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媒体偶像塑造伦理研究

2019-11-29 18:28朱雅文
科技传播 2019年18期
关键词:偶像娱乐媒介

朱雅文

1 移动互联时代偶像塑造新态势

1.1 媒介环境:从单一到多元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整个媒介环境都发生了极大改变,不管是传播方式,还是用户参与方式都在新技术的影响下与传统媒体时期相去甚远。移动互联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大众媒介独占信息渠道,掌握话语权的局面,改变了由大众媒介向用户传播信息的单向传播模式,形成了一个多向互动的态势。传统媒体时代,媒体与用户是“你说,我听”的关系,发声渠道的缺失使用户的意见难以到达媒体层面,用户成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移动互联技术为用户提供了发声渠道,用户可以在网络平台中自由表达看法,并可以就某个问题参与到相关讨论中去,能同时与多个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传播方式由单向直线型向多方多向互动型转变。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更改变了用户的参与行为。2005 年《超级女声》的观众需要守在电视机前才能观看节目,到了2018 年,信息传播超越时空限制,用户不仅可以通过不同的终端在任意地点收看《偶像练习生》,更拥有了多种参与节目进行互动的方式,用户的参与方式变的更为多样。此外,移动互联时代人人拥有发声筒的特点使得信息的发出主体变得更为庞大和广泛,在偶像形象塑造过程中媒体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利,当下偶像塑造的媒介环境已然从单一向更为复杂多元的态势转变。

1.2 塑造主体:从媒介主导到全民共造

近年来《偶像练习生》《创造101》《青春有你》等选秀节目的热播均显示了如今偶像塑造主体的新变化——全民共造。同样都是观众投票决定选手去留及名次,这些节目却显示出与《超级女声》截然不同的特点。《超级女声》时期,大众媒介牢牢掌握话语权,大部分受众只能通过电视获取选手信息,大众媒介作为传播过程的中心,在呈现选手信息时会依据自身的价值取向进行选择性的报道,受众所接触到的信息便是经过媒体筛选后的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受众缺乏获取信息与进行反馈的渠道,所谓大众票选出来的偶像在很大程度上是媒介进行议程设置后的结果。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受众”向“用户”进行转变,受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摇身一变成为主动寻求信息、发表意见的“用户”,偶像形象的塑造不再是媒介闭门造车的行为,而成为用户占主要地位的活动。

2 媒体在偶像塑造中的伦理失范

2.1 偶像塑造的泛娱乐化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期待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公众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精神的崇高并不能解决生活困境,公众的视线开始转向能为自己缓解压力的轻松娱乐化偶像[1]。为了提高媒体竞争力,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提高点击率,媒介在塑造偶像时,更热衷于塑造能够带来娱乐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娱乐化偶像,使本应多元化的大众媒介偶像塑造活动,呈现出单一、片面、娱乐化的景象。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时除了满足受众消遣性的精神需求外,更要满足社会和人在发展中的更多需求。媒介本应承担社会责任塑造全方位多样化的偶像,但如今媒体的偶像塑造行为却俨然呈现出“娱乐至死”的态势,娱乐圈的明星偶像被过度娱乐,体育界的运动明星和文化界的学术专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媒体娱乐的话题。适度的娱乐并非不可,但过度的娱乐容易将更多值得受众关注的事物所掩盖。娱乐化的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媒体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但浅薄、无深度的信息不仅不能为受众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甚至会破坏部分渴望深刻信息的受众的期待,损害媒体自身的严肃性,从而导致媒体权威性的降低[2]。

2.2 偶像塑造中精神性的缺失

“演而优则唱”,娱乐偶像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娱乐明星在各个领域散发着影响力,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人们把更多注意力投放在明星片酬等物质化的信息中,而忽略其生产出的文化产品是否具有文化价值。媒体的有意引导、受众的狂欢式讨论使明星动态充斥人们的生活,媒体对娱乐偶像的私生活进行大量报道,“出轨”“吸毒”“虚假代言”等丑闻层出不穷,娱乐偶像俨然成为一个负面性的群体,丝毫不见其应有的积极的引导性。媒体对“偶像”形象的塑造过于单一化和表面化,内在的精神性缺失严重,这样的偶像形象离社会所需要的精神榜样和道德标杆仍然有很大的距离。“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于受众而言,偶像崇拜并非是流于表面的行为,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追求。目前媒介所塑造的娱乐偶像,在很大程度无法利用偶像的榜样作用来促使受众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觉的道德追求和道德理想,也无法赋予受众强大的精神力量。

2.3 偶像塑造的商业化

早期人们在塑造偶像的时候,向其中注入了自己的希望,期盼能够得到力量,然而在现代社会,媒体对于偶像塑造的方向却从精神领袖转向了消费符号。当下消费主义盛行,偶像原本精神引导与抚慰的作用被慢慢消解,取而代之的是偶像引导消费的职能。商家通过明星代言、品牌植入等方式推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由此吸引粉丝引发其消费行为,此外其他围绕明星进行的粉丝活动都能刺激粉丝的消费,带动粉丝产业的发展。偶像的商业化使偶像的精神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使原本应该被重视的精神价值和道德理想被边缘化。在这个过程中,媒体起到了很强的推广作用,它们运用了多种策略来塑造消费偶像,将商业化的偶像形象推至台前,并由此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3 媒介如何正确进行偶像塑造

3.1 提升受众媒介素养

媒介在偶像的形成与塑造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于青少年粉丝来说,由于其自身完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树立,所以对大众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和所呈现的现实经常缺乏辩证的认识和思考。想要使青少年粉丝对媒介的信息有着正确的判断,就需要加强对粉丝的媒介素养教育。

一是有关部门要对媒介素养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力提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由官方部门发起媒介素养教育,能在社会上引起重视,形成自上而下的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学校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中坚力量。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课程计划,把媒介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中重要的一部分。学校开展媒介素养课程,能更为系统且集中的使学生对媒介有全面的认识,并教会学生如何获取、分析、判断并传播信息。

3.2 加强媒体道德修养,健全监管机制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得受众在对于信息的获取上有了更大的自由,但是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依旧发挥着作用。媒体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就必须要有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更高层次的道德修养。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使得媒体过多关注明星的花边新闻,置伦理道德于不顾,对青少年的成长以及社会风气都造成了负面影响。鉴于此,媒介必须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忘社会效益,切实考虑受众需求,力求打造更具精神感召力的偶像形象。

除了媒体道德责任意识的缺失外,健全的监管机制的缺失也是导致偶像塑造失范的重要原因。法无明令禁止即可为,期望仅靠道德便能约束所有人并不现实,健全媒介监管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不仅能从源头处加强对媒体造星行为的管制和引导,还能促进大众媒介健康发展,发挥媒体积极的正面作用[3]。

4 结语

青少年作为粉丝群体的主体,他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很大程度上受所崇拜偶像的影响。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移动互联技术的到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偶像形象塑造行为,受众俨然拥有了更大的发言权,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偶像的塑造中去。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社会偶像塑造存在着泛娱乐化、道德精神缺失的问题,只有从受众自身、媒体以及政府这3 个层面进行管理,才能更好的塑造出为受众所喜爱的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偶像形象,偶像才能真正发挥其精神引导作用,帮助广大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使其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偶像娱乐媒介
偶像报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娱乐眼
我的偶像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