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姣飞 李敏 李美珍 袁晓红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系,湖南 株洲 412012)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指非盆腔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作为常见的妇科病证,其发病率为30%~50%,从月经初潮后6个月即会发生,常发生于未婚青年女性[1]。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倍受当今医学界关注。目前,西医主要是使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和口服避孕药等,治疗上大多属对症处理,虽可收到一时效果,但停药后往往复发,且不良反应较大,限制了临床应用。本研究用二香琥珀散汤剂联合摩腹法,通过中药汤剂活血祛瘀、理气止痛兼摩腹助脾健运,内服外治相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1月—2017年1月有痛经病史的17~23岁在读女学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中,年龄17~23岁;病程3~11年;初潮年龄12~16岁。经2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前2组年龄、病程、初潮年龄等基本条件相似,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二版,妇女正值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骸,甚至剧痛昏厥者,可诊断为痛经。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第七版,原发性痛经: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1.2.3 中医证候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妇科学》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1.3 纳入标准(1)符合中医痛经诊断及辨证标准;(2)符合西医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3)月经周期基本正常(28±7)d;(4)患者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1)妇科检查有异常或辅助检查发现盆腔器质性病变者;(2)治疗前3个月经周期曾治疗过;(3)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肺、胃肠及糖尿病等患者;(4)本药品过敏及过敏体质者。
1.5 评分标准(1)痛经程度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2]。(2)中医症状评分细则: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2]。
1.6 治疗方法
1.6.1 中医治疗组 二香琥珀散联合摩腹法。(1)二香琥珀散:三棱6 g,莪术6 g,赤芍8 g,当归10 g,川芎10 g,熟地黄10 g,牡丹皮10 g,延胡索15 g,官桂5 g,乌药10 g,木香10 g,香附10 g,甘草6g。每次月经前3 d开始服用,煎服,每天1剂,分2次服,连服5 d,3个月为1个疗程;(2)摩腹法:患者仰卧,操作者以全掌着力于患者小腹部,做环形摩动10 min,以小腹有温热感为度,每天2次。于月经来潮前3 d开始,连续5 d。3个月为1个疗程。
1.6.2 西药对照组 采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作为疗效对照,于月经来潮时开始服用,口服,每次0.3 g,Bid,连续5 d。3个月为1个疗程。
1.7 观察指标(1)痛经的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每个月经周期各记录1次;停止治疗后3个月经周期每个月经周期再记录1次;(2)月经期量、色、质变化,治疗前和治疗后每个月经周期各记录1次,停止治疗后3个月经周期内每个周期各记录1次,以观察其远期治疗效果。
1.8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痊愈:治疗后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疼痛程度积分恢复至0分者;显效:治疗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明显减轻,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1/2以下;有效:治疗后腹痛及其他症状减轻,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积分降低至治疗前积分的2/3以下;无效:治疗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2组疗效比较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间结果比较采用2组样本均数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痛经患者治疗前痛经情况比较 治疗前VAS评分、疼痛时间、中医症状评分及痛经症状积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2组患者间无显著差异,资料具有可比性。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痛经情况比较(±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痛经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痛经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经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90.00%,经Ridit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3 2组痛经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例)
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少腹。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且常多情志郁怒之事,引起气机不畅,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因此气滞就是痛经的重要发病因素,气滞血瘀证是痛经的常见证型。调查研究[3]发现,气滞血瘀证占原发性痛经的35.3%。琥珀散出自《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古籍记载治妇人瘀血壅滞,经来腹脐疬痛不可忍,及产后恶露不绝,血上抢心,迷闷不省,气绝欲死。方中三棱、莪术活血化瘀、破血散结共为君药。赤芍、当归、刘寄奴、熟地黄、牡丹皮、延胡索养血活血,通经止痛;官桂、乌药温经散寒,行气止痛,八味合而为臣。再加木香、香附,更增行气止痛之功。本方为临床治疗妇女月经病的常用方,且与现代青少年痛经特点非常相应。中医推拿学认为,经行腹痛的病机是“不通则痛”,而治疗原则就是“通则不痛”;“按能通血脉”“按能通气”。摩腹疗法是一种按摩疗法,主要是对腹部进行有规律的特定按摩。腹部是气血生化之所,通过摩腹可以调节大脑皮层,激活下丘脑以及垂体的功能,增加肾上腺、甲状腺及性腺的分泌,从而使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得到良好的调节,恢复人体的生理功能。此法可强烈刺激腹部神经以达到促进肠蠕动的作用,进而调理肠胃,理气和营,温肾助阳,化气生血,使清阳得升,浊气得降,既可健脾助运而直接防治脾胃诸疾,又可培植元气,使气血生化机能旺盛,而起到防治全身疾患的作用。已有研究报道通过摩腹可以减轻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症状[4-6]。本研究综合传统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口服二香琥珀散汤剂与摩腹法结合,以中药汤剂活血祛瘀、理气止痛兼摩腹法助脾健运,内服外治相结合而达到标本皆治,起到协同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有效率与布洛芬止痛效果相似,但避免了西药的不良反应,是原发性痛经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