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军
(山西筑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关于建筑有很多定义,建筑被视为是“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书”,其中“建筑是石头的史书”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建筑的文化性。建筑可以反应不同民族的文化与社会形态。因此,建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比如我国著名的故宫建筑群落,它记录了我国古老的历史。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建筑物因建筑材料与建造方法的不同,对应地就反映在特定的建筑物上。因此,建筑就像历史的记录或者一副历史画卷一样。但是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外来文化包括外来建筑文化对国内建筑设计思想的影响。每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及特色渐渐缺失。
几千年来,伴随着历史长河的进程,古代建筑虽然功能与材料变化不大,但因民族不同、审美不同,建筑风格也产生了很大的区别。在古代,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包括建筑文化也会产生一定的交融与碰撞,从而形成不同时期典型的建筑风格。谈到古代的建筑风格,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商周以后所形成的三个典型的时代风格:秦汉风格、隋唐风格、明清风格。它们是封建社会前、中、后三个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王朝,同时也是国家统一、安定的三个时代。由此可见,建筑是历史的载体,是时代的产物。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对外交流日渐频繁,不同地区的建筑文化产生了广泛的交融与碰撞。在这种趋势下,很多建筑设计借鉴西方一些设计理念,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过去的二三十年,由于对传统民族与文化重视不够,导致各地的城市面貌相同,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可识别性太差,没有任何民族特色。在当今时代,建筑设计应更多关注当地文化传统特征,避免“国家化风格”的建筑。建筑设计鼓励应用新建筑技术、新型材料进行建筑设计实践的创新。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应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持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性。
现代建筑地域化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保证的就是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持。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结合地区背景以及文化审美来对现代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通过对建筑外观、结构等的改变来体现当地文化内涵。设计人员要结合当地文化背景,不断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参考文化中的典型符号来对建筑的设计细节进行打磨调整,保证设计中可以体现当地的文化背景。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将地域性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的设计技巧之中,保留传统文化,创新设计理念,在现代环境下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
地域性现代建筑设计的目标是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不同地区的文化体现了其发展历史,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则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理念和审美观念,在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避免两类文化和审美思想产生冲突,影响建筑的设计质量。现代建筑的设计人员要结合当地社会的发展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的结合,保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当前城市建设不断推进,高层建筑等多种设计理念开始广泛应用,为了满足当前的城市建设需求,设计人员要优化设计理念,提升自身设计能力,保证设计方案的完善性,保证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和传播。
在实际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保证传统文化得到体现的同时,应当丰富建筑空间设计,以此来提升现代建筑的空间感以及商业空间价值。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用途设计多种空间形式。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可以有不同的用途,且设计风格以及地域元素上也可以有多种选择形式。室外空间较大,在装饰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广场的建设主体来制订不同的设计风格,对地域文化中的雕塑、特产以及民俗艺术等进行宣传,保证居民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室内空间设计中可以使用本地的建筑装修特色元素和现代家居相结合的设计思想,保证实用性的同时体现地域性历史文化要素,通过多种空间设计方式配合来完成对地域文化的宣传。
在现代建筑的地域化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并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建筑设计结合。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要融合两种设计思维,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元素,推动建筑的细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当保证建筑可以体现传统文化元素,集成表现文化特色,使得传统文化精神可以在建筑中得到体现,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保护传统文化。在空间设计上,设计人员可以使用传统的院落以及街巷设计,体现地区特色。在造型设计上,设计人员可以将传统建筑中的外挑廊以及人字墙等设计要素在现代建筑细节设计中进行使用。
在如今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在这种大趋势下,建筑同样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各个城市面貌出现了千篇一律的面貌,国家与国家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建筑差异性越来越少,城市面貌越来越相似。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还是有许多建筑师对于本地的建筑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进行了很多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