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晓勇
(太原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能够保持和易性,使得现场常规的施工工艺要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混凝土还具有一定的保水性以及黏聚性,满足施工设备对混凝土的需求。
在进行混凝土配比的过程中,如果胶材用量较小,不仅混凝土的强度能够高于普通混凝土的强度,而且配比前期的水化反应也较为温和,在第二次产生水化反应后,产生的凝胶体能够将混凝土内部进行密实,使得混凝土的强度能够得到有效增强。
根据现阶段我国铁路客运标准要求来看,混凝土配比后,需要具有百年以上的使用寿命,才能够充分满足规定对混凝土的要求。
混凝土不仅需要具有长时间的使用寿命,还需要具有较高的适应性,进而能够更好的满足环境对混凝土的需求,最大程度上削减不同因素对混凝土的侵蚀,维持混凝土耐久性的特点。
混凝土中胶凝材料一般是指水泥和掺合料,单纯使用水泥,不掺用掺合料时,不能具有高性能混凝土的品质。混凝土中掺高质量的掺合料和适量的外加剂的双掺技术,是制作高性能混凝土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水泥的品种很多,不同品种的水泥各种性能也不尽相同。高性能混凝土通常有高强度要求,对水泥自身的强度不能太低,一般选取强度等级为42.5 级及以上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根据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殊性能要求选择其他品种的水泥。
主要是指优质粉煤灰、磨细矿渣物、硅灰等。高品质的粉煤灰形态多数是空心微珠玻璃球,使掺用粉煤灰的混凝土施工需要的流动性、黏聚性等工作性良好,同时使硬化的干缩变形较小。粉煤灰中活性掺合料具有与水泥水化生成的氢氧化钙反应的特性,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胶凝体,不仅改善了混凝土的耐久性,而且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磨细矿渣的成分与水泥接近,属于具有自水化硬化的性能的活性掺和料,掺用磨细矿渣的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化学及电化腐蚀耐久性,且水化热较低。
混凝土工作性能与砂率也密切相关。在粗骨料使用方面,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会用得更多。高性能混凝土如果水胶比不一样,则最优砂率也会不一样。通常情况下,随混凝土砂率的提高,强度会逐渐降低,而弹性模量也会减小。高性能混凝土可按输送要求、粗细颗粒骨料级配、总胶凝材料用量等来选择砂率,
对于高性能混凝土来说,为了保证耐久性与强度均高,则水胶比与用水量均应较低,且利用高效减水剂来增大流动性,并按坍落度确定其用量,坍落度会随用量的增大而提高,但用量在一定量以上后,作用不再明显,所以通常高效减水剂都会存在一个最佳掺量,但多集中在1.5%~2%之间。
1) 水胶比,高性能混凝土往往拥有较低的水胶比。在实际施工中,只有保证水胶比处于正常范围才能延长混凝土的有效使用周期,在防渗漏方面具有的性能也可以得到保证。通过试验能够看出,混凝土强度和水胶比的关系为负相关,也就是说,随着水胶比的不断降低,混凝土强度逐渐增强,这主要是因为较低的水胶比,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缝隙缩小,从而使水泥粒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虽然混凝土的强度和使用周期受掺合料的影响较为明显,但水泥浆的作用只局限于连接骨料,实验表明,骨料与水泥浆的使用比为65:35时,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处于最佳水平,高性能混凝土在性能方面的优势,自然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2) 减水剂掺加比,对混凝土强度、使用周期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为水胶比及用水量的比。如果水胶比、用水量的比均较低,所配置出的高性能混凝土,则具有高强度、较长使用周期等特点,在混凝土中加入高效减水剂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混凝土具有的流动性,为后续环节的开展提供便利,一般来说,减水剂参加比以1%~2%为最佳。
3) 对配比环节进行细化,工作人员应对配比环节进行细化,保证配比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以建筑工程提出的要求为依据,对原材料和混凝土搅拌物进行确定,如果出现胶凝材料过量、水量过量等问题,及时对减水剂品质进行调整,避免带来更严重的问题;在对粗细骨料进行配比时,工作人员应明确高性能混凝土所对应砂率的标准范围,避免砂率过低或过高的问题的出现,给后续施工环节带来不利影响。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被研发应用,极大的改善我国的建筑领域现状,能够有效的预防环境污染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比较高,还能够达到协调环境的作用,全面的带动混凝土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达到绿色环保特性,是当前节能环保要求之下的必然产物,同时也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快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