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玮铖
摘 要:通过进行上犹县早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与不防治对比试验,了解早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与不防治对产量的影响及其防治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病虫害防治与不防治对比试验效果明显,不防治区较防治区减产48.5%。
关键词:上犹县;早稻;病虫害;防治与不防治;对比試验
一、试验目的
根据省植保植检局的安排,上犹县植保站开展了早稻病虫防治与不防治对比试验,试验目的主要为监测早稻主要病虫为害损失情况及为规范化田间调查提供调查田块。
二、试验基本情况
1.试验田农户:陈德洪
2.试验时间:3月23日播种,4月13日抛秧,7月11日机割。
3.试验田地点:社溪镇江头村南门塅;
4.试验田基本情况:肥力中等、排灌方便。亩丛数12000丛左右。
5.试验总面积:478m2,分两个小区(各239m2):品种都为株两优4024。
6.防治区:使用农药进行各种病虫害防治。不防治区:不使用任何农药。
7.防治区施药情况;①4月25日施用5%阿维菌素、毒死蜱、噻嗪酮、井冈霉素防治第一代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②5月30日施用噻嗪酮、仲丁威、10%醚菊酯防治稻飞虱、第一代二化螟、第一代稻纵卷叶螟。③6月15日喷洒毒死蜱、井冈霉素、三环唑、春雷霉素防治第二代二化螟、第二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
8.试验田施肥情况;亩施15-15-15复合肥50公斤。4月11日施面肥20公斤。5月3日施追肥30公斤。
三、田间调查情况
1.田间调查情况
2.田间调查分析
①表一可以看出,由于株两优4024品种抗性强,防治区与不防治区均没有发生稻瘟病。②从表二可以看出4月30日、5月13日、5月27日防治区二化螟枯鞘率分别为16%、20%、4%,不防治区分别为32%、56%、64%,枯心丛率防治区为4%,不防治区为20%,两个区都没有发现白穗。另外6月10日和7月1日防治区纹枯病病株率为1.3%和5.3%,不防治区纹枯病病株率分别为60%和70%,对比试验防治效果显著。对“防治与不防治区”稻飞虱发生情况调查,防治区稻飞虱数量很少,平均每丛2只,不防治区稻飞虱数量多,最多时平均每丛27只,7月1日稻飞虱开始造成禾苗穿顶枯死。从“防治与不防治区”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调查,在5月27日、6月10日、7月1日防治区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别为0.5%、0.3%、1%,不防治区卷叶率分别为11%、10.5%、11%,剑叶卷叶率为16%,防治效果十分明显。
3.室内考种和实割产量
防治区平均每穗实粒数103、结实率86.3%、千粒重26.65克,不防治区平均每穗实粒数61、结实率68.9%、千粒重24.69克。防治区239平方米水稻收割晒干称重347斤,不防治区239平方米水稻收割晒干称重179斤,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防治区亩产968斤,不防治区亩产499斤,不防治区减产48.5%。据分析主要造成损失的病虫为稻飞虱占50%左右,纹枯病25%,稻纵卷叶螟20%,其他病虫5%。
这次早稻病虫害防治与不防治对比试验效果明显,充分说明了病虫防治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合理使用农药才能保证农作物丰收。同时又为我站开展水稻病虫害规范化田间调查工作及测报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