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江西 九江 332000)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血液供应不畅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1],从而导致脑部组织和神经坏死或者软化。本文研究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60例观察组的患者实施早期针刺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2018年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65.3岁;平均病程(2.5±1.1)h。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4.8岁;平均病程(2.2±0.8)h。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经脑部CT(或者MRI)[2]检查后确诊为脑梗死后偏瘫;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
1.3 排除标准 无严重昏迷患者、无脑卒中病史患者、无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患者。患者组间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使用药物为[3]:调节血液黏稠度的药物、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的药物、降低脑部血压的药物、补充脑部营养的药物以及其他针对性的药物。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针刺治疗,具体的针刺方法如下:早期针刺康复治疗主要包括2大步骤,头针、针刺,针对患者的运动区和感觉区部位,行头针大约0.5 h,行针速度也需要注意把控,每分钟捻针约200次,每次行针持续5 min,共3次。行针穴位视不同患者的偏瘫类型而定,对于软瘫患者[4],行针穴位为肩髃穴、扶突穴、合谷穴、手三里穴、足三里穴、臂臑穴、曲池穴、三阴交穴、血海穴等,先对这些穴位进行消毒,然后进行早期针刺治疗,每个穴位行针30~45 min,1次/d,行针8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完成后先让患者休息48 h观察患者身体状况,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针刺治疗。对于硬瘫患者又分为只屈不伸和只伸不屈,对于只伸不屈硬瘫患者,选择穴位为尺泽穴、合谷穴、内关穴、三阴交穴、曲泽穴和阴陵泉穴等;对于只屈不伸硬瘫患者,选择穴位为天井穴、曲池穴、肩髃穴、阳陵泉穴、外关穴、太溪穴、中渎穴和昆仑穴等。行针方式和行针疗程与软瘫患者一致。
1.5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3个观察指标:治疗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指数和运动功能指数(Fugl-Meyer)。用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能力指数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强;用简化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运动功能越强。
1.6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效果参照NHI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4个阶段: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具体划分情况如下。基本治愈:经治疗后患者基本无后遗症和病残情况,NHISS指数降低90%以上;显著进步:经治疗后患者病残程度为1~3级,NHISS指数降低46%~90%;进步:经治疗后患者NHISS指数降低18%~45%;无效:经治疗后患者NHISS指数降低18%以下或者基本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х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疗效比较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7%(46/60),低于观察组的91.7%(55/60),2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见表1。
表1 2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例(%)]
2.2 2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比较 对照组的Fugl-Meyer评分为(28.24±5.94)分,Barthel评分为(47.36±6.65)分;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为(38.65±7.85)分,Barthel评分为(56.46±12.35)分;2组对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对比2组数据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对比2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Fugl-Me ye r和Ba rthel评分比较(±s,分)
表2 2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Fugl-Me ye r和Ba rthel评分比较(±s,分)
急性脑梗死会损伤患者的脑部神经,这也是使患者产生偏瘫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根据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脑血管类疾病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几率逐步攀升,而且发病年龄逐渐趋向低龄化,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经过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脑部神经细胞死亡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5],也就是说细胞死亡后不会再生,但是急性脑梗死后虽然病灶处会死亡一部分脑部神经细胞,但是还会有一部分细胞只是失去活性,并未完全死亡,还有复活的可能性。所以,如果在患者病发的短时间内及时干预救治,使脑部神经受损处于失活状态的细胞重新恢复正常功能,能够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这也是治疗该疾病的关键因素。一直以来,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大多采用西药的治疗手段,但是众多的临床实践发现,治疗效果并不明显,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不断的深入研究,早期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康复治疗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临床应用效果也较为显著,为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一直在中国医药界扮演这重要的角色,通过针刺的方法疏通经脉,通畅化瘀[6],使脑部神经组织血液循环更畅通,增加脑部进血进养量,促进大脑细胞兴奋,对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本次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早期针刺治疗,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生活能力)评分都要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后偏瘫使用早期针刺治疗相比常规的药物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指数评分,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