多样,使人民群众的媒介身份得以转变,成为个体传播者,直观的参与到媒介传播中。处于Web3.0大环境,海量的讯息资讯的公布与知悉更加便捷容易,借助移动互联网便可以达成,智能手机、新闻网络平台,乃至电子手表,都成为了平常生活中普通人资讯传递的载体,微博、知乎、豆瓣等日常平台,更是人们信息交流和分享的闲暇之地。

在权威媒体新闻编辑的角度来看,即是对影响范围与新闻时效性的考验与磨砺。因为受制于严明的纪律与审查条款以及制作流程的固定化步骤,主流权威媒体新闻呈现的时效性总是稍逊于网络媒体平台、自媒体资讯。并且,主流权威媒体的严肃性与仅表达客观意见的表现展示不出自己的特性,与新媒体运营畅所欲言、色彩构成鲜明的特色对比之下显得过于传统,有些意义重大、含意丰富的有价值的新闻被弃如敝履,反之那些内容良莠不齐、虚假的新闻却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关注度,被人们热烈讨论。客观来说,融媒体环境导致的资讯来源广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编辑力的展现和应用,而且多种媒体方式的出现和对讯息管理的放松使新闻编辑的另外“两力”用武之地减少,受众的兴趣点都被新起的媒介平台吸引。

2 融媒体时代提高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对策

2.1 重构思想,建立新的公共边界

融媒体大环境下,主流权威媒体新闻编辑部门人员需要巩固“靠近群众”的理念,担当起还原事本来面目、抵制不良恶劣资讯流传、传扬传统美德的公民责任。普通群众没有系统的学习和了解过新闻学相关知识,“见到即真相”式的资讯传播习惯,总是会无意间造成不好的影响,更有甚者,扰乱了社会秩序。主流媒体新闻编辑拥有良好的新闻素养,掌握新闻把控力,能够去反击恶劣资讯,引导舆论走势,服务受众。例如掀起全民讨论热潮的“橘蛆事件”,新兴媒体未经研讨与调查便大肆传播广元橘子被果蝇感染的小道流言,给柑橘企业造成了经济经济危机,影响了果农们的正常收益,浙江中西等部主流权威新闻媒体马上寻访探查,即时报道真相给公众,阻止了“橘蛆事件”的继续发酵,为主流媒体提高了威望,提高了公信力[2]。

权威媒体新闻编辑同样需要设置下的民众范围,实现编辑能力“二次淬炼”。编辑是与新闻发布与经验积累联系紧密的行当,编辑作品输出的质量与数量,资讯筛选、新闻报道与策划、素材加工与丰富,都要看编辑知识储备程度与对新闻的敏感度。通过长期工作实战的积累所形成的特定的行业规则,被称为公共边界。新闻领域存在主观和私立性的弊端时,新闻编辑应该把网络新闻公共性建设纳入考虑范围;当群众被舆论引导无法分辨事情真相时,新闻编辑应当从头追踪报道新闻事件。社会和媒体是有重合点的,融媒体的情景下,新闻编辑力“二次淬炼”的凭证即为新闻编辑查缺补漏、技术补充。

2.2 重构角色,成为信息提供者

媒介身份更改变成信息提供者,要求权威媒体新闻编辑者们更加深入的分析新闻事件,在知晓群众的信息需求的情况下,探索、追踪、分析、系统报道,及时、准确的将资讯传递给受众。

第一,探索信息,强调新闻编辑们加工能力的培养提升,积极地考虑贴近民生的民众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做大众的发言人。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应当纵横思考,找到、分析属于百姓的话题。生活新闻是普罗大众最关心的新闻,但它不是广播电视主流推广的内容。新闻编辑要结合新闻发展现状,集中报道升学、医疗、物价等与百姓切身相关的问题,系统报道社会新闻,主推防欺诈、小妙招、创业资讯等主题报道,惠顾百姓。

第二,设立信息,强调新闻编辑整理疏解分析新闻线索的能力,对报道的主题研究延伸,消解杂冗线索,增加新闻可靠性。媒介融合背景下,全面规划受众市场是新闻编辑策划的基础,根据知识层面、年龄阶段、性别、工作单位等规划受众,对各类别受众针对性的提供资讯,优化新闻网盘结构,使传播更加系统有效率。举例来说,年轻白领工作时间朝九晚五,能够搜索了解资讯的时间多是睡前与上下班之时,新闻编辑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推送易于浏览的短资讯。新闻编辑根据用户的历史浏览记录判断出对方更感兴趣的资讯类别,个性化的向他们推荐新闻、军事国情、科技发展等。媒介融合背景下,大数据环境给新闻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便利,新闻编辑通过对数据的研究,选择最有用的信息,物尽其用的应用在新闻稿件的策划发布上。

2.3 重构渠道,多元化地呈现信息

首先,智能手机手表等移动终端轻巧易携带,移动终端是融媒体环境大家得到讯息资讯最便捷、最直观、最日常的信息源。电视、电台等在适应新媒体发展浪潮的过程中都推出了能够结合手机特点的新闻资讯网页,新闻编辑在完成策划排版、版面设计、页面规划等内容时,都要去融合最新的流通方式。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兴媒体创意多变,版面的设计新鲜多样,权威媒体完善渠道的过程,也要寻求多变的报道风格,展现不一样的风采,通过更符合时代特色、更满足大众口味的作品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其次,致力于给读者最舒服的阅读感受,新闻编辑需要去寻找使新闻页面呈现更加直观简单的涵盖式,能够利用破碎的时间去阅读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发布传播重要的资讯,把重点内容、中心思想标注出来置顶到页面上方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媒介融合背景下,设计排版时,新闻编辑需要根据移动终端的色彩呈现、页面布置、成像大小等的习惯特点,设计规划排版形式、布置页面,除了传统的图文结合阐释新闻内容的方式外,还可以结合事件链接、相关视频、动态表情包等新颖方式,使读者们移不开眼睛。

再次,互动界面的研发与设立是融媒体环境新闻和传统媒体的显著区别,互动界面的产生使受众与传播者有来有往,信息得到更多的反馈。权威媒体新闻编辑信息源完善重铸程序中需要把受众的参与感与表达需求涵纳进去,给受众设置反馈意见、表达见解、情感宣泄的平台,使信息得到即时、真实的反馈,通过受众的评论和情感抒发使媒体更贴近到群众的内心,从而完善新闻信息筛选与内容选择。从前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借助“留言板”“评论区”等往来交流,常常错过最佳反馈时间。此后权威媒体新闻编辑能够凭借直播互动、实时弹幕等新方式与观众进行实时的交流,使传播双向性增强,并将剪辑特效加入到新闻画面中,展现出新闻编辑的表现力[3]。

3 结语

由此可见,融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表现力被削弱,海量数据资讯的往来流通影响了民众的客观判断,权威媒体新闻编辑需要抓紧时间淬炼新闻编辑力,淬炼理念,设置新的公共边界,增强权重;转变身份,担当资讯的供给人,修缮投放现状以及新闻视线;拓宽渠道,通过提升主流权威媒体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来增强媒体的市场竞争力[4]。

猜你喜欢
资讯权威媒介
资讯Information①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资讯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