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
(上海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上海,201100)
我国国家标准对 “标准”的定义: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由此可见,标准是一种规范性文件。它包括规范性一般要素、规范性技术要素、资料性概述要素、资料性补充要素,这就限定了标准的内容,约束标准中不能出现任何解释性及过程性文字。标准编制说明是标准相关技术背景和重要过程文件,是对标准编制过程及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具体说明性文件,即标准编制中有关解释性和过程性文字在此出现。如果说标准阐述 “怎么做”,那么标准编制说明解释 “为什么这么做”。
编制说明是标准制修订工作连续性的保障。GB/T35778-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规定:标准分为立项、起草草案、征求意见、审查、批复、复审和废止这7个步骤。编制说明需记录这7个步骤相对应的工作内容并且跟随步骤逐步完善、补充。对标准编制的完整性起到监督的作用,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步骤都会对标准质量产生影响。
编制说明是标准报批的重要材料。标准报批时需要提供标准3稿 (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及相对应的编制说明。
编制说明是标准的补充延续。标准中任何一个数据的改变都可能是这领域专家十几年的数据积累,任何一个工艺步骤的改变都可能是这个行业的技术变革。标准无法对这些改变重点叙述,编制说明通过严谨、科学的论证、对标准技术内容的详细解释说明及补充延伸,填补了这一空白。
标准编制说明根据内容主要划分为:①工作概述,包括任务来源、标准制修订的依据、标准制修订过程;②技术内容说明,包括标准制修订原则、主要内容说明等。
工作概述是对标准从立项、起草、征求意见、送审及报批过程等重要内容的记录。
•任务来源,即标准是根据什么计划和文件起草的。比如,本标准根据××××年标准制定(修订)任务书进行编制;本项目依据××号工作计划进行编制。
•制修订标准的依据,包括制修订标准的必要性以及与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关系。必要性即目的、意义,以及标准相关技术在行业内的先进性和技术成熟度情况。如果有现行国内外相关标准,则解释与相关标准的协调性及差异性。
制修订过程,简要概述整个工作过程,包括:成立编制组、任务分工、调研情况、征求意见阶段的意见采纳情况、送审阶段的审查会概况、报批阶段审查会后的修改情况。标准稿形成的3个阶段对于专家提出的意见不采纳情况应具体说明。
技术内容说明是标准编制说明的重点及难点,包括制修订原则、主要内容说明等。
2.2.1 标准编制原则
标准编制原则是指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秉承的理念和工作思路,最终标准应达到的水平。基本原则包括:正确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正确性原则”: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政策,技术要求与各类技术文件协调一致。 “有效性原则”:满足使用要求,充分考虑标准适用对象的技术水平,并从技术角度描述标准对象的适用性,标准中的每项要求均经过实际验证。 “可操作性原则”:满足标准实施条件,阐明可操作程度,方法应符合实际且通用、可操作性强。
2.2.2 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标准主要内容说明包括:主要技术背景说明(技术参数、指标依据、修订要点和理由),验证情况和结果说明 (项目名称、验证内容、简要过程、最终结果阐明),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经过和结果。对于修订的标准,还应有新旧标准对比说明、修订内容的说明。
a)主要技术背景说明。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的选取原因。技术指标应有大量试验数据证明选取的正确性。参数最好用物理方程定义。公式应有来源和出处,可以是标准、工具书等,如果没有来源,应详细阐明推导过程。试验方法和检测规则也应有来源和出处,且应是标准及权威机构。
