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设视域下的新林业发展研究

2019-11-29 13:17本三存
绿色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视域森林资源

本三存

(海东市互助县林川乡农村社会经济服务中心,青海 海东 810500)

1 引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力推广和实施,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逐步朝着生态化方向迈进。近年来,我国林业建设也有了较快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林业发展也要做出相应改变,积极走生态化发展的道路。

2 生态建设视域下的林业发展概述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我国社会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目前而言,虽然我国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前景仍不容乐观,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在生态建设视域下搞好林业发展,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满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2.1 满足社会需要

我国社会若想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对林业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生态林业,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林业资源能够有效改善、保护生态环境,这就要求林业部门转变传统观念,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满足社会需要。

2.2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我国经济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改进生态环境。在生态林业的发展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2.3 适应时代变化,满足时代发展

改变林业发展方向,朝着生态方向发展,其目的是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通过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生态建设视域下的林业发展策略要以社会发展为基础,满足生态环境保护需求。

3 当前林业发展遇到的困难

3.1 森林保护工作不到位

森林保护工作的内容繁杂且工作量大,给林业保护工作人员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森林保护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监测林木生长情况;第二,严格监督管理林木采伐工作;第三,监控木材加工与运输过程;第四,保护林地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但是,当前多数森林保护区对于上述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未能很好地落实到位,此外,林业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也有待提高,林木生长情况的记录不完善,一些林场虽然建立了定期巡视制度,但实施执行不到位,工作人员巡视不及时,缺乏对林木采伐工作的有效监督,导致森林资源被严重乱砍滥伐,也使林场蒙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3.2 林业资源经营思路有问题

当前商品林经营行为已转变为商业经营行为,其利润归商品林投资者所有。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商品林占用了林地的各类资源,这些资源也需要一定的成本,而林场却难以从中获利。在分配林场的经营成果时,一般依据所有权进行分配,这种无成本使用资源的做法存在很大的问题,亟需研究解决。在林场组成中还有一部分公益林,而公益林是不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对于这类非商品类生产对象,也需要进行经营管理,但此类资源投入相较于国营林场又明显不合理。

4 生态建设视域下的新林业发展策略

4.1 立足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反映了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相比有质的飞跃,其既包括数量的增长,还包括结构的改善与质量的提高;既要考虑空间地区的局部利益,还要综合考虑全局利益;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还要充分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既要考虑特殊部门及行业的利益,还要考虑所有部门及行业的利益。另外,生态建设视域下的林业发展战略的理论体系较为庞大,其理论基础是多方面的,除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之外,新林业发展还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林业理论等作为理论指导。

4.2 重新定位林业发展

森林资源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摒弃以木材加工、生产为中心,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直接目的的传统林业建设思想,重新审视和定位林业发展。20世纪50年代,因生产需要,林业定位是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需求,进而形成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发展指导思想,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70年代,生态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林业定位又调整为“既是公益事业又是重要产业”。这一定位虽然对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远远不到位,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地建设经营管理体制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营林建设方针也未得到有效落实,仍存在森林资源被乱砍滥伐的现象,可用森林资源正在持续下滑,国有林业企业开始面临经济发展需求与森林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森林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进而带来了严重的风沙水旱等自然灾害,导致松花江、长江等地区频频发生重特大水灾,而北京等地区则出现严重的沙尘暴天气。上述现象说明,必须重新并正确定位林业发展。

生态建设视域下的林业定位如下:森林是陆上生态的主体,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中心,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面向社会提供生态服务的行业,承担着建设、管理、保护及发展林木资源,保护森林景观、森林生物多样化及提供多种林木产品等重要任务,担负着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使命。

4.3 实现森林系统的良性循环

森林作为陆上生态资源系统的主体,既为生态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为林业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如果森林系统不能良性循环,那么社会生态系统也难以良性循环。为使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应当通过培育、管理、养护等方式保持森林资源的良性循环。

森林资源的良性循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森林资源以林木资源为主,是由多种资源构成的自然资源综合体。其次,森林资源数量能够满足生态需要,主要体现在森林资源的总蓄积、总面积、覆盖率等方面。第三,森林资源分布均衡,并能体现出地域分布规律。既要确保河流发源地等关键生态建设地的覆盖率,又要体现出森林资源覆盖的普及性。第四,森林资源结构合理。主要表现在森林资源的主体是多种资源结构,优化树种、林种、龄级结构,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同时,还要保持天然林与人工林的比例合理,并确保森林资源的质量优良。除林业资源空间结构、覆盖率能够体现森林资源的质量外,森林资源的质量还体现在自身品质优良、与林地结合的生产率高等方面。

4.4 综合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森林资源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效益共同体,其通过发挥综合效益,来满足社会的综合需要。因此,生态建设视域下的林业发展既要优先保障生态效益,又不能搞单一林业,而是在保障生态效益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际上,为保障生态效益的有效发挥,适当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生态效益也将难以发挥。例如,在建设生态防护林体系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那么建设防护林体系所必需的人、财、物力就很难保证,生态效益也难以发挥,所以,要建设生态经济型的防护林体系,单纯建设生态型的防护林体系是行不通的。

5 结语

生态建设视域下的林业发展目的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我国的新林业发展应当以生态建设为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森林资源保护措施,促进林业的高速发展,满足生态环境建设要求。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视域森林资源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软件系统的研建1)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