b)相关技术验证。有两种情况需要技术验证:①有无法确定的重大问题,需要通过试验加以验证以保证标准的准确性;②标准中出现新方法,需要有大量试验来验证方法的正确性。相关技术论证应当阐明验证情况和结果,主要包括项目名称、验证内容、简要过程、最终结果。若数据较多,可在编制说明后附试验报告。若分歧较大,最好以第三方公正检测报告的形式提供。
c)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经过和结果。重大意见分歧是指在标准征求意见阶段和审查阶段,有专家对标准内容有颠覆性的意见。应描述双方观点,并作为重大问题编写论证报告,作出合理解释。应由第三方审查成员进行最后判定。
d)新旧标准对比。修订标准应说明新旧版本的主要差异、修订原因及水平对比。
示例:某标准D温度测试方法的编制说明不阐述与已有相同D温度测试方法的国军标的差异转而叙述与另一国军标T温度测试方法对比的优缺点。虽然按标准化要求描述了与国内外标准的关系,但明显是为了完成编制任务,避重就轻。对标准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解决方法:提高标准起草人员对标准编制说明的重视,调研充分。凡是与起草标准有关的标准都要调研。对已有类似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应具体描述与已有标准的区别,避免标准之间的矛盾。区别主要细化部分、填补空白的部分及对已有标准技术部分的提高和完善部分。如果与已有标准相比变化不大,应当取消立项,优先采用上级标准。
标准起草人应当负责标准的起草和修改。一稿到底的主要原因是防止标准意见反馈及采纳情况没有按时间节点修订。标准送审稿中应当有征求意见阶段的意见采纳情况,对不采纳情况应重点说明。标准报批稿中应当有审查会的概述及会后的修改情况。若报批不成功还应当继续修改,并将修改情况如实添加到编制说明中。
主要技术内容的选取存在两种极端。①没有试验数据,描述笼统、含糊,没有确定依据,最后结论不知从何而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多年来企业内部的约定俗成,认为某些结论一直以来是这样规定的,不用解释,且早期的资料没有得到妥善保存;另一方面是标准起草人前期没有做好充分的试验,导致编制时没有数据提供支撑。②凡是出现的内容都罗列,形成资料的堆积,主要问题得不到解决。
解决方法:标准主要技术内容阐述一般选取标准的技术指标、质量要求、方法步骤、计算方法等方面,应科学、合理、自圆其说,经得起推敲。例如,某标准中的升温速率10℃/min,为什么升温速率不是20℃/min,取10℃/min的具体依据是什么,可以选取不同试样分别作10℃/min和20℃/min两种情况下用相同测试方法的曲线对比图。再比如,某标准样品的贮存期为1年,得出1年时间的原因是什么,这就需要做多批次样品贮存后性能测试结果图,不同贮存时间样品羟值、pH值、氮含量百分比变化曲线,最后得出结论。总之,标准的重要结论及做法要说清来源、依据。
示例:某企业标准D温度测试方法与国军标D温度测试方法测试条件矛盾。编写的都是D测试方法,标准起草人认为不用添加相关技术论证。
解决方法:虽然编写的内容均是D温度测试方法,但因为测试条件发生改变,在测试方法标准中属于重大改变,应当在编制说明中编写相关技术论证一章,且最好由第三方出具公正的测试报告附在标准编制说明后。相关技术论证是在主要技术内容试验和分析的基础上,对重大改变和新方法的重点说明,目的是为了把影响产品质量的潜在危害最小化,预防事故,提高经济效益。
a)基础保证。写好标准编制说明的基础是前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对这一部分的保证应当在标准立项申请表中予以说明,一般包括:有关国内外标准化文献的调查,先进经验的调查,有关技术文献资料的调查,开展科学试验的经过等。
在立项评审中应对这一部分内容给予重点关注,是否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试验应当并作为评审的否决项。
b)能力保证。标准编制人员是标准工作最终的贯彻者,应具备编制标准的能力。标准化应对主编人员的资质给予规定,在人员的能力上提供保证。并且建立人员库配备相应层次的人才,每年更新,实施动态管理。
标准编制说明是标准制修订工作连续性的保障,是标准报批的重要材料,是标准的质量保证,是标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阐明编制说明各章的要点和内容、知悉常见错误和解决方法,将有助于更好地写好标准编制说明,而强化标准化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